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推動時代進步的主要動力便是科技,而科技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所以如今各國都十分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利用。那到目前為止,各國都擁有多少頂尖科學家呢?Guide2Research 網站搜集了全球科學家的信息,並發布了2020 年各國計算機頂尖科學家數量對比報告,在前1000名中,美國科學家數量列居首位,共計616名,來自亞洲的人數是55人,比去年有所進步,而在55人中有22人來自中國,這樣的排名讓國人驕傲。不過這是按照計算機領域來排名,若是單科學家數量,美國總數2639人,我國總數是557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排行榜前十名中,有兩位是華人,都是來自於伊利諾伊大學,而排在首位的則是來自印度的賈恩,他已經是連續三屆榮登榜首。亞洲計算機科學家的數量在1000名中雖然人數不多,但已經處於進步狀態,而且我國在其中還佔據了大比例份額,這點非常令人欣慰。要知道,我國在計算機領域起步的時間明顯比美國要晚,現如今這樣的成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而且憑藉我國科技的發展趨勢,相信未來還會有所突破。
在這1000名計算機專家中,616名美國科學家都是分別來自美國的各大高校,其中包括了麻省理工學院、哈弗、斯坦福等,可見美國的教育界確實是堪稱國際一流。而除了教育外,該國政府十分重視科技投資,為大量專家提供了優異的科研環境,所以才可以培養出來大量的頂級科學家。
美國科學領域的發展要追溯到二戰,當時該國政府已經率先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便開始花費大量精力,到各國吸取人才,其中德國科學家最多。後來與蘇聯之間發生了冷戰,兩國為了打壓對方便開始進行科學技術的較量,在競爭的狀態下,美國科技再一次得到了激勵發展。有了戰爭期間的鋪墊,和平時代中美國更容易培養出高科技人才,所以成為了全世界擁有科技人才最多的強國。
我國雖然目前還不及美國,但相信通過後期努力,也會拉進彼此之間的差距。要知道,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時間在至少比美國慢幾十年,因為在過去,我國因為實力薄弱,經常受到別國的欺凌,所以更多時間用在抵禦外敵方面。直到解放後,我國才騰出精力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也開始側重培養各領域的人才。
目前,按照我國的科技發展趨勢,已經引起了美方的重視,對方開始擔心我國未來會逐漸超越他們,甚至是取代他們,便開始先後度我國科技領域發起制裁行動。尤其是在華為事件中,美國政府的目的尤為明顯,先是帶領盟國抵制華為產品,然後又利用晶元制裁手段,壟斷晶元市場,希望遏制我國科技巨頭的發展。但面對美方力量的打壓,我國並沒有受挫,反而是愈戰愈勇,我國如今也深刻意識到技術獨立的重要性,目前已經開始研發國產晶元技術,並開始進攻光刻機市場。
為了培養我國半導體科技人才,我國已經組建了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就是希望可以為科技領域培養更多的人才。而且隨著國家待遇的提高,如今越來越多科學家願意來到中國發展,不少留學生也在學有所成後,回到祖國,這些都成為了我國未來發展科技力量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