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長沙會戰,中國將士用十五萬的傷亡,打得日軍失去勝利信念

抗日戰爭分為敵後戰場與正面戰場,由八路軍、新四軍與國民黨軍分別主導,在八路軍與新四軍依靠游擊戰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國民黨軍也在正面戰場與日軍血戰,並創造了不俗的戰果,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屬薛岳指揮的三次長沙會戰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39年,此時正是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日軍佔據了半個中國仍未顯出疲態,不斷向中國西北、西南地區用兵。與此同時,汪精衛等人公然投敵叛國,甘當日本人的鷹犬。這一系列的勝利讓日軍信心大增,他們為了儘快結束對華戰事,決意發動一次大會戰,妄圖重創國民黨軍,瓦解蔣介石的抵抗意志,逼迫他儘快投降。

經過長時間的研判,日軍將戰場定在了湖南長沙,一旦將其佔領,便打開了通往中國西南的大門,屆時便可直接威脅到國民黨政府所在地重慶的安危,為奪取最終的「勝利」增加籌碼。當時長沙地區隸屬於第9戰區統轄,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在得知日軍的意圖之後,馬上調兵遣將進行防禦。

薛岳深知日軍的優勢在於重火力與戰車支援,因此命令各部隊破壞防區內的橋樑與公路,以遲滯敵炮兵部隊與裝甲部隊的行軍速度,而後集中所有兵力,攻擊其缺乏掩護的步兵。

1939年9月,日軍搶先發動進攻。薛岳隨即指揮第10軍、37軍、26軍等部隊分別迎擊,依託有利地形,與敵人打消耗戰。日軍明顯低估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遲遲無法實現預定的戰役目標,日軍指揮官有些急躁,他迫切地想打開突破口,於是集結主要兵力,全速向長沙突進。

薛岳誘敵深入,將敵人放過第1、2道防線,而後命令部隊向兩翼穿插,襲擊日軍側後,切斷其後勤補給線。日軍很快便陷入到物資即將耗盡的窘境中,先鋒部隊也受到猛烈反撲,無法再前進一步。日軍指揮官認為戰機已經錯失,再打下去只會徒增傷亡,於是主動撤退,第一次長沙保衛戰中國軍隊以傷亡近6萬人的代價,取得了勝利。

1941年,日軍決意再次進攻長沙,並改派阿南惟幾指揮戰鬥。當年8月,阿南惟幾以4個師團的兵力猛攻長沙以南的新牆、潼溪街等地,薛岳命令第4、20、58軍發動反擊,雙方激戰兩天後,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再次執行誘敵深入的策略。

待日軍戰線拉長後,再襲擾其後方。日軍疲於應對,銳氣逐漸被耗盡,再也無法前進一步。為避免被拖入消耗戰泥潭,阿南惟幾命令日軍全線後撤。薛岳抓住機會,讓所有部隊展開追擊,將敵13軍圍困在宜昌地區。13軍孤立無援,付出慘重傷亡之後方才成功突圍,第二次長沙保衛戰中國軍隊以傷亡7萬人為代價,再次取得勝利。

1941年底,蔣介石開始向廣東、緬甸方面用兵,以策應美軍與英軍。日軍為了緩解緬甸、廣東方面的軍事壓力,決定再次進攻長沙,以牽制華南地區的中國軍隊。12月15日,日軍再次襲來,突破汨羅江防線後,沿著湘江向長沙攻擊前進。薛岳於明月橋、福臨鋪等地布置重兵,與日軍展開陣地戰,同時派出多股小部隊主動與日軍交戰,分散其兵力。

日軍一個師團雖然突破了沖沖阻擊,一度推進到長沙外圍陣地,但因無友軍策應,最終被擊潰。與此同時,日軍大本營強行更改了早已擬定好的作戰方案,胡亂指揮,致使日軍的布置被打亂,各部隊之間無法互相配合,只能狼狽撤退,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再次失利,中國軍隊雖然取勝,但也付出了3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

這三次會戰堪稱血戰,將士們以血肉之軀阻擋日軍的進攻,付出了超過15萬人的傷亡方才守住了國土。日軍被中國軍人視死如歸的精神震撼到了,每每到戰役後期,便失去了勝利的信念,只想著逃命。長沙保衛戰也打破了日軍逼降中國的企圖,鼓舞了全民族抗日的信心,同時也為美軍與英軍在太平洋以及東南亞的行動提供了掩護。

近代,中國確實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任人欺凌!一旦有外敵覬覦我們腳下的土地,我們就會拿起武器,勇敢地與他們戰鬥。縱然敵人裝備精良,縱然敵人戰力兇悍,但我們絕不會畏懼,我們會用熱血去澆灌自由和解放!自上古開始,中國已經延續千年,與我們敵對的勢力換了一輪又一輪,但我們仍屹立不倒,並且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