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基層班組死抱著98k的原因,普遍有兩種解釋(括弧里是我個人的觀點):
一、G43在部隊里一般都是交給副班長這類較資深的士官使用,或者交給狙擊手/神槍手(兩者的德語都是 Scharfschütze)使用。很多學者認為,德國人擔心半自動步槍過於浪費子彈,特別是對於新兵來說,在緊張的時候會瞬間打空彈匣。
【如果真是因為這個原因,那實在是太遺憾了!因為新兵不可能永遠是新兵,任何新兵在經歷兩三場戰鬥以後都會變得更加沉穩,倖存的次數越多就會越加老練。同時,G43雖是半自動步槍但精度非常好,如果德國一線步兵都能換裝G43,並且給士官配發瞄準鏡,那麼殺傷力將會成倍增加。】
二、德軍班組火力以輕機槍為核心,裝甲擲彈兵班擁有2挺機槍,普通步兵班有1挺機槍。不論1挺還是2挺,都是由班長和副班長分別指揮半個班,互相掩護,交替進攻或撤退。
【這個說法我也覺得很不合理,即便是以機槍為核心火力、步槍為次要火力,但是這並不妨礙步槍升級啊!步槍兵要承擔衝鋒、清場這些機槍手無法承擔的任務,半自動步槍已經算是最低配置了。一線部隊早就意識到火力不足,這就是為什麼總看德國兵拿著波波沙。玩過遊戲的人都知道,面對快速移動的敵軍老油條,用98k打點射除了暴露自己以外屁用沒有。】
下面咱們看看真實情況是什麼樣子。首先必須要說明一點,德軍編製絕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拿著一個模板往所有部隊上套!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月份都有變化!
下圖是43年11月的裝甲擲彈兵連編製KStN 1114c(gp),(gp) 代表乘坐裝甲車,這是其中的一個班。
全班一共就8個人:班長用衝鋒槍,副班長用半自動步槍,兩個機槍組共4個人(注意副射手只配手槍),步槍兵只有2個人。裝甲車的駕駛員和車長是不參與下車作戰的,車上攜帶著第三挺機槍和一具火箭筒。
下圖是44年8月的b型裝甲擲彈兵連KStN 1114b(gp)(fG),注意變化,機槍副射手也改用步槍了,火箭筒不再每班一具而是集中使用了,副班長的半自動步槍變成了「裝備瞄準鏡的步槍」,可以是98k也可以是G43。
下圖是44年8月的a型裝甲擲彈兵連編製KStN 1114a(gp)(fG),全連只有2個排,所有班組的下車步兵全都使用StG44,只有一挺車載機槍。
下圖是43年11月的摩托化裝甲擲彈兵連KStN 1114,全班有11人,畢竟卡車更能裝。前面沒有變化,半自動步槍還是只有副班長才有,但是步槍兵多達5名(這要是都換上半自動多好)。此外還有一名卡車司機,隨車攜帶一具火箭筒。
以上我只是舉了幾個例子,證明不同時期的編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