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斯」首戰告捷,炸毀俄第20集團軍指揮部,俄羅斯的擔心成真

烏軍的現狀可以用凄慘來形容,前線北頓涅茨克已經全部失守,烏軍部隊緊急撤離,後方基輔也遭到俄軍的導彈襲擊,其已應接不暇、無力招架。只可惜戰鬥卻不會就此結束,接下來烏軍還要與俄軍爭奪利西昌斯克,但勝算渺茫,因為無論其境況、士氣還是實力,都無法與俄軍抗衡。現如今利西昌斯克的烏軍已經被俄軍三面包圍,想要保住此地難於登天,與其在這繼續抗衡,不如想想如何保住基輔。

而就在烏軍節節敗退時,「海馬斯」趕來救場烏軍,直接炸毀俄軍第20集團軍指揮部,讓烏軍在絕望中看到一絲希望。戰鬥發生在伊久姆,烏軍在凌晨突然使用剛剛到貨的「海馬斯」火箭炮偷襲,並且大獲成功,俄軍指揮部車輛被炸毀,其他裝備也出現嚴重損失。而打擊現場可以用一片狼藉來形容,足以看出其威力,另外「海馬斯」強大的機動性,也讓俄軍來不及反攻,因為其在打擊之後2分鐘內就可以轉移陣地。

這次俄軍吃了一次暗虧,俄羅斯此前的擔心也成真。作為一款遠程火箭炮系統,「海馬斯」可以在70公里外發動遠程打擊,不僅能讓俄軍難以反攻,還能攻打俄本土。而70公里還不是其射程上限,更換其他彈藥射程可達到300公里,這將對俄軍造成巨大威脅,但對烏軍來說卻是極大優勢。用烏方的話來說,雖然其只獲得了4門「海馬斯」,但至少可以擊中俄方上百個目標,這足以改變戰局,且有望在20天內擊敗俄軍。

那麼「海馬斯」真能幫助烏克蘭贏得最終勝利嗎?對此小編只能說烏克蘭吹牛是真不打草稿,雖然該火箭炮的確強大,但不至於厲害到能顛覆戰局。烏軍可以藉此打擊俄軍,難道俄軍就不能出動戰機將其摧毀?更何況只有4門,無法滿足烏軍的需求,拖延俄軍腳步可以,但幫助烏軍贏得勝利卻是痴人說夢。總而言之,「海馬斯」首戰告捷的確證實了其戰鬥力,但能發揮的作用有限。

所以烏軍還是別寄希望於「海馬斯」,更別再將希望放在北約身上,雖然美國等還在源源不斷提供武器,甚至揚言要多少就供應多少,但這卻無法改變其戰敗結局。最重要的是,這無法抹平烏克蘭民眾身上與心靈上的傷痛,北約若真將烏方當作盟友,就該儘快平息戰鬥,而不是不斷送來武器,卻不提供人道主義物資,烏方是該讓戰鬥結束了。

(文/席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