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美國之所以能全球霸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強大的海軍力量。就從航母一個方面看,美國以一國之力就維持起超過全球數量的航母,而真正意義上的核動力航母也僅有美國一國,法國的戴高樂號在世人眼中不過是一艘假核動力罷了。當然,美國每年也要投入上千億美元的財政經費給海軍使用。
美國十分擅長用自身強大的海軍力量震懾''不聽話''的國家,我國曾經也與美國有過一段血淚史--南部海域的危機,但這只是為了起到威脅震懾作用,如果美國排除整編航母編隊3-4個,難么戰爭就很難避免了。其實率先發明出航母的是英國,但美國最終卻成為了後起之秀。早在二戰期間,美國就擁有了150多艘航母,但那個時代的航母肯定是無法與現代相提並論的。
美國海軍縱然如此強大,但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辛酸史。以國家形態表現出的對抗是展現在國際舞台上的,但國家內部有沒有對抗呢?當然有。當年美國海軍和空軍就曾暗中角逐,其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爭取到更多的財政經費,畢竟財政撥款是一定的,具體到哪個部門,自然是看哪個部門對國家整體的發展更為有利。
二戰時期,美國空軍戰果顯著,在對抗日本的過程中,美國空軍的''東京轟炸''和''廣島、長崎原子彈事件''都顯著加快了二戰的進程,對二戰勝利功不可沒。可美國海軍也在''太平洋戰爭''中戰功累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就美國政府角度出發,他們認為空軍的作用更大。因此,美國空軍在那段時間一直壓制著海軍發展,比海軍拿到了更多的財政軍費,這也就是為什麼那段時間美國航空技術會發展得如此之快。
美國海軍在那段時間可是相當之憋屈,甚至連當時的國防部長詹姆斯·福萊斯因自身的海軍出身,而被軍方趕下台,最終患了抑鬱症而自殺。當時美國已在建一艘9萬噸級別的航母,因美國空軍的經費擠壓,不得已而停建,最終竟然被下令拆除。曾有15名將軍聯名上書企圖力挽狂瀾,保住航母,但最終被下令提前退役,因此事件,有200多名有關聯的軍官受到牽連。可見美國海軍如今的強大,是因其符合美國國家戰略的發展,否則還會像之前那樣被頻繁壓制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