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備戰台海,普京力挺「一個中國」,美國被霸凌?中國拋美債

台海暫時太平,但菲律賓卻在備戰?

俄烏戰爭後又爆巴以衝突,這幾年世界各地是越來越不太平。但無論如何,這些地區衝突,顯然與東南亞小國菲律賓沒有任何關係。

但讓筱林大跌眼鏡的是,麻煩不去找菲律賓,菲律賓自己倒是偏要來找麻煩:

據台媒報道,當地時間10月19日,菲律賓軍隊總參謀長布勞納對記者表示,菲律賓軍方暫未檢測到任何「對台灣島發動攻擊的意圖」,但菲律賓軍隊已經做好應對「任何不測」的準備。

實話實說,剛聽到這一新聞時,筱林一時之間竟然不知該從何處開始吐槽:誰要對台灣發動「攻擊」?這和菲律賓有什麼關係?你們菲律賓又能做什麼準備?

筱林注意到,關於菲律賓軍隊與台灣問題到底有何關係,布勞納是這樣解釋自己的邏輯的:

如今世界各地戰爭危機頻發,難免就會有些「印太地區國家」趁亂對台灣發動「攻擊」,所以菲律賓軍方得提高警惕,做好應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這種不測的準備。

筱林性子急,所以這裡乾脆把布勞納不敢說出口的話都補全了:

菲律賓軍方認為,如今世界各地亂作一團,美軍到處撲火、分身乏術,那麼對台灣的警戒、保衛能力就會相對下降,而這或許就會被中國大陸認為是武統台灣的絕佳契機。因此菲律賓軍隊,就得在這個特殊時刻,代替美軍起到「捍衛台灣」的作用。

筱林承認,菲律賓軍方總參謀長的前半段認知,筱林居然還滿認同的:美軍如今的確是忙著四處撲火,光是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就有兩個被牽制在東地中海海域,對於愈發需要儘早統一祖國的的我們而言,無論是戰術還是戰略上,都是一個絕佳的歷史機會。

菲律賓有資格、有能力干涉中國內政嗎?

但筱林心中充斥的,更多還是一連串的疑問:

其一,中國何時統一台灣、怎麼統一台灣,純屬中國內政,關美國和菲律賓什麼事?

其二,中國實現統一,只會讓本國發展的更好,同時也消除了地區矛盾危險因素,帶動整個地區一起和平發展。這對菲律賓也是一件大好事,怎麼菲律賓軍方說的, 好像中國統一台灣,就是菲律賓的末日一樣?

其三,菲律賓本就與中國在南海存在一系列島礁主權爭端,如今又要主動踐踏台灣這一中國主權底線問題,乃至暗示要出兵阻止大陸統一台灣,菲律賓軍方高層,腦子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其四,也是最現實的,菲律賓軍方,有那個武裝干涉台灣問題的能力嗎?

尤其搞笑的是,筱林注意到,當有記者問及,那麼菲律賓軍方是否會將這種「未雨綢繆」貫徹到底,也就是與台灣展開防務方面的合作時,布勞納又趕緊澄清:「菲律賓軍方與台灣沒有任何接觸,未來也不會和他們合作」。

歸根結底,菲律賓軍方也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只不過就是想蹭一下地區戰爭危機的熱度,將台灣問題與這種戰爭可能性聯繫起來,煽動菲律賓民眾對地區戰爭的恐懼,從而為菲律賓軍方爭取流量罷了。

所以筱林覺得,對於菲律賓人的這種迷惑宣言,咱們根本不必予以過多關注——我們真當回事了,人家炒流量的意圖反而能得逞了;

但與此同時,筱林認為,咱們該有的警惕還是要有,畢竟敢公開說這種話足以說明,菲律賓方面早已失去對中國的尊重與敬畏了。而這種無知者無畏的魯莽,才是地區衝突最危險的導火索。

普京訪華表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事實上筱林注意到,一個外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到底該如何說話,來自俄羅斯的普京在18日才剛剛做出了一個正確示範。

