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船知識1998年1月刊

中途島日本海軍緊急不缺


封面,義大利「德拉潘尼」級驅逐艦


插圖


插圖,及目錄



插圖,「無畏」級機庫


插圖「無畏」級反潛驅逐艦


插圖,「無畏」級機庫及卡-25直升機


導彈的心臟,正文


「聖,安東尼奧」級立體圖


日本戰時研究的海航兵器,正文


作為中途島航母損失的另一種補救措施。日軍在1943年2月和5月分別把戰列艦「伊勢」號、「日向」號(標準排水量36000噸)送進吳工廠和佐世保船廠進行大改造,將後部2座356毫米雙聯炮塔拆去,裝上飛行甲板、機庫和2台彈射器,預定可搭載22架「瑞雲「型水上飛機,工程分別於同年8月和11月完成。它們還保留前部和中部的4座356毫米雙聯炮塔,航速23.5節,成為世界上第一種既有重炮、又裝備多架飛機的航空戰列艦。「伊勢」號、「日向」號均參加過萊特灣海戰,又都在1945年7月28日在吳軍港內被來襲的美軍艦載機炸沉。戰列艦「扶桑」號和「山城」號(34700噸)也計划進行同樣的改裝,但沒有實行。

在中途島海戰被重創的重巡洋艦「最上」號(12400噸)利用進廠大修的機會,撤去後部2座203毫米雙聯炮塔,鋪設一層飛行甲板,改裝為搭載11架水上偵察機,能擔任航母機動艦隊偵察任務的航空巡洋艦。但由於飛機生產不足,一直未全數搭載過。「最上」號在菜特灣海戰中被美軍艦載機擊傷後由己方「曙」號驅逐艦用魚雷擊沉。

1943年完工的輕巡洋艦「大淀」號(8164噸)原預定擔任潛艇隊的旗艦,其後部甲板將搭載6架「紫雲」高速水上察機,建有機庫和一台長44米的強力大型彈射器,具有強大的空中偵察能力但由於「紫雲「機的研製失敗,後部改裝普通的吳式2號彈射器,搭載的飛機也改為零式三座水偵。「大淀」號在1944年3月由橫須賀工廠加裝司令部設施後用作聯合艦隊旗艦,1945年7月24日和28日在江田島2度遭美軍艦載機攻擊中彈傾覆。

日軍在戰時還計劃在TL.型戰時標準運油船上鋪設飛行甲板和機庫,搭載巡邏機用作運油兼船隊護航的特務船,稱為特TL.船。海軍的稱為特1T1.型10560總噸,航速18.2節,計劃搭載10架「烈風」戰鬥機和12架93式中級教練機。首艦在1945年完成後即被美機空襲炸沉,第二艦工程中止。陸軍的稱為特2T1.型,是平原型,預定搭載8架3式指揮聯絡機。首船「山汐丸」在1945年完工不久即被美機炸沉,姐妹船「千種丸」下水後工程中止。

水上飛機母艦

日本海軍在1938年完工的2艘千歲型水機母艦」千歲」號和「千代田」號的用途相當複雜。表面上看是水機母脫兼作高速供油艦,但實質上主要任務是作為絕密的「甲標的「袖珍特改潛艇的載運艦,又是在必要時還能短時間內改為航母的航母預備艦。它們完工時具有192.5米長的平甲板船型。航速29節,中央四支柱支起的甲板上可載24架水上偵察機,由4台彈射器彈射起飛。而作袖珍潛艇母艦使用時,船體內可載12艘「甲標艇」,在海戰時接近敵主力艦後,從艦尾隱密地連續發出「甲標艇」進行奇襲。但在1943年,2艦均改成了航母。

1939年完工的水上飛機母艦「瑞」號原建造目的和千歲型一樣,大小、載機數也差不多。「瑞穗」號因柴油機動力太小,航速僅17節,所以不能作「甲標潛艇母艦使用和改為航母。它在1942年5月被美軍「鼓魚」號潛艇擊沉。

原計劃作高速佈雷艦的「日進」號在1942年完工變為水上飛機母艦,載水上飛機12架和2台彈射器,它以柴油機為動力,航速28節,也可搭載36般「甲標艇「。在戰爭中日軍利用它的空間和起重設備用作重型裝備運輸靚,於1943年7月在布干維爾島附近被美機炸沉。

正文

按計劃於1942年完工的「秋津洲」號是當時世界上僅有的大型飛艇母艦,其標準排水量4650噸,航速19節,它的後部甲板上可停放1架2式大艇,原設計飛艇利用艦尾的斜坡面上艦,但操作困難改用30噸大型起重機吊上艦面,計劃的另4艘同型艦除「千早」號開工不久即停建外,均沒有開工。「秋津洲」號在開戰後南至拉包爾,北到千島北端作飛艇移動基地使用,戰爭後期用作魚雷艇和「大發」登陸艇的運輸艦在前線活動,1944年9月被美機炸沉。

日本海軍在戰時還徵用9艘商船改為特設水上飛機母艦,它們搭載10架水上偵察機和1台彈射器,航速18.5-20節。除沉沒的「神川丸」外,其餘各船在後期均改作特設運輸艦使用。

插圖,干擾彈發射器


插圖,各國干擾彈發射器


插圖,海自「春雨」號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