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睿 來源: 航空簡報
據usni網站2020年11月9日刊文,十年後,美國海軍戰術航空機隊的骨幹將開始退役,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繼任者。2020年初,美國海軍發出結束F/A-18E/F「超級大黃蜂」項目的信號,計劃2021年後關閉生產線,轉而投資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戰鬥機。經過10年反覆,NGAD項目辦公室成立,旨在發展一個系統或體系以取代「超級大黃蜂」的武器攜帶能力。
「阿爾戈英雄」戰鬥攻擊中隊(VFA-147)的F-35C戰鬥機隨 「卡爾·文森」號(CVN-70)航母部署時,距X-35C戰鬥機首飛已過去20多年。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邁克·吉爾迪上將表示,應避免重蹈F-35C戰鬥機20年才進入艦隊服役的覆轍,如果有人艦載戰鬥機是值得的、就應在更短的時間內進入艦隊。
考慮到F-35投入使用的時間,吉爾迪對第六代戰術航空(TACAIR)更加謹慎,表示「如果在下一代戰術航空上投資F-35之外的能力,那麼它的發展和交付也必須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否則就不值得投資了」。
吉爾迪對航母艦載機聯隊無人航空系統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他透露,美國海軍目前正在進行高度機密的下一代艦載機聯隊研究發展工作,無人系統是關注重點;他本人也是無人系統的大力支持者。
吉爾迪對海軍航空部門無人系統開發工作現狀不滿,認為其已經落後于海軍其它部門,如果要評分,水下是B-、水面是B-,而空中可能是C-或是更糟。他特別提到從2013年X-47B航母無人飛行器演示機(UCAS-D)在「喬治·布希」號(CVN-77)上著艦到2019年MQ-25A「黃貂魚」無人加油機首飛之間有7年空檔。
除了MQ-25儘早交付和規模裝備之外,吉爾迪還強調,一些關於海軍「超級大黃蜂」後繼的基本問題尚未得到解答,其中「2045年還會用有人機進行空對空作戰嗎?」就是一個大問題。」在他看來,「如果真的進入載人第六代,其發展和交付進度也必須比第五代的表現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