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說:要選個能上天的空軍司令,李德生:我有個人選

1973年,空軍擴大會議結束之後,毛主席叫來了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李德生。

當時,空軍司令這一職務空缺,空軍的領導班子也急需組建,毛主席思來想去,認為可以讓李德生擔任空軍司令這個職位。

但是,李德生聽到之後,卻連連搖頭拒絕。

李德生

因為,李德生並沒有主抓過空軍方面的事務,而且,李德生認為,術業有專攻,既然要挑選空軍司令,那就要選一個能上天的。

毛主席聽了李德生的話,深以為然,他對李德生說:「空軍司令要能上天,海軍司令要能下海,你有合適的人選嗎?」

其實,李德生心中早就想好了一個人,當他把這個人向毛主席介紹了一遍,毛主席非常滿意,於是讓李德生立刻召此人進京。

這個被李德生推薦的人,是當時在蘭州軍區任職的空軍副司令員馬寧。

馬寧

沙場猛將

中央做了決定之後,就立刻派飛機到蘭州去,接馬寧來京上任。

這個消息,是由當時的蘭州總司令員皮定均親自打電話通知的。

但是,皮定均也不清楚發生什麼事情,這讓馬寧內心有些誠惶誠恐。當時,身邊的同事有知道他要去北京的,還和他開玩笑說,莫非他要挑大樑了嗎?

聽到這些話,馬寧只覺得是玩笑,他覺得自己資歷尚淺。要知道,一個軍區的副司令員和空軍總司令之間,還隔著整整三級呢,怎麼可能一下子就接這麼重的擔子呢?

甚至,馬寧還誤以為是自己工作做的不好,所以中央要批評自己,於是連忙把這些年來的工作資料都整理了一遍,準備去做檢討。

可到了北京之後,馬寧才意識到自己是想岔了。

一個星期之後,中央就正式宣布,由馬寧擔任新一任的空軍司令。

馬寧也是第一位能夠真正駕駛飛機上天的空軍司令。

馬寧自己回憶,當時聽到這個消息,他的腦子像炸了一樣,因為他完全沒有心理準備。

但事實證明,毛主席和李德生的眼光是沒錯的,在這個職位上,馬寧做得很好。

那麼,看起來資歷尚淺的馬寧,是憑藉什麼入了李德生的法眼呢?

馬寧1922年出生於河南,他的家中有些田產,家境尚可,所以,馬寧也讀過幾年書。

可是,在亂世之中,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依然是很難有出路的,馬寧從小便目睹著國家滿目瘡痍的狀況,心中很為國家和人民的未來擔憂。

所以,在16歲那一年,馬寧便毅然決然地參加了革命。

馬寧參加的第一場戰鬥,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在這場戰鬥中,馬寧所在的部隊被分派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去炸毀日軍的鐵路運輸線。