10月17日至18日,趁參加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合作論壇的機會,俄羅斯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了持續兩天的友好訪問。在18日當天,普京與中國國家領導人舉行長時間會談,達成多項兩國間深化合作協議。

考慮到這是「一帶一路」合作論壇,台灣問題也的確沒必要出現在這種場合,但在會談期間,普京依舊對中方表示: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堅定支持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首先是承認「一個中國」原則,表明最基本的態度;接著又暗示,無論中國採用何種方式統一台灣,俄方都會給予最堅定且無條件的支持。

什麼叫格局?這就叫格局。

而往細了說,普京此時談及台灣問題,其實是有三重考量:

其一,中俄如今是上不封頂的朋友,還要全面深化彼此合作,那麼在彼此關心的重大核心利益問題上給予這種支持,就是一位朋友理應給出的回答;

其二,普京深知如今中國民眾對祖國統一的渴望,在美國愈發鬧騰,甚至揚言要武裝「保衛台灣」,而中國周圍也有不少國家進行附和的今天,這樣一句支持的話語,是真的很暖中國民眾的心的;

其三,此次會談上,中俄再次確認,兩國要攜手捍衛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體系,共同維護地區與全球的和平穩定發展大局,而台灣問題雖然屬於中國內政,但其外溢效應,顯然是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的。

在此時談及台灣問題,確認俄方對中國統一大業的支持,同樣也是在對地區乃至全球和平穩定大局做貢獻。

筱林感嘆,無論情商還是大局觀,這傳統大國與地區小國之間,還真的是有差距。

當然實話實說,筱林也不指望在這些問題,尤其是與美軍的武裝對抗問題上,可以尋求俄方的多少實質性幫助,這些東西,終究還是需要我們自己來。

侵略者偽裝成受害者,美軍臉皮夠厚

但有趣的是,明明是一個侵略者,美國軍方最近在談到於這些「熱點地段」與中國軍方的摩擦時,卻完全是擺出了一副被中國軍方「霸凌」的樣子。

當地時間17日,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伊利·拉特納在記者會上公布五角大樓釋出的最新解密照片與視頻,指控中國軍方自2021年秋季以來,在東海和南海,通過施放熱誘彈、逼近美軍機身或引擎,作出攔截、刻意搖晃等具脅迫性和危險挑釁意味行為的手段「欺負」美軍機多達180多起,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

但筱林倒是想吐槽:

兩年180起近距離危險軍機接觸,這不就正是在證明,你們美國過去這兩年來,對中國領海領空的騷擾行為究竟有多瘋狂嗎?你們如此頻繁的嚴重危害中國國家安全,難道中國軍方還要拉橫幅熱烈歡迎不成?

隨後拉特納指控,解放軍的行動是一場「集中、協調一致」的行動,目的在透過這種危險行為迫使美國改變其「合法」行動。他指出,這是中國拒絕與美方重啟最高階層軍事交流渠道邀請後,解放軍採取脅迫性與危險行動的「另一個令人不安的跡象」。

但筱林想說的是:

其一,你們如此頻繁的侵害中國國家安全,難道還是飛行員自己拍腦袋臨時起意?你們不也是在搞「集中、協調一致」的行動嘛,這也好意思攻擊中國?

其二,你們若在公海飛行,不侵犯中國領海領空,那的確符合國際法,但中國軍機湊過去,不也符合國際法嘛,難道國際法還專門規定,他國飛機在遇到美國軍機時,要保持多少米的距離不成?

其三,至於所謂拒絕與美方重啟軍事交流一事,筱林是真的想請拉特納摸著自己的良心問一問,你們的政治高層拍腦袋決策,硬是要讓前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去年強行訪問台灣,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和國家主權,結果現在還反過來抱怨中國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是在破壞中美軍事接觸安全?這種指責,你們真的好意思說出口嗎?

