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旬老人參加老兵信息採集,報出戰鬥功績後,工作人員急忙上報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多少革命英雄為了民族大義挺身而出,奮不顧身。而當和平的曙光到來後,他們卻功成身退,選擇用新的方式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用墾荒牛的執著與堅韌一直付出著,從未想過得到什麼回報。張富清老人就是這樣一位付出者。

他的故事還要從1948年講起。那一年,他加入了西北野戰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訓練刻苦、作戰勇猛的他受到上下級的一致好評,因此,壺梯戰役組建突擊組時,他從眾多士兵中脫穎而出,被任命為組長。

突擊組執行的往往都是最艱巨、最危險的任務。所以團長也問過張富清是否怕死,但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怕啥?不怕!我早已做好隨時犧牲的準備」。

就這樣,他帶領六人突擊組開始向村外的敵人發動攻擊,這以寡敵眾的戰鬥看似是以卵擊石,但他在巧妙的戰術安排下,突擊組不僅沒有任何傷亡,還出色地拿下了一個碉堡。不過在接下來的戰鬥中,他不幸被敵人射中,身受槍傷的他仍堅持作戰,並且繳獲機槍一把,榮獲一等功

後來,他又在1948年9月的一場戰鬥中,帶領幾十個人手痛殲敵人,被評為二等功

在他所經歷的大小戰役中,他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永豐戰役了,那場戰役中,我軍的傷亡十分慘重,甚至到了一場戰鬥尚未打完,就換了七八個連長的地步。

面對此情此景,張富清主動申請出戰,又挑起了突擊組組長的大梁。但是,這一次的突擊組是一個三人小組,所面臨的情況更加複雜和危險。臨出發前,張富清將遺書交與戰友,他說道:「如若陣亡,雖不能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但對得起國家和死去的戰友。」

趁著夜色,他和兩名組員摸到了敵人的城樓下,他們爭分奪秒地挖開洞口,爬上城樓,取出炸藥包,正當他們打算炸毀碉堡之際,敵人的探照燈掃射到了他們頭上,他們被發現了!一大波敵人立馬圍攻過來,張富清已做好必死的準備,他們拿起衝鋒槍一邊躲藏,一邊開火。

為了完成任務,兩個戰友為張富清打掩護,他瞅準時機點燃了炸藥包,一聲轟天巨響後,我軍的大部隊趕來,與敵人展開交戰,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而張富清卻因為頭部受傷而昏迷不醒,幸虧戰士們清理戰場時發現了他,及時送往醫院,才撿回了一條命。即便如此,他張開眼睛時,第一句問的還是突擊組那兩個戰友的情況,當得知他們已經犧牲,他情難自禁地流下了眼淚。經此一役,他被評為「人民功臣」。

新中國成立之初,經過連年征戰的我國早已千瘡百孔,面對百廢待興的情況,恢復生產、改善民生成了最重要的任務。此時的張富清憑藉自己的赫赫戰功已經成為了正連職軍官,有著不錯的前程。

可他卻意識到,現在已經是和平時期,與部隊相比,他更應該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去。於是他決定轉業。此前,他專門詢問了哪裡最急需人手。得到的答案是來鳳縣。於是他斬釘截鐵地說道:「那我就去來鳳縣!」

來鳳縣位於湖北地區,極其偏遠落後,1955年,他攜妻帶子來到此處,從此以後,便在這裡默默耕耘了一生。對於自己曾經的功績,無論對誰他都隻字未提。直到2018年,來鳳縣採集退役軍人信息時,他才登記了自己的各項信息,之前獲得的榮譽才一一展現,當時,就連張富清老人的兒子都覺得不可思議。

工作人員急忙上報給中央之後,張富清老人的事迹才被廣泛傳播開來,95歲的他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張富清老人是千千萬萬個奉獻者的縮影,在我們新中國建設的道路上,正是因為有這樣深藏功與名的奉獻者,我們偉大的共和國才會越來越光輝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