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世界的核力量,核戰爭將帶來人類「核冬天」

武器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縮影。許多高技術、高性能的前沿武器不斷湧現,充滿了濃厚的神秘色彩,使人們不得不對軍事武器產生好奇心。

軍事大國正加緊調整軍事戰略,以信息技術推動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發展,繼續加快核威懾力量的建設。

當前,軍事航天大國圍繞「進入空間、利用空間和控制空間」正展開激烈地競爭,軍事航天裝備的創新發展是舉世矚目。

軍事武器裝備不僅可以用以鞏固國防建設與促進和平發展,還可逐漸轉化為民用科技,能夠提高我們的日常生活水平。

1、核武器的發展歷程

核武器的出現,是20世紀40年代前後科學技術重大發展的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製成3顆原子彈,使美國成為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從1939年起,由於法西斯德國擴大侵略戰爭,歐洲許多國家開展鈾原子核裂變科研工作日益困難。法國物理學家居里領導的一部分科學家被迫移居國外。英國曾制訂計划進行這一領域的研究,後派出以物理學家查德威克為首的科學家小組,赴美國參加由理論物理學家奧本海默領導的原子彈研製工作。

在美國,從歐洲遷來的匈牙利物理學家齊拉德·萊奧首先想到,一旦法西斯德國掌握原子彈技術可能帶來嚴重後果。他與歐洲移民到美國的幾位科學家商討,最終於1939年8月由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寫信給美國第32屆總統羅斯福,建議研製原子彈,才引起美國政府的注意。9月初,丹麥物理學家玻爾和他的合作者惠勒研發出核裂變的元素為同位素鈾235,於是英、法兩國向德國宣戰。

但開始只撥給經費6000美元,直到1941年12月日本襲擊珍珠港後,才擴大規模,到1942年8月發展成代號為「曼哈頓工程區」的龐大計劃,直接動用的人力約60萬人,投資20多億美元。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殘酷的戰爭,有61個國家和地區共計20億人口被捲入了這場爭鬥,同盟國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將德意日為首的侵略者們擊潰。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美國有不少知道「曼哈頓工程」內幕的人士,反對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城市。當時,日本侵略軍受到中國人民長期抗戰的有力打擊,實力大大削弱。美國於8月6日、9日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僅有的兩顆原子彈,代號分別為「小男孩」和「胖子」。廣島裂變核彈,是以帶降落傘的核航彈形式,用飛機作為運載工具的,不到50公斤的鈾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2萬噸化學炸藥,這場人類有史以來的巨大災難,造成了10萬餘日本平民死亡和8萬多人受傷,原子彈的空前殺傷和破壞威力,震驚了世界。

第一顆原子彈於1945年7月16日,美國政府在不少科學家強烈的反對聲中,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成功投放引爆了代號為「瘦子」的原子彈。為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爆炸的預算精確度提供了演習。

蘇聯在1941年6月遭受德軍入侵前,也進行過研製原子彈的工作。衛國戰爭爆發後,研製工作被迫中斷,直到1943年初才在物理學家庫爾恰托夫的組織領導下逐漸恢復,並在戰後加速進行。1949年8月,蘇聯進行了原子彈試驗。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不再是蘇聯和美國的共同敵人,由於失去了共同關注的焦點,也由於這兩個超級大國在政治和經濟文化方面都截然不同,兩國無可避免地進入了敵對狀態。

1950年1月,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加速研製氫彈。1952年11月,美國進行了以液態氘【dāo】為熱核燃料的氫彈原理試驗,但該實驗裝置非常笨重,不能用作武器。 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在地面炸出了一個深50米,直徑6000米的大坑,爆炸的威力相當於1000萬噸TNT炸藥,是廣島原子彈的500倍。

1953年8月,蘇聯進行了以固態氘化鋰6為熱核燃料的氫彈試驗,使氫彈的實用成為可能。美國於1954年2月進行了類似的氫彈試驗。英國、法國先後在50和60年代也各自進行了原子彈與氫彈試驗。

