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我國近現代歷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學校,被譽為「革命搖籃」的黃埔軍校正式創立。這座位於廣州黃埔區長洲島內,專門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一共創辦了二十三期。
很多歷史書中的近現代風雲人物,都曾是黃埔軍校畢業的高材生。在大約18萬人的畢業生中,質量最高的當屬前6期,尤其是將星無數的第一期,更是備受受世人矚目。
那麼,同為黃埔一期生的徐向前和陳賡,為何一個是元帥一個卻是大將呢?
黃埔一期,將星雲集
喜歡軍史的人都十分鐘愛這樣一句話:「一代黃埔人,半部近代史」,這種說法非但沒有半點水分,而且還會讓很多人欽佩不已。
在這座專司培養將、帥的軍校中,尤以黃埔一期的生員聲名最為顯赫。第一期一共招收了499人,畢業的人數達到了456人,也就是說90%以上的人,都順利地拿到了畢業證。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高的畢業率,原因就是黃埔一期簡直卧虎藏龍。比如,大家熟知的徐向前、陳賡、左權、蔣先雲,以及胡宗南、杜聿明、黃維等等,他們曾經都是黃埔一期的同學。
有人曾十分感慨地說:「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實則就是同窗打同窗。」這種說法似乎很有道理,畢竟在不同思想和陣營的左右之下,同學之間兵戎相見也是人之常情。
「黃埔三傑」之陳賡
黃埔一期堪稱將帥製造機,如果說他們各個都是人中龍鳳,那麼陳賡的表現就更為突出和顯眼。為人幽默機智、勇氣過人的陳賡,曾與蔣先雲和賀衷寒並稱「黃埔三傑」。
1925年10月,彼時尚未畢業的陳賡,在老蔣率領部隊東征粵軍陳炯明期間,曾在他陷入危局之際,不顧自身安危將老蔣救出敵人的包圍圈,這也讓老蔣對他感激不盡。
後來,老蔣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誇讚陳賡,甚至還曾毫不掩飾地說過:「就算5個胡宗南,也未必能比得上一個陳賡。」
既表達了對陳賡的讚賞之情,同時也充分地肯定了他的能力和戰績。當年在解放戰爭中,陳賡曾在戰場上擊潰黃維。
大家都知道黃維是老蔣的嫡系,當他得知自己被陳賡擊敗後,非但沒有惱羞成怒,反而還十分自豪,逢人便講:「我被老同學打敗了,一點都不冤!」
如果說擊敗黃維只是陳賡的一次小試牛刀,那麼陳賡在對戰胡宗南時,創造的三戰三捷則必將載入史冊。
帶大紅四軍的「母雞」
徐帥身為黃埔一期畢業生中的佼佼者,相比於老同學陳賡而言,在老蔣面前卻是一個「沒出息」的學生。
當年,徐帥在黃埔軍校讀書期間,老蔣曾親自和他談話,結果二人只談了寥寥數語之後,徐帥便被老蔣給打發走了。
隨後,他對身邊的人說:「這個學生將來未必有出息。」大家都知道老蔣看人一向不準,這一次他又看走眼了。
要知道他眼中這個「沒出息」的學生,在短短七年之後,就成為了我黨三大主力紅軍的總指揮。此後,他指揮部隊殲滅了老蔣旗下的10萬大軍。
偉人曾親口稱讚徐帥:「他是一個好人,更是一個能帶大兵團打仗的將領,紅四軍能發展壯大,他功不可沒!」
授銜差距大的原因
1955年,全軍第一次大授銜期間,同為黃埔一期生的徐向前和陳賡,一個被授予了開國元帥,另外一個則成為了開國十大將之一。
雖說軍銜高低並不影響二人做出的重大貢獻,可是一個是元帥另一個卻是大將,不禁會引起一些人的猜想。
相比於陳賡而言,徐帥的性格十分低調,所以二人在黃埔軍校畢業後,陳賡的軍銜要明顯高於徐帥,原因就是老蔣更喜歡陳賡。
但是,1927年卻成為了二人命運的分水嶺,陳賡在會昌戰鬥中身負重傷,直到一年後才在組織的安排下,成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
反觀,徐帥在廣州起義失敗之後,被組織派往鄂豫皖地區繼續戰鬥,而他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成為了紅四軍的奠基人之一。
自此之後,二人之間因為工作方向不同,各自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中,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可以說彼時的徐帥,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就連陳賡也無法望其項背。
參考資料:
《大革命時期的黃埔軍校》人民網
《探尋黃埔一期110名共產黨學員的最終歸宿》黨史博覽
《追尋黃埔軍校留下的紅色記憶》央視網
《這裡是將帥的搖籃》廣州日報
《徐向前在解放太原戰役中》黃河新聞網
《「布衣元帥」徐向前》學習時報
《陳賡:黃埔猛將威震敵 長征路上立奇功》金台資訊
《知戰善戰「好戰」的陳賡》學習時報
《「開心果」陳賡大將軍 曾救過蔣介石的命》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