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系網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來源:光明網
不論是戰鬥機飛行員還是轟炸機或偵察機的飛行員,升空執行作戰任務時都會戴上氧氣面罩。這是因為,隨著飛行高度的升高,空氣密度下降,空氣中氧氣也會隨之含量降低,當降低到一定程度時,飛行員會因缺氧而反應遲緩,缺乏對空中態勢的正確感知與判斷,無法正確執行預定任務,缺氧嚴重時會導致喪失意識,危及飛行安全。因此,出於飛行安全的考慮,當飛行高度大於4000米時,飛行員都必須戴上氧氣面罩。有些飛機座艙密封,可以向艙內供氧,即便如此,出於作戰時的安全考慮,飛行員也必須配戴氧氣面罩,以防作戰中因敵方攻擊導致座艙破裂失壓,來不及供氧而出現飛行員缺氧問題。
以往,飛機上採用氧氣瓶向飛行員供氧,由於現代作戰飛機航程遠、續航時間長,飛機上又不可能攜載很多氧氣瓶,為保障供氧量,氧氣瓶一般都採用儲存壓縮純氧,通過供氧系統向飛行員提供一定壓力的純氧,因而氧氣瓶的供氧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飛機的持續空中作戰能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代作戰飛機已經改為在飛機上安裝制氧裝置,在飛行中自製氧氣,從而打破了氧氣瓶攜氧容量的限制,幾乎可以無限制地向機上人員供氣,提供生命支持。制氧裝置製造的氧氣一般也是純氧,飛行員在空中可以手動選擇氧氣系統在向飛行員供氧的方式,將開關置於「純氧」位置時,系統向飛行員提供純氧;將開關置於「混合氧」位置時,系統便向飛行員提供接近於自然狀態的混合氧。所以,現代戰鬥機的飛行員在飛行中已經不再是完全吸純氧了,而是在作戰過程中,不論在任何高度,都能以非常接近自然的狀態進行呼吸,自如地進行作戰。
來源: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