1957年美國在南太平洋進行的一次秘密核武器試驗讓群島沉入海中了,整個鼻行類(1941-1957年)也隨之消失了。

1961年10月,俄羅斯在北冰洋的島嶼試爆了史上試爆過威力最強「沙皇炸彈」,當量至少有5000萬噸。核爆炸後,4000公里內的飛機、導彈雷達、通訊等設備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於太恐怖,對環境破壞太嚴重,威力過度沒有意義,以後再為如此瘋狂試驗。

我國1964年10月16日,首次試驗的代號為「596」為代號原子彈試驗成功;1966年12月28日,小當量的氫彈原理試驗成功;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進行了百萬噸級的氫彈空投試驗。

除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已掌握核武器外,印度在1974年進行過一次核試驗。

1986年,核彈頭總數超過7萬枚,在美國和俄羅斯逐漸削減冷戰期間積累的龐大核武庫後有所下降。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蘇兩國總計有核戰鬥部5萬枚左右,佔全世界總數的95%以上。

美國於1945年至1996年,在全球共進行了2000多次核試驗。美國在50年代曾經進行過水下核爆,爆炸後所有的船隻都沒能抗住核彈的巨大爆炸威力,當然,核爆試驗也給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其惡劣的損傷。

20世紀70年代,核武器系統的發展更著重於提高武器的生存能力和命中精度,如美國的「和平衛士/MX」洲際導彈、「侏儒」小型洲際導彈、「三叉戟」Ⅱ潛地導彈,蘇聯的SS-24、SS-25洲際導彈,都在這些方面有較大的改進和提高。

2、越戰中不為人知的秘密

肯尼迪總統(43歲)似乎以為戰爭是智者的遊戲,智者將贏得戰爭。他任職2個月後,花在越南及其臨國寮國上的時間要超過花在其他國家安全問題上的總和。在艾森豪威爾(離任時已71歲)政府期間,反叛亂作戰被完全忽略,但對這位新總統來說,它現在是擺在首要位置的大事。

肯尼迪總統說美國必須做好準備,「無論戰爭規模大小,總體還是有限,核抑或常規,美國都應有能力懾止應對」。

1961年4月12日,在一份呈報總統的備忘錄中,提出打擊越南遊擊隊的「建議」中,向越南派出研發和軍事硬體團隊,在未來行動中適用的各種技術和『新裝備』」,提高美軍援越顧問組的工作成效。隨後的1個月里,肯尼迪總統委派副總統約翰遜親自會見南越總統吳庭艷,以尋求他支持「技術與『新裝備』」計劃。

吳庭艷是個堅定的「反共分子」,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信仰天主教,受過良好教育,醉心於現代化事業。20世紀60年代早期,越南人口主體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他們居住在遠離西貢的農村,以生產水稻為生,僅夠維持生計,當時吳庭艷以鐵腕施政,同時因腐敗而臭名昭著已經在位6年。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是世界上最強大、最高產和最神秘的軍事科研機構。1961年6月8日,「靈巧項目」首批研發團隊抵達越南,目的是建立高級研究計劃局作戰開發與試驗中心。「靈巧項目」在五角大樓2B-261房間設有辦公室,作戰開發與試驗中心有一部保密電話與其保持聯繫。「DARPA」字母印在越南試驗中心的辦公設施上。越南本地勞工低薪辛苦工作,為「靈巧項目」的各種秘密武器計劃生產零部件。

1961年7月6日,首批四項武器裝備船隻、飛機、步槍和軍犬,將被小心謹慎地應用于越南的叢林作戰。在五角大樓內部,自朝鮮戰爭以來,各軍種就一直在為一種各軍種通用的單兵武器爭論不休。

1961年7月17日,高度機密的「落葉計劃」,使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對越南擾亂食品供應,首批用於摧毀農作物的化學物質運抵位於西貢的作戰開發與試驗中心。吳庭艷是「落葉計劃」的熱情支持者。兩周後,他親自選定第2個噴洒目標。8月24日,一架固定翼飛機將有毒的除草劑噴洒在西貢以北50英里、13號公路沿線的一片叢林里。

