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返老部隊再當司令,有人不服氣?原司令也能打仗,改為副職!

1947年秋,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秋季攻勢之前,對3縱、4縱軍事主官進行調整,韓先楚從四縱副司令調任3縱司令,吳克華從遼東軍區參謀長調任4縱司令員。

對於上級把能打的指揮員放到重要位置上發揮作用,無可厚非,但對於將胡奇才換下,改為吳克華,人家服氣嗎?


吳克華是東北民主聯軍4縱首任司令員,縱隊在1946年初成立後,4月在沙嶺戰鬥中,一個縱隊與新六軍一個團作戰,從兵力對比來說,我優他劣,按照一般情況下可以打一個殲滅戰。結果打成一個傷亡戰。4縱殲敵六百多,傷亡兩千多人。對於指揮員來說意味著什麼。

此戰結束後,吳克華離開4縱,有人說去養病也好,調動也罷。總之離開了,韓先楚調任四縱副司令,胡奇才改為司令員。

胡奇才是政工出身,在抗日戰爭時期軍事上得到更大鍛煉,挺進東北後,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縱隊司令,後東北民主聯軍成立,部隊進行整編,擔任新成立的4縱副司令。

胡奇才能不能打,答案不言而喻,不然此後的新開嶺戰役怎麼能用一個縱隊殲滅敵人一個整師呢,而且該師可不是什麼雜牌,號稱「千里駒師」。裝備清一色美械,而且單兵作戰能力不弱。在新開嶺戰役之前,東北的哪一支部隊也沒有見面敵人一個師的範例。就是林總指揮的秀水河子戰鬥,也才殲滅敵人5個營。

新開嶺戰役讓四縱打了一個翻身仗,延安方面以及東北總部進行嘉獎。

如此能打的一個指揮員,怎麼被換下呢?原因是身體不好,時不時要到後方治療休養。在四保臨江戰鬥中,副司令韓先楚指揮部隊與3縱聯合作戰。

1947年的戰鬥任務是最緊張的,春季四保臨江作戰,部隊剛打勝後,就在6月份展開夏季攻勢,9月份展開秋季攻勢,11月份展開冬季攻勢。作為身體好的指揮員沒問題,可是身體差一些的就不能堅持如此頻繁的戰鬥。因此上級決定換將,並非因為他不能打。

吳克華自從離開4縱後,在重返部隊擔任遼東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協助蕭勁光司令員作戰。在遼東軍區工作一年多。把他派去不言而喻,是4縱的老首長,而且也是非常能打的,又熟悉部隊。更何況沙嶺戰鬥部隊第一次與國民黨精銳交戰。不僅他吃過虧。在四平戰役時,3縱司令程世才也吃過新6軍的虧。部隊一個縱隊打阻擊,新6軍一個團就重開防線,讓廖耀湘都沒有想到,他還以為這是先頭部隊。

說實話,哪裡有百戰百勝的指揮員,戰爭的勝利都是靠積累經驗。吳克華再次回歸,胡奇才心裡能舒服嗎?本來當然司令員好端端的,怎麼就改為副司令,人家沒打敗仗,也沒犯錯。心裡雖然有想法,可大局還是要服從的。

退一步來說,如果將他平級調地方部隊工作,不是也行嗎。像原3縱司令曾克林被換下,調任遼南軍區司令,後來因為幹部需要才調回作戰部隊,擔任7縱副司令。

上級之所以留胡奇才在四縱,或許因為他的影響力很大,而且4縱也需要一位將領與吳克華一起,畢竟沙嶺戰鬥影響力可能還在不少指揮員心裡揮之不去。在此後的作戰中,胡奇才可以根據身體情況,在塔山阻擊戰中,他再次接受艱巨的任務,到一線部隊坐鎮指揮,人在陣地在。最終打出在東北第二次硬仗,而且慘烈程度是不可想像的。

戰役結束後,他就下去休息了,沒有跟著部隊入關作戰。可見他是咬緊牙關,忍受著自身病痛堅持指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