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輪伊以衝突中,從敘利亞變天后,以色列就已經拿下絕對的進攻主動權。哈馬斯被打殘,真主黨高層被全殲,剩下的,唯一對以色列本土具有威脅的什葉派武裝,就只剩胡塞武裝了。有人問了,伊拉克民兵武裝不算嗎?其實,伊拉克民兵武裝早就被伊
拉克國防部收編了。在針對以色列的圍攻中,伊拉克民兵武裝的參與力度很小。他們主要的目標是驅逐美軍基地,而不是攻擊以色列本土。
伊拉克也已經與美國達成協議,美軍同意於2026年全部撤出伊拉克。如今的伊拉克,GDP增長迅速,好不容易迎來一個和平的發展期,上上下下都不太想打仗。因此,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對以色列並不具備重大威脅。在與伊朗的代理人戰爭中,以軍只要掃除胡塞武裝,就沒有對手了。
那以軍所宣揚的「終極打擊」,是什麼意思呢?核心就是:去軍事化。在阿薩德政權被推翻時,以軍抓住機會,對敘利亞實施大規模空襲,摧毀了敘利亞的所有重型裝備。敘利亞陷入前所未有的孱弱,對以色列的威脅,幾乎被完全解除。如今的敘利亞,只有挨打的份,沒有沒有還手能力。
以軍對胡塞武裝的「終極打擊」,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敘利亞模式,摧毀所有重型武器,全面去軍事化。二是,真主黨模式,對胡塞武裝高層實施「斬首行動」。
為什麼以軍選擇在幾周之後才動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等特朗普上台。特朗普對以色列的支持力度,是遠遠大於拜登的。只要特朗普上台,美以聯軍就能對胡塞武裝,發起更大規模的空襲。二是,情報準備。以色列對葉門的情報滲透不高,需要重新收集精準情報,以便於對胡塞武裝的彈藥庫、地下兵工廠以及防空系統等,實施定點清除,包括對胡塞武裝的核心領袖,實施斬首行動等。
可以說,什葉派之弧已經被瓦解,而胡塞武裝是伊朗最後的小弟了。究竟是力保胡塞武裝?還是見死不救?對伊朗而言,不管哪一種選擇,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力保胡塞武裝,就需要伊朗出兵葉門,把自己的防空導彈都拉上去,正面迎戰美以聯軍。若是見死不救,那胡塞武裝就很可能淪為第二個真主黨,或者第二個敘利亞。胡塞武裝一旦被打殘,那整個什葉派之弧就名存實亡了,伊朗在中東的強國地位,也將一落千丈。
更糟糕的是,胡塞武裝保不住,伊朗自己會不會淪為美國的下一個目標呢?從阿薩德被推翻開始,伊朗的國際環境就急劇惡化了。留給伊朗的時間,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