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的科技不斷進步,開始對太空進行探索,其中以美蘇兩國最早。為了迎頭趕上與這兩國之間的差距,中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展開相關探。並且成功發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同時讓「東方紅一號」衛星順利升空並進入軌道。如今我國已經擁有4代19種火箭型號,比如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二號E、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等。根據相關統計我國長征系列火箭,大約已成功發射350次左右。而且幾乎是「零失誤」,因此也讓全球很多國家自嘆不如。
要知道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在衛星發射領域並不如中國這般強大,畢竟美國的「阿波羅」飛船失事事件,至今讓人無法忘卻。那麼中國為何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背後離不開眾多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和施工團隊,在我國長征火箭工程中高鳳林可謂是一名家喻戶曉的人物。作為我國焊接界的佼佼者,高鳳林參與過長征二號的組裝焊接項目。據悉當時火箭振動台的支撐大梁需要進行焊接,但是難度非常高,在這個時候高鳳林提出用多層快速連續堆焊加上機械導熱的方法,成功解決這一難題。
此外高鳳林還參與長三甲、乙、丙組裝項目,由於當時這幾款火箭採用新型技術,給焊接人員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尤其是發動機噴管處的大小端焊接,超厚材料與超薄材料對接過程中,經常會發射泄露事件,最終高鳳林決定採用高強脈衝焊接方式進行焊接。而且此人還參與過全球16個國家的反物質探測器組裝項目,但是由於焊接難度十分大,為此美國宇航局不得不求助於高鳳林。當時此人可謂是技壓群雄,提出自己的方案,最終獲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肯定,甚至還對其稱讚不已。
曾經多家外企開出百萬年薪的酬勞,想「挖牆腳」讓高鳳林為自己效力,但無一例外全部遭到拒絕。並且高鳳林回答的理由非常一致「為國家辦事我非常驕傲,這一份榮譽可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然而從1982年開始進入航空工業部之後,高鳳林多年來未曾想過要離開這一崗位,始終在焊接領域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堪稱是中國焊接界的翹楚。
事實上,高鳳林從業多年來,很多時候都喜歡親力親為,甚至面對一些狹小的焊接空間中,高鳳林都是第一衝上去的人。每次焊接完成之後,基本上衣服已經被汗水濕透了,但從未有過任何的抱怨。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人,今天的中國才能如此強大,這才是我國真正的「國寶」。
編輯: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