成交量「去哪兒」!行業盛會推動,機器人板塊強勢漲停潮來襲

【盤面分析】

A股進入到成交量下滑,主流題材輪動下跌的「戴維斯雙殺」階段,這也說明最近1個多月人氣已經降到了「冰點」,現階段處於「指數不跌,個股大跌」的行情之中。美國「軟數據」持續惡化,美國費城聯儲服務業調查指數跌至疫情以來最低水平,美國諮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四個月下滑,衰退預期加重,值得注意的是業績越差反而美股反彈力度越大,等於在說:「這已經是最遭時刻,還能壞到哪裡去呢?」兩市成交量繼續萎縮至1.3萬億左右,前期熱點品種在年報和季報的考驗下,紛紛回落,這裡最好是參與已經公布財報的公司。

騎牛看熊發現本周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格物」模擬平台,支持機器人結構優化與微調,通過調整腿長、關節偏轉等參數探索機器人的性能極限,為產品設計提供數據支撐。人形機器人行業進展加速,量產漸行漸近預計2030 年中美製造業、家政業的人形機器人需求合計約210 萬台,空間約3146 億人民幣;其中靈巧手、行星滾柱絲杠、減速器是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人形機器人產業趨勢已成,量產漸行漸近,行業預計從產業形成期過渡到產業擴張期,產業化發展有望顯著提速。

三大指數集體低開,電機製造、減速器、PEEK材料等板塊表現較強,電力、酒店餐飲、旅遊等板塊表現較差。機器人概念股震蕩反彈,光洋股份漲停,雙飛集團、力星股份等多股漲超10%,中國具身智能大會(CEAI2025)即將於2025年3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市舉行。看好機器人產業鏈投資機會,黃仁勛再次重申對機器人行業的看好,認為未來機器人行業將成為非常大的產業。英偉達提供的一系列工具,解決了演算法、數據、算力等開發難題,機器人開發者可以在英偉達軟硬體平台、模型、軟體工具包的基礎上開發,降低了開發應用門檻。

有色金屬概念股再度拉升,北方銅業3天2板,眾源新材漲停,鑫鉑股份、白銀有色等紛紛跟漲,昨晚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銅期貨大漲2.65%創歷史新高。化工板塊反覆活躍,鍵邦股份2連板,魯北化工、中毅達觸及漲停,回盛生物20CM漲停,穎泰生物、蘇利股份等跟漲,近期包括雙季戊四醇、溴素等多個化工品價格均快速上漲。

稀土永磁板塊震蕩拉升,正海磁材漲超10%,華伍股份、大地熊等跟漲,按照一台人形機器人單位用量2—4kg釹鐵硼,假設遠期達到1億台,對磁材需求量將達到20萬—40萬噸,相當於再造一個稀土永磁市場,遠期空間廣闊。晶元股震蕩拉升,泰凌微觸及20CM漲停,博通集成漲停,中科藍訊、復旦微電等跟漲,泰凌微發布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894%。

大盤:

創業板:

【大盤預判】

上證指數周三給人一種上攻的感覺,但是力度不夠大,給人一種「穩」,但是「不夠穩」的感覺。政策線索可關注本輪補貼力度相對較大的家電行業;產業變革線索可關注受益於AI+消費催化的消費電子行業、AI+端側利好的電動智能汽車;相比之下,白酒行業未來兩年盈利預期目前仍在下修,但其經歷了近4 年調整後PE 估值已處於歷史20%以下分位,在市場情緒面較好時也可能會有階段性博弈機會。接下來注意上證指數能否在3350點之上穩住。

創業板指數周三出現小幅度反彈,但是被5日線壓得太狠了,不能反彈上去,仍然還是要小心繼續向下補缺口。對應至A 股市場定價來看,分子端存在邊際走弱跡象,同時企業「盈利底」(最快可能在2025Q3 出現)尚未到來,分子端對於股價的貢獻力度偏弱,甚至短期在基本面邊際「轉弱」階段風險偏好亦可能再次回落,疊加流動性的邊際走弱均將對估值擴張形成制約。接下來注意創業板指數能否在2120點之上穩住。

