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美國為何沒對志願軍用原子彈?絕非心慈手軟,毛主席一語道破緣由

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一個問題困擾很多人:朝鮮戰爭中,面對美軍接連的大敗,美國為何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有一點是肯定的,絕非美國心慈手軟,這背後一定有他們顧忌的地方,而毛主席一番話道破其中緣由,也指出了美國當時的軟肋所在。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幾乎同時,在太平東西兩側的杜魯門和毛主席都收到這一消息。對於朝鮮爆發戰爭,毛主席曾對金日成說過這樣一番話,「朝鮮應該堅持實現祖國統一的目標,但北朝鮮近期不必採取行動,現在國際形勢不利於朝鮮統一。」

當時朝鮮和南韓在三八線附近摩擦不斷,對於戰爭的爆發,中美雙方都有過預計,但沒有想到來得如此之快。在朝鮮人民軍的進攻下,南韓軍根本不是對手,一潰千里,這讓美國政府傻了眼。

戰爭爆發一天半之後,李承晚政府被迫遷到漢城以南240公里的大邱。這天下午,南韓駐美大使張勉向杜魯門提交了李承晚的求援信。當見到杜魯門時,張勉幾乎哭了起來,杜魯門卻微笑著表示美國不會不管南韓。

幾乎同時,杜魯門命令駐日美軍的空軍和海軍向越過三八線的朝鮮人民軍發起攻擊,直接支援南韓軍。6月27日,杜魯門公開宣布將派美軍進入朝鮮半島,並下令美軍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還拋出「台灣地位未定」、 「台灣海峽中立化」的言論,公然阻止解放軍解放台灣。

杜魯門

就這樣,使得解放軍解放台灣的戰役暫時無法發動,周總理對海軍司令員肖勁光說:「形勢變化給我們打台灣增添了新的麻煩,因為有美國擋著,所以黨中央決定解放台灣的時間往後推。」

美國這種侵略行徑,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前,美國遠東駐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便向國防部長約翰遜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遞交了一份《保台意見書》,他認為台灣要比南韓更重要,將其比喻為「不沉的航空母艦。」

6月28日,毛主席主持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重點討論周總理關於朝鮮戰爭爆發後國際形勢的報告和對美軍入侵台灣的聲明。毛主席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中國人民早已聲明,全世界各國的事務應由各國人民自己來管,亞洲的事務應由亞洲人民自己來管,而不應由美國來管。美國對亞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亞洲人民廣泛的和堅決的反抗。杜魯門在今年1月5日還聲明說美國不干涉台灣,現在他自己證明了那是假的,並且同時撕毀了美國關於不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切國際協議。美國這樣地暴露了自己的帝國主義面目,這對於中國和亞洲人民很有利益。美國對朝鮮、菲律賓越南等國內政的干涉,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全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都將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決不會站在美帝國主義方面。他們將既不受帝國主義的利誘,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威脅。帝國主義是外強中乾的,因為它沒有人民的支持。全國和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毛主席

同日,周總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嚴正聲明:

「杜魯門27日的聲明和美國海軍的行動,乃是對於中國領土的侵略,對於聯合國憲章的破壞……我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台灣而奮鬥到底……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類,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制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

9月15日,美軍實施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直接被攔腰切斷。到了9月30日晚,「聯合國軍」已經進軍三八線附近,而南韓軍在10月1日越過了三八線。顯然,對於中國的警告,美國顯然沒有聽進去。

麥克阿瑟對美軍第24師師長丘奇少將說:「我已經向第二十四師小夥子們的妻子和母親們打了保票,小夥子們將在聖誕節回國。可別讓我當騙子。趕到鴨綠江,我就放你們走。」麥克阿瑟如此囂張,根本原因是他根本沒把志願軍放在眼中。

如果從中美國力、武器裝備來看,中國完全處於弱勢,而且差距驚人。用林彪的話說就是,「國家都打爛了。」1950年,美國的鋼產量年產量為8772萬噸,我國的則不到美國零頭,只有60萬噸;美國一年的工農業總產值2800億美元,我國的則為100億美元,相差28倍。

另外,論中美雙方軍事裝備,且不說中國空軍、海軍剛起步,我軍武器裝備還是五花八門,基本處於「小米加步槍」的水平。所以,麥克阿瑟有囂張的本錢,何況還有最強大的武器—原子彈,他認為中國出兵就是以卵擊石。

