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潛機闖入南海,澳大利亞吃了虧,澳專家直言:別去南海挑釁中國

澳大利亞與美國保持非常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在莫里森擔任澳大利亞總理之後,美澳關係進一步密切,似乎討好美國成了澳大利亞的戰略目的。不止在去年9月,與英、美組成了所謂的AUKUS聯盟,還時常派出反潛機闖入南海,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行為。明擺著為挑釁性行為,不受歡迎,特別當採取敵視性行動為時,被攔截也就是一種常態,在今年5月份時,P8反潛機闖南海,結果受到殲16的攔截,受到干攏彈的招待,沒讓澳軍機橫行起來。按照澳方的心態,這就是澳大利亞吃了虧。引得澳大利亞氣急敗壞,澳國防部發表聲明:抱怨稱,殲16的行動非常「不專業」,可能會對澳軍機飛行安全造成比較大的威脅。

殲-16以後可以繼續這麼干

如今澳大利亞政府更換,新任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勒斯依然保持親美的風格,表示:「我們有勇氣表達我們的國家利益,我們一直在這樣做,並將繼續這樣做。」一個相當有挑釁性的言論,表明澳大利亞主動為美國賣命,完全是真心實意地要為美國效勞,試圖對抗中國,栽贓陷害時的表示:中國對澳大利亞以及「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構成了直接威脅。

澳大利亞專家專門刊文討論相應問題

這種強硬的表態不會給澳大利亞帶來任何好處,也不是全體澳大利亞人的心態,只能說是一部分人的感悟,其他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其實,殲16的攔截給澳方國內以深刻的印象,有了不少的感悟,所以在被殲16教訓後,澳大利亞國內也傳出一些新的聲音,其中之一:休·懷特,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與國防研究中心戰略研究的名譽教授,長期從事國防和情報分析,曾擔任澳大利亞國防部戰略與情報部副部長,並擔任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 的首任主任。絕對可以稱為:澳大利亞的軍事專家,他專門發表文章,在《澳大利亞在美中海上競爭的火線上》一文中,他要求澳大利亞軍機遠離中國海岸,不再繼續在南海進行抵近偵察。

休·懷特

這位澳大利亞國防專家在相關文章中直言:別去南海挑釁中國,他認為,現在澳大利亞處於美中海上競爭的火線上,一個處於馬前卒的角色,從澳大利亞的角度來看。如果在南海的飛行引發激烈的對抗,後果只能給自己造成大麻煩,如果出現事故導致墜機或被擊落,那麼將面臨非常艱難的選擇。要麼放棄行動,要麼採取更激烈的行動,派出戰機進行護航。

澳大利亞人還是沒摸清,自己的幾斤幾兩

前者,不僅是丟臉,更是具有重大戰略後果的事件。後者,將是「困難、昂貴和危險」的決定,不僅派戰鬥機護航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更可能導致戰爭,甚至升級為全面戰爭,這不是澳大利亞可以承受的後果。

還在期待美國核潛艇?

如果衝突將形成對美國的直接挑戰。不支持澳大利亞將削弱美國的形象,損害對盟友的信用,相當丟臉了;支持就等於選擇一場世界大戰。美國總統將不得不三思而後行,也許後果就是觀望,美國已經不止一次拒絕支持隊友了,坑友的事不少,再坑一次澳大利亞不是什麼意外,讓澳大利亞自己面對麻煩了,將處於一個絕地。

中國軍艦抵近也毫無感覺?

現在的情況證明澳大利亞國內對華態度變了,面對複雜的局面,澳大利亞人也在思考,繼續下去有什麼好處呢?澳大利亞在南海的海上巡邏行動對自身安全沒有直接意義,只是討好美國,其重要性遠沒有達到,非要冒著開戰的風險。也許最好的辦法,避免夾在中美之間,要澳軍別替美挑釁,那不是澳大利亞的目的,也許澳大利亞應學會適應變化,適時選擇做出的退出選擇。澳大利亞不能押注於美國贏得未來,道理不難理解,但是現在的澳大利亞政府會願意嗎?

如果澳大利亞不願意適時改變自己的政策,那麼就只能自己去承擔後果,也許就是無法後悔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