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媒體11月11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當天與高級國防和其他政府官員進行了一次特別的會議,討論了俄羅斯核指揮和控制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問題。在會議中普京透露,一個新的強化戰略指揮所的工作即將完成。對此美國媒體戰爭地帶網站猜測這可能是一個深埋在地下的新型掩體,能夠抵禦鑽地彈的打擊。
普京與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俄羅斯陸軍總參謀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將軍等高官出席了會議。他在會上表示,只有別國對俄羅斯進行核打擊的情況下,他才會授權進行核打擊報復。這一所謂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聲明似乎與最近幾年的官方聲明並不一樣。
普京在11月11日的會議上說:「很明顯,俄羅斯的三位一體核作戰能力,直接取決於這些系統的穩定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在過去幾年裡,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以保持我們戰略核力量的所有指揮力量處於盡可能高的水平。」他特別指出,在全國各地使用的多個「固定和移動指揮所」都得到了改進。特別是在信息支持、監測和形勢分析方面。所有指揮所都可以實時接收全面的最新情況,並利用這些信息評估局勢並做出正確決定。
普京稱,俄羅斯核力量控制系統的所有設備、硬體和通信系統都會定期升級,但仍然像卡拉什尼科夫步槍一樣簡單可靠。卡拉什尼科夫的標誌性AK-47突擊步槍及其後來的變種和衍生產品,以在最惡劣條件下的可靠性而聞名。他還透露,一個絕對安全的控制戰略核力量的設施已接近完成,它將具有非常高的安全裕度。
美國戰爭地帶網站認為,從這些評論中還不能完全清楚判斷,普京所說的是一個全新的設施,還是對現有設施的整修、改善或擴建。他可能說的是被深埋在某種地下掩體中的核戰指揮基地。據了解,俄羅斯已經有兩處地點符合這一描述,一處位於烏拉爾山脈北部的科斯文斯基·卡門基地,另一處位於南烏拉爾山脈的雅曼陶山基地。
這兩個地點的建設都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面對現代核武器的打擊,深埋於地下的掩體是人類能建造的最好的防禦設施。因此,蘇聯和美國在冷戰期間都在這樣的掩體設施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例如科斯文斯基·卡門就被認為埋藏在約300米厚的堅硬花崗岩下。它還可能蘇聯時期首次開發的自動核指揮和控制系統PERIMETER有關。長期以來,這個系統一直被描述為一台末日機器,可以在遭到核打擊後完全自動地發射俄羅斯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報復。
美國專門研究核武器的資深記者戴維·霍夫曼認為,俄羅斯並沒有採用PERIMETER這種自動化系統,而是採用人工干預的手段。俄軍發射人員在科斯文斯基·卡門基地中一個非常深、極其堅固的球體形狀的地下掩體中,監視3盞狀態燈。第一盞燈點亮,則意味著他們已經獲得發射的「預先授權」,第二盞燈亮,意味著蘇聯高級領導人已經被徹底「斬首」。第三盞燈亮意味著基地將遭到核打擊。
如果這三盞燈都亮了,執勤人員將開始通過一個安全的通信網路啟動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其中包括攜帶發射器的彈道導彈火箭,以便向其他發射井設施中的人員播放遠程廣播發射代碼。據報道,蘇聯在1984年首次開啟了這一核戰系統。據報道,截至2011年,該系統至少有一部分仍在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運行。
值得注意的是,科斯文斯基·卡門基地的建設直到1996年才宣布完全完工,該建築在形式和功能上經常被拿來與美國空軍著名的夏延山基地相提並論。值得注意的是,緊隨其後的是1997年美國軍方引進了B61-11核掩體炸彈。人們普遍認為,引進這種武器的時機是對俄羅斯掩體建築群完工的直接回應。
曾經擔任洲際彈道導彈發射控制軍官的核武器專家布魯斯·布萊爾認為:「科斯文斯基被美國目標制定者視為俄羅斯戰時核指揮系統皇冠上的明珠,因為它可以使用甚低頻無線電信號,穿透通過花崗岩山脈與遙遠的俄羅斯戰略部隊進行通信,科斯文斯基的建設完成,恢復了俄羅斯對其他大國實施報復性打擊能力的信心。」
人們對位於俄羅斯另一個雅曼陶山基地知之甚少。據報道,該設施至少部分位於約1000米厚的石英岩石下,巨大的面積堪比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中心城區,約為1000平方公里。該建築群位於梅日戈爾耶內,這在俄羅斯被稱為封閉城鎮,只有獲得授權的個人才能在那裡生活和工作。
據信,這個設施主要是所謂的政府避難場所,供俄羅斯最高領導層在任何類型的重大危機期間工作,類似於美軍的烏鴉岩山建築群,以及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的芒特韋瑟緊急行動中心。烏鴉岩通常被描述為地下的五角大樓,而芒特韋瑟則旨在為美國政府最高文職領導層提供一個堅固的地點來開展行動。布萊爾認為雅曼陶山基地與其說是指揮所,不如說它是一個庇護所,因為該設施裝備是普通的無線電,很難穿透石英岩。
俄羅斯人一直對這個建築群守口如瓶,截至1996年,它的建設仍在進行中,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這樣。這個項目被現任和前任俄羅斯官員描述為各種用途,包括礦場,俄羅斯寶藏儲藏庫,食物儲存區,核材料垃圾場,以及俄羅斯領導人的核掩體。1998年據報道這一基地被遺棄了。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那裡的工作是否隨後恢復了,這是否就是普京在講話中可能提到的新設施。
當然,普京很可能是在描述另一個之前不為人知的地點。多年來,美國一直在推進廣泛的核武器現代化,其中包括新型B61-12核重力炸彈,據稱有打擊地下堡壘的能力。美國特朗普政府還在2018年宣布,維持B83-1核炸彈的作戰庫存,這種120萬噸當量的核炸彈也被用作打擊特別堅固的地下設施。美國空軍還擁有GBU-57/B大型鑽地彈,這是一種重達1.4噸的常規炸彈,專為打擊埋得很深的目標而設計。與此同時,美國正在積極尋求各種常規的高超聲速武器,來打擊時間敏感目標,例如各國高級文職和軍事領導人日常活動的地點。
據了解,莫斯科至少有兩個地下掩體建築群,一個在克里姆林宮下面,另一個在郊外,類似於華盛頓特區的地下掩體,但這些地下掩體的埋藏深度遠不及科斯文斯基·卡門和雅曼陶山的地下掩體。2016年,還有一篇報道稱,俄羅斯正在克里姆林宮和其他地方建造「幾十個」新的掩體,以支持其核指揮和控制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