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太天真了,他根本不了解飽受戰爭之苦的中國人,他們將誓死保衛國家。1950年10月19日,26萬志願軍秘密跨過鴨綠江。經過一個多月的戰鬥,志願軍擊碎了麥克阿瑟「回家過聖誕節」的叫囂,「聯合國軍」傷亡達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多人,結果被迫從鴨綠江邊撤至三八線附近。

美軍在朝鮮的慘敗,引起了美國的震驚,麥克阿瑟顏面掃地,他不停叫囂要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早在1945年8月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美國就把原子彈作為威懾對手的一個重要武器。

1950年7月,美國國務院政策設計委員會便提交了一份研究報告:如果中國或蘇聯派軍入朝參戰,美國應該把原子彈作為重要武器,這可以取得決定性的軍事勝利。當時杜魯門下秘密下令10架裝有非核部件的B-29戰略轟炸機,從美國本土直接飛到關島,以此來驗證向朝鮮北部投下原子彈的可能性。

這項秘密任務順利完成後,杜魯門指示國務卿艾奇遜故意把這個消息透露給記者,一時間全世界各大報紙頭條就刊登了這個驚人的消息。杜魯門這樣做目的只有一個,警告中國和蘇聯不要輕舉妄動,更不要派兵入朝參戰。

如今美軍接連遭遇慘敗,麥克阿瑟自然要求使用原子彈。麥克阿瑟和部下進行過推算,如果要達到遲滯志願軍軍事行動的目標,需要26顆原子彈。其中4顆原子彈轟炸「志願軍進攻部隊」,4顆原子彈轟炸「敵人空軍的重要集結地。」

朝鮮戰爭示意圖

剩餘的原子彈用於轟炸中國重要工業基地,並在中朝之間的鴨綠江沿線設置一條放射性輻射帶,以此來阻止中國志願軍。麥克阿瑟的提議引起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重視,開始研究對朝鮮、中國東北、內陸等區域實施核打擊,並制定詳細的計劃。

就在此時,杜魯門在記者會上「泄露了這個計劃。」1950年11月30日,杜魯門參加了記者招待會,他們進行了一番對答:

記者:總統先生,你對朝鮮現在的朝鮮戰事打算如何應對?

杜魯門:跟我們以往一樣,我們將採取任何必要的步驟,以應付當前的軍事局勢。

記者:那是否包括原子彈?

杜魯門:是的,包括我們擁有的任何武器。

記者以為聽錯了,連忙問:總統先生,你說的「包括我們擁有的任何武器」是否意味著正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

杜魯門:我們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可是我不希望看到使用原子彈,它是一種可怕的武器,不應用來對付無辜的男人、婦女和兒童……可是原子彈一經使用,這種情況就無法避免了。

從這番對話可以看出,杜魯門明明準備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可最終根本不敢使用,而且麥克阿瑟還被撤了職,這是為何?

原子彈爆炸場景

目前關於原因的解讀,有很多種說法,有兩個原因經常被人提及:

一是蘇聯當時也擁有原子彈。1949年8月29日凌晨4時,蘇聯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自此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當杜魯門聲稱「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的消息迅速傳遍全世界後,立即引起了美國盟國的極大恐慌。

儘管白宮新聞辦公室在杜魯門接受採訪幾個小時後,就發表了一份「澄清聲明」,解釋了杜魯門沒有決定一定要使用原子彈。可美國的盟國根本不吃這一套,他們認定「聯合國軍」司令員麥克阿瑟已經得到授權,可以隨時使用原子彈。

於是,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各大官方報紙紛紛「譴責」美國試圖擴大戰爭,並就美國事先沒有提前通知他們就做出如此重大決定,表達了強烈的不滿,認為美國這是要把他們拖入亞洲戰爭的深淵。

在所有國家中,英國最為恐慌。英國作為美國最重要盟國,本土一直駐有美軍B-29戰略轟炸機。如今美國宣稱要在朝鮮半島使用原子彈,英國認為蘇聯一定會報復,到時英國極有可能成為蘇軍第一個核攻擊目標。

美國B-29戰略轟炸機

英國首相艾德禮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短短一天他就接到了無數電話,以及100多名工黨議員聯名信,要求他立即去美國當面向杜魯門表示反對美軍使用原子彈。英國參謀長會議更是直接致電麥克阿瑟警告他:

「在我們看來,如果在朝鮮使用原子彈,不僅不能有效地阻止中國軍隊的前進,而且將會使局勢變得更加糟糕,蘇聯空軍將不可避免地參加戰鬥。」

1950年12月4日,艾德禮前往美國與杜魯門當面會談。這次會談的結果是杜魯門發表了一則聲明,「不率先使用原子彈!」其實,杜魯門這只是障眼法,不久他秘密下令將分解的原子彈部件拆分運到遠東,儲存在一艘航空母艦上。

面對杜魯門的威脅,金日成秘密來到北京。一見面,金日成就對毛主席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毛主席則說:「美國這是赤裸裸的核訛詐,這是一種恫嚇。不要說蘇聯已經掌握核武器,杜魯門根本不敢冒險打一場原子戰爭。

1951年3月,美國情報部門偵察到中國在鴨綠江邊集結重兵,準備發動春季攻勢。同時,斯大林也下令蘇軍最精銳的空軍部隊秘密參戰,組建了由蘇軍第324近衛殲擊機師和第303近衛殲擊機師組成的第64獨立殲擊機航空軍。

志願軍空軍

不僅如此,斯大林還專門指示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解決亞洲問題,並在下令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薩哈林島南部一帶,集結了大批潛艇和精銳部隊,儼然一副要立即投入朝鮮戰場,這些都讓美國有所顧忌。

國際局勢不利,加上強大的對手蘇聯也擁有了原子彈,這讓杜魯門政府面臨的壓力極大。即便如此,麥克阿瑟還是不領情,一再叫囂要使用原子彈。「忍無可忍」後,加上麥克阿瑟幾乎無視杜魯門政府,結果他被撤職了。

杜魯門的新聞秘書在特別記者會上告知了總統的命令:「我深感遺憾地得出結論,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有關職守的問題上,不能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國政府的政策和聯合國的決策。鑒於美國憲法賦予我的特殊責任,以及聯合國特別委託我的責任,我已決定更換遠東統帥。因此,我免去了麥克阿瑟的各項指揮權,並已任命李奇微中將接替他的職務。」

從麥克阿瑟被撤職開始,表明美國在朝鮮戰場的「全面戰爭」戰略思想在美國已經成為過去,「有限戰爭」觀念成為主流,要求「體面的結束戰爭。」

事實上,對於美國的核訛詐,毛主席很早就表態了。早在1946年8月接見美國進步作家和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時,毛主席就說:「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

毛主席

然而,真正決定要出兵朝鮮時,卻成為毛主席一生中最難做出的決定之一。除了中國武器裝備不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所有人需要面對的:如果美國使用原子彈怎麼辦?毛主席深知這一點。

於是,毛主席在1950年8月9日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9次會議上,他堅定認為即便美國使用原子彈也不用怕,他說:

「所謂那樣干,無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戰,而且打原子彈,長期地打,要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得長。我們中國人民是打慣了仗的,我們的願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讓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後打敗你。對戰爭打起來的時候,不是小打而是大打,不是短打而是長打,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彈,我們要有充分準備。你如果一定要那樣干,我們就跟上來。」

從毛主席這番話可以看出,志願軍還沒入朝他就沒有迴避原子彈的問題,而且直接揭開美國的軟肋。毛主席還進行了敵我優勢的分析,他認為美軍「一長三短」,「一長」就是前面提到的美國鋼鐵年產量多,這樣能製造更多的武器裝備。

「三短」即美軍有三個弱點,毛主席的原話是:「第一戰線太長,從柏林到朝鮮;第二運輸線太遠,要隔兩個大洋;第三戰鬥力太弱,不如德、日軍隊。」毛主席堅持認為,美國當時戰略重心放在歐洲,根本不在遠東地區。

毛主席

當然,毛主席也認為美國也可能會亂來,對於這一點,我們也要充分估計到,應該做到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對此,志願軍入朝前都進行了原子彈知識的學習,要準備可能遭到的原子彈轟擊。比如志願軍入朝後,要多挖掘坑道,以應對原子彈轟炸。

後來,周總理訪問蘇聯時,他跟斯大林提到了毛主席對朝鮮戰爭以及美國可能使用原子彈的判斷,斯大林不停地點頭,他說:「毛澤東同志的估計都是對的。」1952年,這年是美國總統大選之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艾森豪威爾成功當選。

艾森豪威爾能競選成功,跟成功利用美國民眾反戰情緒有很大關係,加上美軍在朝鮮戰爭死傷慘重,他聲稱只要自己當選就會結束這場戰爭。1953年7月27日,美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結束了這場「苦澀的戰爭。」



來源:歷史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