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197653名抗美援朝犧牲烈士中的一員,他叫毛岸英

1950年11月25日,這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發起的當天,有著制空權的美軍派出三架轟炸機準備對志願軍司令部駐地進行轟炸,在駐地上空投下了幾十個凝固汽油彈,頃刻間,作戰室被一片火海吞噬,在屋內值班的工作人員全部犧牲,其中有一位烈士才28歲,剛入朝作戰一個月零三天,他就是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

毛岸英

少年時代的毛岸英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於長沙,他是毛主席的長子,他的到來為毛主席帶來許多歡樂,但是當時毛主席為了革命事業走南闖北,與妻兒也是聚少離多,後來母親楊開慧犧牲,年僅8歲的毛岸英兄弟三個被黨組織秘密送往上海,在大同幼稚園中學習。

毛岸英和弟弟母親的合照

然而不久後,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兄弟三人流落街頭,歷經了千辛萬苦,為了生活,他帶著弟弟們給人推車、擦鞋、當學徒、撿破爛、賣報等等,等黨組織再次在街頭找到他們兄弟三人的時候,最小的弟弟毛岸龍已經因病夭折了,而毛岸青被人打傷,得不到治療,終身被病痛折磨,在黨組織的安排下,他們兄弟來到了蘇聯。

毛岸英兄弟三人

在蘇聯期間,毛岸英在蘇聯的軍事學院學習,並且參加了蘇聯的衛國戰爭,轉戰歐洲戰場,並且還被授予中尉的軍銜,直到1946年才回國。

周總理夫婦在蘇聯與岸英兄弟的合影

回國後的毛岸英

1946年毛岸英回國來到了延安,在延安看到了離別十八年的父親,第一次重逢,毛主席忍不住流下了眼淚,當年分別時的小男孩如今已經成為英軍的青年了。

1946年回延安後和父親的合影

回國後的毛岸英按照父親的要求,前去勞動大學學習,跟隨農民學習種地,並且參加土改,和群眾同吃同住,當時很多人只知道這個熱情的大男孩非常勤奮刻苦,但都不知道他其實就是毛主席的兒子。

解放後,毛岸英來到了北京機器總廠任黨總支副書記,同時因為通曉俄語,經常會配合參與一些外事方面的活動。並且毛主席還給毛岸英找了對象,就是革命烈士劉謙初的女兒劉思齊。

1950年毛岸英參與外事活動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劉思齊在北京結婚,毛主席在頤年堂的後院擺了兩桌席,買了糖和煙,並且請來了周總理等人,為毛岸英舉辦了一個非常簡單樸素的婚禮,作為父親的毛主席送給新人的新婚禮物僅僅就是主席曾經穿過的一件大衣

毛岸英與劉思齊

要求入朝作戰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戰火燒到邊境,毛主席力排眾議,準備派志願軍入朝作戰,並且任命彭德懷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

彭老總

10月7日,毛主席特地宴請彭德懷,為彭德懷送行,在這次宴會上,毛岸英向彭德懷提出請求,要求奔赴前線入朝作戰,彭德懷有一聽,連忙拒絕,畢竟主席一家為革命付出了太多了,不忍心讓毛岸英奔赴朝鮮冒險,拒絕了毛岸英的請求,並且說在後方搞建設也是在抗美援朝。

聽聞彭德懷不肯,毛岸英非常著急,他說自己在蘇聯上過軍校,還參加過衛國戰爭,而毛主席也笑著對彭德懷說「岸英會俄語、英語,你到朝鮮,免不了和蘇聯人和美國人打交道,岸英正好合適。」

在前線的彭老總

看到主席都這麼說了,彭德懷同意了,讓毛岸英成為他的翻譯官,畢竟當時彭總入朝的時候,的確需要一名俄文翻譯,原本是調取延安時期就擔任俄文翻譯的張伯衡,但是張伯衡在建國後因為大批蘇聯顧問到來非常忙碌,後來又挑選一名新的翻譯,但考慮入朝作戰的機密問題,最終毛主席就直接推薦了毛岸英。

父子的合照

就這樣毛岸英跟隨志願軍來到了抗美援朝的前線,擔任司令部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然而沒想到的是在第二次戰役的當天,毛岸英卻犧牲在敵人投下的凝固汽油彈火海中。

彭總聽到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後驚呆了,許久都沒有說話,他不吃飯也不說話,整夜在山洞裡走來走去,他不知道如何向毛主席說明情況,前前後後一個小時,最終寫了不到30個字的電報:「今天,志願軍總司令部遭到敵機轟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犧牲。」

毛岸英工作的蠟像

當電報傳遞到北京的時候,收電員也嚇壞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於是將電報遞交給了周總理,而周總理看到電文後也是大吃一驚,稍微想了一下,才喊來劉少奇和朱德,一起商量如何向毛主席彙報。

他們經過慎重考慮,最終決定暫時不要告訴毛主席,直到1951年元旦後才把電文和他寫的一封信交給了毛主席的秘書,讓他轉交給毛主席。

毛主席在接到這份不同尋常的電報後,看了很久,最終說了一句話「唉,戰爭嘛,總要有人傷亡,沒有關係!」

如今長眠在朝鮮的毛岸英墓地

毛主席的思念

後來彭總回國後,向毛主席詳細地彙報了毛岸英犧牲的經過,並且心情沉重的要求處分,但是毛主席只是道:「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嘛!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獻出了那麼多指戰員的生命。岸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並且囑託彭總不要疏忽大意,要防止敵人的轟炸。

毛岸英和劉思齊

多年以後,毛主席才和別人談起為什麼要送毛岸英上前線:「你說我不派他去,他就不會犧牲,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毛主席雖然不說,但是自己對兒子的思念都是藏在心裡的。

珍藏在箱底的遺物

1990年,在全面清理毛主席留下的遺物中,工作人員意外的發現,在一個柜子中毛主席將兒子毛岸英犧牲後留下的棉布襯衣、一頂藍色軍帽、一雙灰色沙襪、一條毛巾,它們被毛主席疊得整整齊齊放在身邊,悄悄地珍藏了長達26年,期間毛主席多次搬家,但從未離身,而身邊的工作人員也從未發現過這些衣物。

藍色的軍帽

不知道毛主席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是不是每次失眠後都會拿起兒子曾經的衣物細細地撫摸,這些衣物上,或許也沾染了一位失去孩子的父親的眼淚,毛主席從未和別人說過這些事,他拒絕和任何人分擔這個痛苦,而這些簡單保存的衣物也是一個父親綿綿不絕隔絕不斷的親情。

或許和兒子在一起才能如此暢快的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