1961年,政府決策精英圈子之外的美國人,很少有人知道在越南究竟發生了什麼。肯尼迪就任總統僅僅3個月後,在古巴豬灣,中情局資助、軍方支持的准軍事入侵行動以慘敗收場,肯尼迪總統也因此經歷了他總統生涯的最低點。1961年11月30日,肯尼迪總統正式批准了在越南使用化學除草劑的計劃。到戰爭結束,美國向越南的叢林共計噴洒了約1900萬加侖除草劑。2012年的一份國會報告確認,在整個越南戰爭中,直接暴露在「橙劑」下的越南人達210萬~480萬之多。

20世紀50年代中期,坦納姆被普遍認為是最了解反叛亂作戰的蘭德公司分析師。在「S計劃」的推演假定里,美軍將使用核武器。蘭德公司和高級研究計劃局就加入「靈巧項目」達成一致,初期合同金額400萬美元(大約相當於2015年的3200萬美元)。

國防部和中情局一直都在與吳庭艷政府一起實施一項名為「戰略村」的重要計劃,把那些「遭受越共襲擾」的村民遷移到據稱可以確保安全的新村,提供一定物質激勵。當村民在新的叢林定居點周圍修建高大如城堡般的圍牆時,吳庭艷政府的軍隊將以美國國防部資金為此埋單。

1962年冬,「戰略村」正以每月200多個的速度增長。五角大樓的目標是到1963年使其數目在整個南越地區達到1萬~1.2萬個。實際情況是,吳庭艷的士兵將他們趕到一起,強迫他們幹活卻拒絕提供飲食,並向他們收取建造材料費用。

在朝鮮戰爭中,美軍直升機投入戰場。1962年10月,一位沉默寡言的47歲地方科學家利克里德(「阿帕網」的互聯網概念發明者)從密蘇里州抵達五角大樓,協助高級研究計劃局開展一個新項目,受聘研發當時大多與核武器相關的指揮控制系統。利克里德相信計算機將會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利克里德抵達五角大樓15天後,世界陷入危機邊緣,最慘烈的核大戰一觸即發。U-2偵察機拍攝的照片顯示,蘇聯秘密將核導彈部署在古巴,距佛羅里達海岸僅90英里。肯尼迪總統要求蘇聯撤走導彈,但遭到赫魯曉夫拒絕。古巴導彈危機中雙方共引爆了4枚核彈,美國曾於1962年10月20日和26日兩度在太空引爆「將軍」和「藍鰓太陽魚」核彈。1962年10月22日和28日,蘇聯也在太空引爆兩枚核彈作為回應。對峙期間發射核彈完全是鋌而走險,位於圖勒J站的彈道導彈預警系統很容易將蘇聯導彈發射活動誤判為首輪核打擊。

利克里德行為科學計劃辦公室的高級研究計劃局工程師們認為,計算機可以模擬社會行為。行為科學計劃背後的理念之一就是有一天計算機能夠承擔此類工作。「靈巧計劃」的一篇報告宣稱,「美國需要在這些偏遠地區支持有限戰爭」,「國防部長辦公室正在考慮在世界其他地區建立類似的美國存在」。DARPA將這個全球計劃稱為「偏遠地區衝突」,利克里德認為,這些模型將可能發展為具有預測功能的計算機模型,從而預測這一特定人群在未來戰爭中可以起到何種作用。

1963年5月28日,適逢佛陀誕辰2527周年,一群佛教徒齊聚順化村舉行慶祝活動。佛教徒當時正處於吳庭艷天主教獨裁政府壓迫之下。警察命令狂歡者清場散去,但遭到拒絕。警察使用消防水槍和催淚彈,依然不起作用。事件很快演變成南越人民對吳庭艷政府及其弟、秘密警察頭目吳庭瑈表達普遍不滿的催化劑。兩位僧人在釋廣德蓮花打坐自焚。在整個南越農村,由美國國防部和吳庭艷合作打造的堡壘式政權開始土崩瓦解。隨著「戰略村」計劃煙消雲散,越共抓住這個機會開始派遣上千名戰士,從胡志明小道滲入南越鄉村。

吳庭艷兄弟被處決20天後,在達拉斯的迪利廣場,肯尼迪總統遭槍擊暗殺身亡,約翰遜繼任總統,接過了越南這個馬蜂窩。

時值1964年冬,希基作為蘭德公司僱員再次來到越南為高級研究計劃局工作。一場不為人知的戰爭正在悄然進行。高級研究計劃局官員在航途中通過射擊長海蛇測試新型步槍AR-15到M-16的早期版本。一被射中,海蛇就被拋向天空。1964年7月的南東縣一戰預示了之後更加瘋狂慘烈的大戰,即著名的越南戰爭。

