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簽署春季徵兵令,15萬人即將入伍,俄烏兵力差距十分明顯

普京簽署徵兵令,預計徵召15萬人入伍。俄軍的新兵源源不斷地上前線,但是烏克蘭卻遭遇了兵源短缺的困境。

根據英國情報部門的估計,俄軍每月為俄烏戰爭徵兵約3萬人。由此得以補充兵力損失,並在對烏消耗戰中繼續發動進攻。

如今,普京再次徵召15萬人入伍,雖然這些人不會被派往烏克蘭,但終究是俄軍兵力的補充,可以加強俄羅斯本土的防禦。

畢竟,俄羅斯總人口超過1.4億,這些兵力的補充,對俄羅斯來說還不至於傷筋動骨。

不過,對於烏克蘭來說,就沒那麼好受了。這一年以來,烏克蘭方面屢次曝出強行徵兵的問題。經過了十多輪徵兵後,就連患有傳染病的病人,以及殘疾人和女性醫護工作者,都要被徵召上前線。畢竟,經歷了開戰後的大逃亡之後,烏克蘭現在全國總人口也就三千多萬,確實無法承受長時間的消耗戰

去年年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透露,烏克蘭軍方領導人提議再徵召45萬至50萬士兵,但是這個徵兵計劃,迄今為止還沒有得到落實。最大的原因是,烏克蘭的兵源逐步枯竭,烏克蘭國內對於抵制徵兵的情緒越來越大,如果強制徵兵,那可能引發內部民變。

除了兵力上的差距外,俄烏雙方在武器彈藥上的差距也越來越明顯。3月底,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表示,烏軍面臨越來越難的情況。戰場上俄軍發射的彈藥數量是烏軍的整整六倍。也就是說,烏軍發射一個炮彈過去,就會遭到六枚炮彈的反擊,這個仗還怎麼打?

雖然烏克蘭方面一直在呼籲西方世界加快援助烏克蘭的力度,但是讓烏克蘭和西方尷尬的是,就算西方國家都給烏克蘭生產炮彈,但炮彈產量依舊比不過俄羅斯。歐洲情報機構表示,俄羅斯計劃今年生產的炮彈數量,是美國歐盟總產量的近三倍。

如果美國和歐盟不轉入戰時生產狀態,肉眼可見,烏克蘭的彈藥需求根本就無法得到滿足。

打仗,是需要實實在在的武器和彈藥的,是不能直接堆人上去的。要是彈藥不足,真讓士兵用血肉之軀去抵擋航空炸彈嗎?

正因為烏克蘭的處境越來越難,所以以法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開始研究向烏克蘭直接派兵作戰。法國等國家認為,只有直接派兵去烏克蘭,才有可能擋住俄軍。

如果法國真的這樣搞,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從烏克蘭引爆,但願這種情況不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