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哭訴:太欺負人了,三個人追著我們一個營打,還嫌我們投降慢

如果說朝鮮戰爭是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打出了威名,那麼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直接把印度嚇得直呼「中國軍隊不可戰勝」。

新中國成立不久,各方面還處於基礎發展階段,印度政府認為此時的中國必然不會冒著經濟倒退的風險發動戰爭。因此,印度多次挑釁入侵中國邊境,想要奪回麥克馬洪線地區的土地。

但讓印度失望的是,為了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尊嚴。1962年6月,中國在邊境部署兵力並展開反擊。至此,對印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

在這場戰爭中,誕生了一個英雄團體——龐國興戰鬥小組。小組人員為:龐國興、王世軍、冉福林

1962年11月18日西山口戰鬥打響,雙方交火後,印軍佔有精良的武器裝備優勢,而我軍則有勇於戰鬥不怕犧牲的精神,並且許多戰士還有著寶貴的戰鬥經驗。

而沒想到的是,即便擁有精良武器的印軍,戰鬥力實在不堪,雙方交火沒多久,印軍便開始節節敗退狼狽逃竄。時任四班副班長的龐國興見此機會乘勝追擊,他不顧生死窮追殘敵,已經達到了忘我的境界。因為追擊太遠導致脫離大部隊,發現跟在身後的只有王世軍和冉福林。

於是三人結成戰鬥小組,龐國興擔任為組長後下令繼續追擊。就在他們追擊沒多久,就發現印軍的隊伍在集結,龐國興二話不說拿起步槍就瞄準敵方指揮官。平常刻苦訓練的成果顯現出來了,他一槍就幹掉了對面的指揮官。

見到指揮官陣亡,印軍士兵立刻意識解放軍已經追擊上來了,頓時陣地亂作一團,甚至沒有人出來阻止抵抗,所有人二話不說撒腿就跑。就這樣,龐國興三人組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印軍炮兵陣地。

印軍隊伍一邊撤退一邊還擊,但他們並不知道我軍部隊來了多少人,只能漫無目的亂開槍。見此情景的龐國興知道對方已經喪失了戰鬥意志,此刻的還擊只是為撤退虛張聲勢。

兩百人的部隊撤離速度並不快,龐國興三人成包夾之勢用機槍手榴彈對著撤退的印軍瘋狂射擊。被嚇破膽的印軍暈頭轉向,他們只覺得山谷四處都有解放軍,到處都有槍聲,士氣低迷的印軍只顧逃跑,把第二個榴彈炮陣地拱手讓給了龐國興三人。

隨著越追越遠,三人完全與部隊失去了聯繫,但這種情況依然不能澆滅他們的戰鬥熱情。敵人多時打游擊,敵人少時直接全部擊斃,幾場戰鬥下來,剛入伍不久的冉福林完全成長了起來。

後來有領導問冉福林,作為新兵參與戰鬥怕不怕?他回答,其實很怕,但祖國需要我保衛邊疆,就算害怕也要上。

三人戰鬥多日後終於跟大部隊匯合,龐國興回報戰果:

這次追擊一共經歷五場戰鬥,擊潰印軍一個炮兵營、兩個炮兵陣地、擊斃地方一、二級准尉以下官兵七名、繳獲火炮七門、炮隊鏡望遠鏡一共八付、推土機汽車四輛。

面對龐國興三人的戰鬥成績,印軍嚇破了膽,我方將領也驚呆了。一個三人的組合竟然打出了如此漂亮的成績,堪稱神話。上級領導關心的責怪龐國興三人,為何脫離部隊,不顧生命孤身追敵15公里時。

龐國興霸氣回答:「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

戰後,龐國興三人被記功表彰,上級領導高度讚揚了他們捨生忘死、敢打敢拼的戰鬥精神,也被稱為「戰鬥英雄小組」。

除了龐國興三人的優秀戰績外,我軍其他戰士的表現也讓世界各國為之一震。這場戰役僅一個多月時間,我軍共擊斃敵軍1300多人,擊傷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及准將以下官兵3500人。

俘虜第7旅旅長達維爾,准將以下官兵3900人,收復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靠近傳統習慣線附近地區。

我軍部隊一直打到了邦迪拉,消息傳到辛德拉,舉國上下一邊哀嚎,他們認為印度亡國之日已經不遠。尼赫魯曾經的驕傲消失不見,他不得不以失敗者的身份,接受國內百姓和國際社會的質疑。

在戰後,他更是聲淚俱下地哀嘆:「今日的世界不會有弱國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