由於越南戰爭涉及大量現代技術、大批軍隊和武器裝備,整個南越都捲入戰爭旋渦,吸引了全球的關注,南東縣戰鬥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此時,美國國民對這場戰爭還一無所知。

沙利文時任約翰遜總統的越南問題跨部門特別協調小組組長,數月後,成為美國駐寮國大使。在五角大樓,「越共動機問題」也讓高級研究計劃局感到很困惑。美國介入戰爭已有3年,但似乎還無人能搞清越共分子的來歷。蘭德研究人員漸漸開始了解導致叛亂加劇的真正原因是不公,「是農民對西貢政府的不滿」。

美國當時的基本戰爭政策主張是「升級施壓」,允許針對越共目標的所謂「以牙還牙」式小規模空襲行動。距離11月的大選僅餘數月,約翰遜強烈要求在五角大樓繼續執行這項被稱為「維持現狀到11月」的政策。戰爭進行到此時,美國還沒有將北越首都河內列為打擊目標。

1964年8月的第一周,美國海軍在中注灣與北越魚雷艇發生交火。這一事件成為宣戰理由。約翰遜總統中斷全美電視台正在播出的正常節目,以電視講話通報北越的侵略行徑,並呼籲國會授權他採取軍事行動。越南戰爭正式開始。越共叛亂者認為美國是入侵者,願意不惜一切代價讓美國放棄努力並撤出越南。

10年前,這批人曾將法國人成功趕出越南,那時同樣把美國人看成惡棍,尤其是「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南越政府」。他們想拿回自己的土地,即那些在諸如「戰略村」等令人質疑的安全計劃中被奪走的土地,這就是激發越共革命的原因。

高級研究計劃局試圖通過越共動機和士氣計劃探求越共動機,但它不想聽到越共不可戰勝。蘭德得出和五角大樓一致的結論,即越共可以並終將被打敗。

古爾1922年出生於莫斯科,是一個憎惡蘇聯共產主義的蘇聯問題專家。1951年,他成為蘭德分析員,隨即著手和公司的高級防務專家艾伯特·沃爾施泰特以及赫爾曼·卡恩等研究核戰爭影響。

古爾聲稱,他在莫斯科出差期間,得到第一手證據,顯示蘇聯建立了巨大的地下工事網路,能夠在發起首次對美核打擊之後保護本國人民免受傷害。蘇聯的這種行為必然導致美國的核反應。而傳說中的已經遍布莫斯科地下的防空洞不過是地鐵隧道而已。

1964年底,古爾擔任高級研究計劃局在西貢的越共動機與士氣計劃首席社會學家,古爾沒有為他的報告實地採訪任何越共戰俘,他承諾,「空襲帶來的恐懼」必將「使越共臣服」,這必將導致一場災難。1965年2月7日,一場名為「火飛鏢行動」的有限轟炸戰役打響。11天後,約翰遜命令參謀長聯席會議啟動第一階段「滾雷行動」(勒梅將軍曾主張的空中作戰)。3月8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峴港登陸,越南戰爭正式開始。

1965年末,國會開始審查蘭德公司在越共動機和士氣計劃中的工作,古爾的名聲開始下跌。古爾去職,但越共動機和士氣計劃還在繼續。截至1968年,蘭德分析家採訪越共士兵2400餘次,編輯50多份高級研究計劃局報告,總計6.2萬餘頁。

1968年2月12日,傳言稱五角大樓正在考慮使用核武器對付越南。五角大樓實際上考慮過使用核武器,這個消息引發了反戰抗議怒潮。反戰遊行是五角大樓在指揮控制領域的一場噩夢。

