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方國家似乎跟西太平洋「過不去」了,英國對外宣布最快明年將以「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為核心,部署在西太平洋,日本在第一時間附和該國的同時,美國也表示要保持住對中國的優勢,計劃在澳大利亞等地部署陸上部隊以及可以摧毀中國海軍艦艇的遠程導彈系統,以更好地「控制」西太平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方面發展被按下快進鍵後,美國就開始把我國當成「最具威脅的對手」,如今此舉更是在兩國關係日益緊張的背景下透露出來,也就不算什麼稀奇事。
儘管美國當前仍然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軍事強國,可由於我國這些年來的迅速發展,以至於能夠很明顯地看到中美之間的距離在不斷縮小。例如我國現在研製出來領先世界的萬噸驅逐艦,其性能超過了除退役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以外所有的驅逐艦,而這其中就包括了美國的主力驅逐艦。
此外,中國海軍軍艦的不斷「下餃子」,讓我國軍事實力上升了很多,僅2020年,中國就共下水了23艘千噸級以上的軍艦,是全球海軍下水艦船最多的國家。舉個例子,澳大利亞總服役的艦艇數量為60艘,是中國海軍總服役艦艇數量的九分之一,中國今年下水的新艦相當於整個澳大利亞海軍。
如此一對比,實力懸殊差距自然出來了,不過這與美國海軍軍事實力相比,顯然還存在一定的距離,畢竟美國是擁有11艘重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反觀,中國只有2艘常規動力的中型航母,可隨著時代的發展,航母未來在戰時很可能會成為我國反艦導彈的「活靶子」,也不一定是強大戰鬥力的代表。除此之外,東風-41洲際導彈最大射程則可以高達14000公里,反超美國最大射程為12500公里的洲際導彈。這樣的例子不少,但美國軍事實力確實很強,在某些方面或許可以趕超美國,但綜合實力,也許還是有些差距。
當然,中國也不差,從美國把我國當成「假想敵」那一刻開始,就證明該國開始忌憚中國在各方面的迅速發展。疫情期間,美國多次派出軍艦或者軍機在我國附近海域挑釁,打著「自由航行」的旗號挑釁我國,並不是完全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更多的反而是想藉此打壓和壓制我國的發展。該國擔憂中國的軍事實力會發展至超過自己,就像此次美國將領表示,美國應該補足「支配中國能力」的短板,只有這樣,才會讓對手知道如果他們跟美國開戰,就會輸得很慘。
針對該將領的這番話,分析認為美國從遮羞避嫌的針對我國到指名道姓的叫囂,其一是美國認識到了在疫情期間,美國衰敗中國正在加速前進的事實,為此想傳達出中國在崛起,全球都不能忽視;其二也是想藉此希望美國人不要再「內訌」,共同抵制「外敵」;其三是在警告其他國家不要試圖超越或者取代美國在全球的地位。為了避免遭到美國的恐嚇和訛詐,此前就有軍事專家揚言中國要準備上千枚導彈,雖然相比美國擁有的6400枚導彈數量還差很多,但在關係越發緊張的背景下,中國確實有必要適當地增加核數量。話雖囂張,但該將領也給我國提了個醒,只有自己強大才能有立足之地,更不會被他人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