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會不會擦槍走火?


140萬?這是朝中社公布的數字。我認為這個數字很有「玄機」!為啥這麼說呢,因為美軍總人數好像也是這個數。也就是說,一對一的話,至少在人數上,朝鮮和美國二一添作五,旗鼓相當。

朝鮮是「先軍」國家,招兵買馬也好,領著閨女發射導彈也罷,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是,踴躍參軍的朝鮮青年們喊出的一句口號,著實把我嚇一跳:打響祖國統一大戰的勝利炮聲!

祖國統一?大戰?大炮?

先有「分」,才能有「合」,對吧。那麼,遠的不說,朝鮮半島近代以來吧,一直是一個相對統一的國家——李氏朝鮮,直到1910年,被日本滅掉。

為啥說是「相對」統一呢,因為咱都知道,朝鮮長期以來一直是咱們的附屬國,在「主權獨立」上,差那麼點兒意思。

二戰打完了,小日本自然而然要從哪裡來、就滾回哪裡去,那麼,小日本原先霸佔的地盤,就很自然而然地被美國「順手牽羊」了,自然而然也包括朝鮮在內。

美國說了,我打日本打得這麼辛苦,總不能白忙活吧。理是這麼個理,但是,對於朝鮮這些小國家來說,無異於才出虎穴,又入虎口,反正是沒個好。

這就好比是人,個子小,沒有勁,柿子總是揀著軟的捏,那些身強力壯的大個子也這樣。兩大個子打架,兩虎相爭,兩敗俱傷,除了拜登這個老糊塗蛋,就沒這麼乾的。

所以,小日本前腳走,大美妞,不是,是「大美子」後腳就進了朝鮮。美國人一進去,蘇聯人瞧著心裡別彆扭扭:你等會兒,東北那旮瘩的日本關東軍可是俺趕跑的,俺也不能白忙活。

所以,搓衣板形狀的小得都掉不過腚來的朝鮮半島,一下子就擠進來兩胖子,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誰也別爭,誰也別搶。


可問題來了,畢竟人家朝鮮是「名花有主」的,李氏王朝都好幾百年了,咱不能當人家是空氣吧,也不能當人家是北美那旮瘩的印第安人隨便欺負吧。所以,那就一人找一個當地人當總經理吧。

於是,蘇聯選了金日成,美國選了李承晚。就這麼著,北部是朝鮮,南部是韓國,一直到今天。

那位說,不對呀,不是打過仗嗎?對呀,打了呀。為啥打?一山不容二虎唄。

斯大林不想打,金日成一個勁兒攛掇,但斯大林還是不想打,因為斯大林老謀深算,不想受傷。

但美國不打不成呀,不然就要跟小日本一樣滾蛋玩了。


那麼,要這麼看,朝鮮半島就不會是今天這個局面,對吧,自然而然也就沒有「今天你軍演、明天我大炮」這些事兒了。那麼,南北兩邊的父老鄉親們也就用不著兩眼淚汪汪、臨死都見不到爹和娘了。

唉,歷史不能假設呀!

羅貫中老先生說過,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歷史規律,雖然說難免受到一些大國因素的影響,但是總得來說,這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對於老百姓來說,都盼著好日子,沒人跟當年的日本人一樣,天天想著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