當時,八路軍是沒有什麼好辦法的,他們用的都是非常危險的土炮彈,這種炮彈雖然有效,但也很容易導致自己人受傷。

不過,那個時候馬寧沒考慮過自己的安危,他覺得,只要能夠打敗日軍,自己就是玩命也是值得的。

這個任務並不輕鬆,因為日軍非常清楚鐵路運輸線對自己的重要性,所以派了很多部隊在沿線進行把守,火車上更是24小時設置警衛,八路軍一靠近,就會遭到日軍的反擊。

因此,八路軍只能不斷的加強隱蔽性,利用地形和時間作為掩護,一次次的冒著危險接近。

多次負傷

一次前去炸毀日軍鐵路的時候,時間緊迫,炸彈剛剛埋下,日軍的警衛團就殺了過來。

因為任務還沒有完成,所以馬寧沒有後撤,而是繼續在沿線埋設炸彈,同時,還要分出精力來和日軍戰鬥。

就在激戰之中,炸彈炸開,一塊鐵皮緊貼著馬寧的腦袋飛了過去,削下了一塊肉。

鮮血一下子染紅了馬寧的半張臉,但是作為戰士,輕傷不下火線,馬寧一直等到激烈的戰鬥結束,才回到戰地醫院處理傷口。

醫生看到之後,都說他是大難不死,雖然他這次受的傷不重,可萬一那鐵皮飛的偏了一點,也許就傷到要害了。

這也是馬寧記憶中第一次在戰場上受傷,當然,這並不是最後一次,戰場上刀槍無眼。隨時隨地要做好犧牲的準備。

1945年,上黨戰役爆發了。

這場戰役,是出乎國內很多人的預料的,因為當時蔣介石已經假惺惺的往重慶發了三份電報,希望毛主席能來重慶進行和平談判。

很多民主人士都覺得,兩黨之間的第三次合作,馬上就可以實現,大家能夠迎來真正的和平。

但其實每一個共產黨員都心知肚明,蔣介石絕對不會那麼輕易的讓和平到來。

而上黨戰役的爆發,證明了這一點,當毛主席打算啟程前往重慶的時候,蔣介石已經調集了兵力往上黨方向而來,他的目的,就是要奪取我軍駐守的幾個縣城。

蔣介石一邊在重慶和毛主席推杯換盞,大談和平主義,一邊又在上黨和我軍刀兵相向,真是莫大的諷刺。

當時,駐守在上黨的正是馬寧,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馬寧沒有擔心自己,反而很擔心毛主席的安全。

蔣介石這樣陰險,如果他在重慶對毛主席下手,該怎麼辦?

為此,馬寧不止一次對上級訴說過自己的擔憂,但最後,毛主席一句話給馬寧吃了定心丸,毛主席說:「你們打得越好,我就越安全。」

有了毛主席這句話,馬寧越戰越勇,當時部署在上黨的我軍兵力其實是嚴重不足的,所以,馬寧只能把兵力用在刀刃上。

憑藉出色的戰略戰術,馬寧實現了對敵人的包圍。可是,敵人兵力充分,他們在發覺被包圍之後,立刻對我軍發起衝鋒,想要衝破包圍圈。

在這種情況下,馬寧精準的判斷出,敵人如果要逃,唯一的路線就是經過西面的山溝。

所以,他火速命令戰士們封鎖了山溝,來了個瓮中捉鱉。

這一戰,馬寧帶領部隊一共俘虜敵人2000多人,為上黨戰役的勝利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947年,馬寧又被調到前線,參加金鄉魚台戰役。

為了保證大部隊的勝利,所以馬寧不顧危險,親自到前線指揮戰士們衝鋒。

沒想到,就在馬寧專心致志下達命令的時候,敵人忽然一陣掃射,馬寧腹部中彈,身受重傷,直接進入了休克狀態。

送到戰地醫院之後,馬寧的狀況讓醫生束手無策,因為子彈擊中腹腔之後,導致腹腔嚴重感染,以當時的醫療手段很難完全治癒。

醫生只能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給馬寧做了手術,沒想到,在醫院裡昏迷了幾天之後,馬寧竟然奇蹟般的醒了過來。

大家都感慨他這是鬼門關上走了一遭,而醒過來之後,馬寧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自己要回到前線去指揮。

大家勸他休息一段日子,但馬寧卻一刻也等不了。他深知戰場上搶佔先機的重要性,所以,他寧願躺在擔架上,也一定要把這場戰鬥指揮完成。

就這樣,馬寧重回戰場,或許是他堅定的意志力產生了作用,他還是有驚無險的挺過了這次重傷。

但很快,危機再次降臨!

投身空軍

1947年末,又一次和敵人的交鋒之中,馬寧的左腿被子彈貫穿,當場骨折。

更糟糕的是,當時大部隊急需轉移,沒有時間為馬寧治療。

馬寧當時就給戰士們下了命令,讓大部隊先走,他則留在老鄉家中休養。

這樣做,是為了不拖累大家,雖然大家都很是擔憂,但是因為馬寧堅持,所以大家只能把他留了下來。

馬寧受的傷非常嚴重,而且傷口周圍已經產生了潰爛,隨時有可能危及生命。

大部隊撤離之後不久,敵人就追了過來,開始在村裡到處搜查。

馬寧認為,自己繼續留下,有可能會牽連到老鄉,所以,他和幾個同樣受傷同志決定再次進行轉移。

馬寧拖著自己的傷腿,冒著大雨在山路上行走,這一次轉移讓他落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從此之後,他走路總是一瘸一拐的,但是,馬寧對這段心酸的經歷卻總是一笑置之。

不過,在建國之前,誰也沒想到有一天,馬寧會成為空軍的司令,因為,馬寧一直都在陸軍部隊作戰。甚至,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我國都還沒有空軍部隊呢。

但是,1949年,在參加了一次會議之後,馬寧忽然冒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自己要學會開飛機。

因為,馬寧參加的那次會議所談論的主題,正是對於新中國人民海軍和空軍的建設。

當時,我國在這兩個兵種方面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既無設備,也無人才。

但是,作為一個面積廣袤,人口眾多的大國,如果連海陸空三軍都不能齊備的話,那就會落得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下場。

所以,馬寧最初要學習駕駛飛機,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希望為祖國再多做一點貢獻,可是,馬寧是一個腿部有殘疾的人,要怎麼去學開飛機呢?

