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新型的「超能艦」,未來必將顛覆現代海戰!
據港媒「南華早報」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頂尖海軍科學家馬偉明提出了星球大戰式「超能艦」的新構想:集成電磁能武器和核能綜合電力系統的新型海上攻防一體作戰系統。
這篇報道主要是取自於馬偉明院士,在中國《電工技術學報》上的一篇名為《電磁發射技術的研究現狀與挑戰》的論文。
馬偉明院士,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了,他長期致力於電磁領域的研究,003「福建艦」航母的艦載電磁彈射系統、艦載電磁攔阻和艦船中壓直流供電系統,正是他帶領團隊完成的,取得了革命性成果,讓我國在相關領域領先全球。
這篇論文是由馬偉明院士和他的同事魯軍勇共同發表的。在論文當中著重提到了馬偉明院士此前一直在研究的「電磁發射」技術。而「超級艦」的構想正是在「電磁發射」技術的應用。
發射的含義,大家應該都很清楚,目的是獲取發射體的末端動能。無論是弓箭,火炮還是手槍,其實都用到了「發射」。如果從發射能量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此前歷經了機械能發射(弓箭、投石車等)、化學能發射(火炮,手槍等)這兩個階段,現在以及未來還會歷經「電磁(複合)能發射」,說白了就是利用電磁能來進行發射的方式。
電磁發射的好處就在於,可以突破傳統發射方式的能力和速度的極限,具有發射動能高、系統效率高、發射頻次高、啟動時間快、持續發射能力強和負載可調節性強等顯著優勢。
如果能將「電磁發射」應用,首先是平台技術,包括了電磁彈射技術、電磁阻攔技術、武器載荷通用電磁發射技術;還有武器技術,包括了電磁軌道炮、電磁線圈炮、電磁槍。
基於平台技術和武器技術,馬偉明院士提出了「超能艦」的構想。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超能艦:必將顛覆現代海戰
海軍歷經了上百年的發展,到現在為止,發展出了航母戰鬥群這種「多種不同任務的作戰平台」,缺點也十分明顯,那就是系統複雜,協同智慧難度很大,建造維護成本極為高昂,不過還不是傳統作戰平台的最大問題。
隨著高能武器技術的發展,湧現出了等離子武器、激光武器、電磁武器、粒子束武器等高能武器,這些武器所需的能量巨大,傳統作戰平台無法滿足這些高能武器的能量需求。需要全新的作戰平台。馬偉明院士就是針對未來海戰的需求提出的「超能艦」構想。
「超能艦」需要採用核動力,結合艦船綜合電力系統,所以艦船的驅動和武器的運用都是依靠這套綜合電力系統來實現。其次,「超能艦」裝備的是艦載高能武器系統,包括了電磁軌道炮、電磁線圈炮、激光武器以及高能微波武器。其中,遠距離可以使用電磁炮(電磁軌道炮和電磁線圈炮),近距離用激光和高功率微波結合使用。
先進的艦載高能武器系統只是作為反艦導彈、防空導彈以及魚雷等武器的能力補充,這也意味著傳統的彈藥和導彈,還是需要配備在「超能艦」的,只不過「發射」採用的是「電磁發射」技術。那這些高能武器系統有哪些優勢呢?
1、電磁軌道炮:利用洛倫茲力將炮彈加速至超高速,針對的是小質量高速彈丸,射程遠,打擊範圍可達臨近空間,威力大,成本還很低,持續打擊能力強。這款武器可用於遠程對海對陸精確打擊、中遠程防空反導、反臨近空間目標等任務。我國在這方面的技術相對成熟;
2、電磁線圈炮:利用安培力對炮彈加速,針對的是小質量低速度彈丸,可用於發射各種水中兵器,大幅提升「超能艦」的水下攻防能力。我國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現在實現了百公斤級一體化電磁彈出口速度達到數百米/秒以上,目前正在發展「中質量、高馬赫數」電磁線圈發射技術,所以這項技術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發展;
3、激光炮:利用強大的定向發射激光束直接毀傷目標或使之失效,速度為光速,光速一秒可以繞地球七圈半,這意味著「瞄準即命中」;
4、高功率微波武器:利用高功率微波束毀壞敵方的電子設備和殺傷作戰人員的一種定向能武器,殺傷範圍大,可以用來對付敵方的「蜂群無人機」。其實對付「蜂群無人機」,我國也有「寂靜嶺狩獵者」激光武器,還在沙特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5、武器載荷通用電磁發射技術:在論文中還提到的新技術,是一種利用電磁能為武器載荷提供
初始動能的發射技術,可以發射各種類型的各種武器,包括用於發射導彈。不僅隱蔽性好,維護成本低,提高了武器射程和平台載彈量。更關鍵的是,這項技術能夠更快地發射導彈,並進行自動裝填,這項技術目前已經攻克遊戲i列的關鍵技術,不過還沒有完全實現。
除了這些先進的裝備之外,還要需要講這些武器與全電艦船技術集成,這樣就可以快速有效地把全電系統中的能量,智能化地轉化給這些先進的高能武器。同時,「超能艦」一定要搭載空中、水面、水下等無人信息系統,不僅要融合衛星網路,實現大範圍戰場感知、信息共享,還要兼具很強大智能化,這意味著「超能艦」要比傳統作戰平台更加智能。
因此,一艘「超能艦」就同時具備了防空、反潛、反導和對海、對陸的精確打擊能力,能夠執行傳統作戰平台整個海上編隊所有的作戰任務,複雜度遠遠低於傳統作戰平台。所以,馬偉明在論文中表示:
「超能艦」這將徹底顛覆一百多年來的海上編隊作戰方式。
當然,我們也要知道的是,以上這些都還是馬偉明院士對於未來海戰的一些構想,這當中有許多技術還未實現。就拿「核動力」來說,我國現在航母還都是常規動力,更不要說「電磁線圈炮」等先進武器了。要想實現這些構想,還需要依靠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懈研究與努力。
多說一句,「超能艦」是基於「電磁發射」技術基礎而構想出來的,而「電磁發射」技術不僅可以用于軍事,還有許多其他的範疇。馬偉明院士在論文中就提到了「航天推射」「微重力落塔」「高速磁懸浮列車」等民用的應用,可以說這項技術擁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所見所得,都很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