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軍迷朋友們都曾發現,很多的中俄裝備都有一個「北約代號」,通俗易懂的來說,就是北約給起的「外號」。從冷戰時期開始,北約就熱衷於給中蘇的裝備起「洋外號」,而這一傳統也一直延續至今,但往往北約給起的代號並不符合中俄軍迷的心理預期。例如在空軍的裝備中,外形優美如白天鵝的圖-160戰略轟炸機卻被北約稱為「海盜旗」,殲-8戰鬥機的北約代號為「長鬚鯨」、殲10的北約代號為「火鳥」,而殲20的北約代號則是「火燎牙」,與我們自己的代號「威龍」相差甚遠。
殲20
除了空軍,海軍裝備也免不了被北約「起外號」,山東艦的北約代號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庫茲涅佐夫級改進型」,然而在很多軍迷朋友看來,此代號並不合實際,甚至還充滿了嘲諷之意。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蘇聯打造的常規動力航母,俄海軍的庫茲涅佐夫號和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都屬於該級航母。但實際上我們從烏克蘭引進瓦良格號時,瓦良格號幾乎是一個沒有完工的「空殼」,經過我國科研人員不懈努力,對瓦良格號進行了很多現代化的升級和改造,使得遼寧艦煥然一新。
庫茲涅佐夫級航母
而在國產航母山東艦的研製過程中,設計團隊更是大刀闊斧的進行了很多革新,在很多方面已經完全區別於遼寧艦,更別說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了。軍事專家曹衛東先生曾在一檔節目中介紹說,雖然從外形上看庫茲涅佐夫級與山東艦有一些相似之處,如都是採用了常規動力、滑躍起飛,且排水量也相差不多,讓一些人誤以為兩者是「姊妹艦」。但其實,兩者從設計理念上就有著根本性的區別,庫茲涅佐夫級的設計理念更偏向於重型載機巡洋艦,在其甲板上還堆砌著大量的導彈。
國產航母山東艦
而山東艦則是完全按照中型航空母艦的要求來設計的,結構設計更符合艦載航空兵的作戰需求,內部也有更大的空間來裝載艦載機,甚至連滑躍甲板的角度也做了重新設計。另外山東艦在艦島、甲板面積、電子系統、內部艙室、彈藥升降機等等方面完全是我們的自主設計,可以說山東艦與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相比,已經完全上升到了一個新的級別。
因此,北約代號仍以「庫茲涅佐夫級改進型」來命名實為不妥,甚至就連俄羅斯海軍專家、退役少將赫梅羅夫都看不下去了,他在《軍事評論》雜誌上刊文稱,近年來中國的造船工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能夠獨立設計建造山東艦就是最好的證明,山東艦已經是完全區別於庫茲涅佐夫級的一款新型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