高級研究計劃局化學家試驗了多種可能用於對付抗議者的化學藥劑,某些危險品種可以令人產生嘔吐、皮膚損傷、暫時癱瘓等效果。已有超過1500萬磅該類戰劑應用在越南戰場,主要用於將武裝分子驅趕出「胡志明小道」沿線的地道。更具威力的是E8-CS型攜帶型戰術發射器及相關彈藥,可以將化學戰劑從最遠750英尺外射入騷亂人群。長久以來,人群控制就是五角大樓一直試圖解決的工程學挑戰。大部分裝備(騷亂控制系統、直升機、榴彈發射器以及機槍等新型裝備)都是越戰時期由高級研究計劃局在越南和泰國的叢林中研發得來的。

3、世界核力量

核武器是人類發明的,但它也能消滅人類自己。如果世界上真的發生核戰爭,頻繁的核爆炸在瞬間殺死千百萬人的同時,還會產生大量恐怖的核煙雲,這恐怖的核煙雲將會把地球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讓太陽光照不到地面,地表溫度會驟降到零下幾十度。

沒有陽光,植物無法生長,動物也沒有食物,在核爆炸中殘餘的人類自然也無法生存,這就是恐怖的「核冬天」。

隨著武器技術的發展,已形成多種核武器系統,包括彈道核導彈、巡航核導彈、防空核導彈、反導彈核導彈、反潛核火箭、深水核炸彈、核航彈、核炮彈、核地雷等。其中,配有多彈頭的彈道核導彈,以及各種發射方式的巡航核導彈,是美、蘇兩國裝備的主要核武器。

據法新社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21年1月的統計,各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分別為:美國5550枚、俄羅斯6255枚、中國350枚、英國225枚、法國290枚、巴基斯坦165枚,印度160枚,以色列90枚。

2022 年 1 月份核武器總數下降375枚(美國擁有5428枚彈頭、俄羅斯擁有5977枚彈頭),僅莫斯科和華盛頓就佔世界核武庫的90%。在 2022 年初估計 12 705 枚核彈頭的總庫存中,約有 9440 枚是軍事庫存,以備可能使用。其中,估計有 3732 枚核彈頭與導彈和飛機一起部署,俄羅斯和美國大約 2000 枚導彈處於高度作戰警戒狀態。

在俄烏衝突進入第7個月之後,烏克蘭情報部門的報告稱:俄羅斯只剩下 20% 的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口徑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的數量也面臨「困境」,而俄烏衝突並沒有結束跡象。

10月8日俄羅斯克里米亞大橋被炸,次日俄羅斯庫存的3000多顆當量不一的核彈頭重新啟封,發動了24架無人機,近200枚導彈瘋狂轟炸烏克蘭基輔等14個地區,13架飛機被烏克蘭催毀,43枚被攔截。俄羅斯從伊朗大量進口無人機,中國大疆科技在俄烏衝突時停止了俄烏的合同,中國持中立態度,以保證國產無人機明星產品不用於戰爭中。

在遭到西方制裁後,科技武器的生產能力受到了嚴重影響,已經沒有條件生產更多精確制導的武器。在不斷改進和提高進攻性戰略核武器性能的同時,美、蘇兩國也一直在尋求能有效地防禦核襲擊的手段和技術。

俄羅斯甚至公開威脅在烏克蘭戰爭中可能使用核武器。《金融時報》指出,俄羅斯若攻擊北約成員,將會引來北約集體防禦行動,美國可能對俄羅斯進行毀滅性的核武報復打擊。

在美國未來的戰爭中,為美國而戰的那些人並不一定會身著美軍軍服。他們將是由美軍訓練、掌握美軍作戰手段和知識、攜帶美軍武器的當地作戰人員。

在現代美國戰爭機器的歷史中,DARPA一直領銜先進科技的發展。激光被認為是當代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發明之一。

DARPA龐大的未來戰爭系統,需要一個整軍的無人機,這其中包括無人機、無人地面系統、無人水面載體、無人海上系統和無人機系統,深至海底,高至外層空間的各種武器系統。

現在和將來,國防部的無人機將會飛行、游泳、爬行、走路、跑步或者蜂擁而至,在全世界執行任務。這其中有一些是半機械人,美國稱之為「生物雜交者」;部分是機器;部分是動物。這項技術已發展了幾十年,比普通人想像的更加成熟。

在《終結者》中,天網變得比製造它的國防科學家們更聰明,它發動了一場核戰爭,以此達到機器霸權和消滅人類的目的。

我們呼喚世界和平,堅決反對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擴散。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