在最後,拉特納稱,解放軍目的在「恐嚇與脅迫國際社會成員放棄國際法規範的權利」。但他表示,美國不會被「嚇倒」,將持續在國際法允許範圍內「安全、負責任的飛行、航行與運行」。美國國防部也會繼續尋求軍事溝通渠道,防止競爭意外演變為衝突。

筱林覺得,明知自己到底做了什麼之後還敢這麼說,美國軍方這就純屬恬不知恥了。

歸根結底,美國軍方拋出這種輿論攻勢,對內是要「賣慘」,以此爭取國內民眾同情,以及國會給予更多的軍費;對外則是要佔領輿論道德高地,將中國的合法自衛硬生生抹黑為對美國的無端惡意攻擊,以此反證搞對華軍事包圍圈的必要性。

但筱林倒是覺得,美國人的傲慢是真的蒙蔽了他們的雙眼,以至於他們不曾注意到,如今自己的名聲在國際上到底已經有多臭,公開說自己被中國「霸凌」,怕真是要笑掉全世界的大牙。

當然咯,要捍衛我們的國家安全,靠的終究還是我們的硬實力,而能讓美國真的覺得自己是被中國「霸凌」,恰恰正是我們最該努力的目標。

5連拋!中國持續減持美債

美國有意在軍事領域碰中國的瓷,但有些好笑的是,在美債這個關鍵問題上,中國似乎還真的是在「霸凌」美國了。

當地時間10月18日,美國財政部公布最新一期國際資本流動報告,其中顯示,截止今年8月,日本依然是海外美國國債持倉最多的國家,當月美債持倉1.1162萬億美元,較7月環比小幅增加37億美元。

而中國8月仍是僅次於日本的美國第二大「債主」,但與日本不同,中國在8月份選擇了減持164億美元,令總持倉量減少到8054億美元。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筱林這裡給出一組數據:

這是自2009年5月以來,中國首次美債持倉量跌破8100億美元。若再與中國持倉量巔峰時刻,即2013年5月的1.3159萬億美元相比,已經縮水近40%。

毫無疑問,這種減持規模,是任何人都不能無視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

從技術上說,這幾個月美國多款國債產品收益率迅速升高,部分甚至已經突破5%大關,這種情況下,中國繼續長期持有大量美債,就有可能引發虧損,必須拋售一部分。

但問題是,從去年4月起,中國的美債持倉一直低於1萬億美元。截至今年2月,中國連續七個月減持美債,3月和4月有所增持後,從5月開始又連續5個月減持,且每月均減持超過100億美元。

這種「小步快跑」的減持趨勢足以說明,中國減持美債,並不是近期才開始的「技術性調整」,而是一種早已開始的長期趨勢。

再加上同一時間,中美經貿,尤其是中國對美出口一直都在穩定增長,這就意味著,中國通過對美出口賺到的美元,並沒有再如以前那樣,大都用來購買美債。

而導致這種明顯「反常」的趨勢出現的因素,只能是政治決策:

美國政府近年來篤定要反華到底,並已經開始了從金融到技術的對華全方位制裁與封鎖。可以想見,這種大環境下,若中國繼續把自己出口掙來的辛苦錢都放在美國的金融籃子里,顯然就不太明智了。

除此之外,如今中國有意聯合廣大非西方國家創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新國際秩序,而建立新的國際金融體系,乃至可能的共同貨幣,從而取代美元的金融霸權,就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這種大背景下,中國當然要把手頭的資金都用到這些要緊事上,而不是繼續給美國人的金融霸權買單。

那麼中國這種「每月減持百來億美債」的趨勢,究竟要持續到什麼時候?中國會真的放棄所有美債嗎?

筱林覺得,考慮到美國依舊是中國最重要的海外出口市場之一,就如同美國不可能與中國脫鉤斷鏈,那麼中國當然也不可能徹底清空所有美債。

只不過考慮到美國政府的惡劣對華態度,以及中國未來發展的考量,繼續減持美債,並且持續好幾年的時間,這是絕對可以肯定的。

而至於中國何時會恢復增持美債,這就要看美國人到底在何時才會意識到,中國這種「小步快跑」式的減持美債,究竟是在向美國傳達怎樣的信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