最初,馬寧過去報名的時候,空軍部隊的同志怎麼都不同意,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一個健全人想要學會開飛機,尚且是難上加難,何況一個殘疾人?

可是,馬寧卻對空軍部隊的領導下了保證,說自己不僅能學會開飛機,而且會比任何人開的都好,學的都快。

馬寧的決心最終感動了上級,想到馬寧過去在戰場上的種種表現,這個了不起的戰士一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許這一次,他還是能夠創造奇蹟的。

最終,上級給馬寧開綠燈,讓他跟隨其他的同志一起到空軍部隊接受訓練。

蘇聯教官一開始很不喜歡這個學生,覺得他無非是來濫竽充數的,但僅僅過了兩個月,蘇聯教官就改變了看法。

因為,馬寧為了追趕進度,付出了比別人多十倍的努力,他很快就成為了訓練班中最優秀的學員。並且,他也用實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1954年,解放軍決定派兵解放江山島。

江山島的地理位置十分敏感,當時,江山島還被國民黨軍隊佔領著,作為台灣的屏障。

如果不解放江山島的話,那解放台灣就更加無從談起。

只是,敵人在江山島設下重兵,敵在暗,我在明,如果我軍大部隊貿然接近的話,一定會死傷慘重。

在這種情況下,馬寧提出了一個設想,他要親自駕駛飛機前去江山島上空偵察。

不過,萬一被敵人發現,他這一趟就是有去無回。

所以,上級非常猶豫,遲遲不敢下達命令,馬寧是一個很優秀的將領,如果因為偵察而犧牲,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結果。

功勛赫赫

可是,時間不等人,我軍的空軍技術尚不成熟,如今能夠去執行這個危險的任務的,整個部隊挑不出幾個。因此,即便危險,馬寧也堅決的要扛起這個擔子。

最終,在馬寧的強烈要求下,上級同意了。

馬寧就這樣冒著犧牲的危險駕駛飛機,來到了江山島的上空。

隨後,他緩緩下降,目不轉睛的偵察著江山島的敵軍布防狀況。

而敵軍很快就發現了馬寧的動向,開始用高射炮不斷的轟擊。

馬寧臨危不亂,他沒有調頭就走,而是一邊躲避著敵人的炮彈,一邊繼續去偵察。

當馬寧回到我軍部隊時,地面爆發出一陣歡呼。馬寧這次成功的偵察,為我軍帶來了一份完整的布防地圖。

隨後,上級再次把他調到前線,對空軍部隊進行指揮,在馬寧以及眾多將領的努力之下,我軍成功的解放江山島。

馬寧

這一次成功,讓上級徹底相信了馬寧的能力,從此之後,他便一直留在空軍部隊服役。

從陸軍到空軍,身份的轉換並沒有改變馬寧骨子裡,對於軍人身份的敬畏,他始終兢兢業業的執行著自己的任務。

他的優秀表現,很快就被李德生注意到了。

李德生認為,馬寧不僅有實戰經驗,有成熟的技術,而且也有著不錯的戰略眼光,如果僅僅做一個副司令,未免埋沒人才了。

正當這個時候,一個機會到來了。

1970年的時候,毛主席和周總理就說起,空軍部隊的建設仍然需要人才,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更加優秀的空軍司令。

這個人不僅要能夠指揮千軍萬馬,同時,應該對空軍所需的技術有全面系統的了解。只有這樣的將領,才能夠帶出一支真正成熟的空軍。

而且,這個人必須要完全的忠於國家,忠於人民。

毛主席在70年代,常常感到自己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所以他很擔憂,自己離開之後,部隊會出現差錯。因此,司令的人品必須過硬。

空軍部隊作為三大兵種之一,實在是太重要了,牽一髮而動全身。

所以,當聽到馬寧這個名字的時候,毛主席認為,讓馬寧成為空軍司令,是當下最好的決定。

對於自己突然成為空軍司令這件事情,馬寧感到誠惶誠恐。

但是,空軍部隊從上到下,包括中央以及各個地方組織,對這個決定都沒有異議。

人們對馬寧這個空軍司令,心服口服。因為,過去他立的每一件功勞,大家都看得到,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不管坐上多高的位置,大家都會肯定他。

馬寧的上任,大大提高了空軍部隊的技術能力和作戰能力。直到現在,新中國的空軍部隊在各個方面依然要感謝這位老司令的建設。

參考資料:

晉城黨史網《開國將軍軼事——「瘸腿將軍」馬寧》

徐秉軍《新中國第一位會開飛機的將軍》

孫國《空軍傳奇司令員馬寧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