【淘金計劃】

在今年中國股票上漲約20%之後,預計還會有更多基本面驅動的上漲,不過重申牛市可能因事件風險和獲利回吐壓力而放緩。根據對投資者的調研,基於宏觀、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股票投資者似乎對美國關稅擔憂感到輕鬆,原因可能是一些投資者相信相比貿易戰1.0,中國當前似乎更有能力應對外部需求逆風,因對美國直接出口的減少和產品競爭力的提高。預計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將會在未來十年每年提升中國每股收益預測2.5%,並帶來潛在的超過20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入。

題材板塊中的電機製造、雞肉、減速器等概念是資金凈流入的主要參與板塊,特鋼、白色家電、醫療美容等概念是資金凈流出相對較大的板塊。騎牛看熊發現產品層面,英偉達發布全球首個開源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 Isaac GR00T N1—並推出加速機器人開發的模擬框架,越疆Dobot Atom 公布19.9 萬元售價或標誌全尺寸人形機器人正式進入19.9 萬元價格帶,量產時代或將提前到來。

企業布局上,美的、敏實集團等紛紛進軍或加碼人形機器人領域,產學研合作加速落地。整體來看,人形機器人行業正迎來快速發展期,產業化進程有望超預期推進。隨著AGI 技術持續突破、供應鏈格局趨於完善、下游應用需求持續打開,人形機器人行業作為高端製造成長板塊的明珠,2025 年或將迎來板塊性投資機會。

從人形機器人量產節奏的角度,2025 年將會是突破性的一年。萬台級別的量產將帶動下游產業鏈進入確定性放量階段,而萬台級別的數據採集和訓練有望真正解決數據匱乏的難題,推動人形機器人向更泛化、更實用的階段。堅定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立足硬體技術路線與各廠商進展

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機器人作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能力已成為衡量國家科技創新與高端製造水平的標尺之一。現代人形機器人的技術架構已形成「大腦-小腦-肢體」三位一體的協同系統,其系統性突破標誌著仿生機器人領域的質變。

人形機器人的「大腦」作為其智能決策系統的核心中樞,集成了高性能計算平台與前沿演算法架構,構建起多模態數據處理與智能決策的綜合能力。人形機器人的「小腦」作為運動控制中樞,承擔著將決策指令轉化為精確動作的關鍵任務。當前主流的控制技術可分為模型控制、強化學習和模仿學習三大類。

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或將推動電機需求爆發,電機作為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多家機器人企業已宣布 2025 年內啟動批量交付,其中,宇樹科技 G1已於 2024 年底實現量產,當前處在產能爬坡階段;特斯拉提出2025 年生產1 萬台、2026 年生產5 萬台Optimus 人形機器人的量產目標;Figure AI 提出四年內量產10萬台的目標。人形機器人的規模化量產將極大地拉動電機的需求。以特斯拉Optimus為例,一台機器人需要使用28 個無框電機、34 個空心杯電機。隨著人形機器人產量的大幅提升,對電機的需求將呈現井噴式增長。

機器人板塊近期進入調整階段,我們判斷與年報季資金風險偏好切換以及部分獲利盤兌現有關。短期調整不改變長期趨勢,人形機器人產業已進入「技術突破→量產降本→場景滲透」的黃金周期,行業有望成為2025 年核心投資主線,顯著降低了具身智能的技術門檻。

大模型是推動人形機器人邁向通用人工智慧的關鍵因素,其出現能夠讓機器人大腦顯著進化,大大提升了機器人的通用性和泛化性。大模型為人形機器人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隨著國內外更多企業紛紛發力,今年有望期待更多大模型的發布,同時也會加速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進程,繼續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