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西方系坦克找一個圖騰,那絕對非德國的豹2坦克莫屬。作為世界範圍內最經典的三代坦克之一,不僅歐洲多個國家裝備豹2坦克,其技術指標更成為很多國家研製三代坦克時必定參考的指導範例。這其中,德國的RH120滑膛坦克炮更是成為了北約和歐盟的御用大口徑坦克炮。
近日,德國萊茵公司正式推出了130毫米的130L51型坦克炮。並安裝在一輛經過改裝的挑戰者2坦克上進行了測試。這也意味著在「練了四十多年的內功」(挖掘潛力)之後,「甲-彈之爭」再度開啟,只不過這次率先發起進攻的是「彈」。
從被發明開始算起,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坦克已經非常成熟,在進攻和防禦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更確切地講是進入到了一個瓶頸階段。但是在現階段的「甲-彈之爭」中,「彈」卻並未能完全佔到上風,現有的120毫米和125毫米坦克炮
雖然基本能應對現有主戰坦克,但其性能已經被挖掘到了極致(無論是火炮還是彈藥),如果不改變發射原理,潛力已經到頭。而隨著以T14為代表的第四代主戰坦克的到來,現有坦克炮已經不能確保從正面百分之百擊穿四代主戰坦克,急需進一步提升穿甲威力。
130L51坦克炮的技術優勢
要大幅提升坦克炮穿甲威力,要麼加大坦克炮口徑,要麼採用電熱化學炮、電磁炮這樣的新概念火炮,但是這些新概念火炮距實用化還遙遙無期。因此次萊茵公司選擇了前者,在120毫米口徑推出四十多年之後,推出了130毫米的130L51型坦克炮。雖然口徑上並不是現有最大的(法國在16年試驗過140毫米坦克炮),但130L51型坦克炮在體積重量上優勢明顯,不需要對現有三代西方系坦克做出過多的修改即可換裝,是成熟度最高的大口徑坦克炮,具備隨時裝車使用的條件。
在性能上,這款130L51坦克炮身管長度為51倍徑,包括制退系統的重量為3000千克,炮管本身重量則是1400千克。採用了16升的超大葯室(120L55坦克炮為11.2升),發射新研製的130毫米鎢合金穿甲彈,初速超過1800米/秒,炮口動能比120L55坦克炮發射DM53穿甲彈時提高50%,將達到15兆焦,甚至比80年代末萊茵金屬研製的140毫米坦克炮還要大。
再加上130毫米穿甲彈彈芯的質量要比120毫米的DM53增加約27%,換算下來,130L51坦克炮可以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10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正常交戰距離上足以擊穿俄羅斯的T14主戰坦克。而作為比較,120L55坦克炮發射DM53穿甲彈,相同距離僅能擊穿700毫米均質鋼裝甲。
升級130L51坦克炮需要面對的挑戰
世間事物都是分為兩面,有利就有弊。升級130L51坦克炮忽然能帶來極大的收益,但是隨之而來的挑戰也是接踵而至。
首先,130L51坦克炮雖然採用的是較小的51倍徑,長度也僅比現有120L55坦克炮長了30毫米。但是超過6.6米的超長身管,讓坦克在城市等狹小空間作戰時會面臨火炮被牆擋住的問題。
其次,130L51坦克炮更大的後坐力(60噸,超過現有120毫米20%~25%)需要更為有效的反後坐力裝置和更重的坦克底盤。不僅增加了成本,對於通過性本身就很差的西方系主戰坦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此外,為了達到更高的穿甲威力,火炮的葯室需要加大到16升,這對坦克炮塔空間的布置提出了挑戰。而更大更重的130毫米彈藥如何裝填更成為難題,從萊茵公司公開的彈藥資料來看,130毫米彈藥仍然採用了傳統的整裝彈設計,並沒有採用分裝彈設計。
這樣一來,長度達到1300毫米,預計超過60千克的彈重讓彈藥裝填成為問題,如此大的體積和彈重顯然難以用人力裝填,即使是美國的黑叔叔人肉裝彈機恐怕也裝不了幾發。需要自動裝彈機加持,這樣一來,成本又增加了。
而且彈藥口徑的增加以及葯筒的加長,使得坦克的備彈量大幅減少,我們以豹2A6為例,其120毫米彈藥的備彈量為42發,更換130L55坦克炮後將降到30發左右。
PS:雖然省掉了裝填手,但是省下來的空間正好和自動裝彈機佔用的空間相抵消,因此並不能增加備彈量。
此外,由於彈藥是定裝彈設計,只能使用尾艙式自動裝彈機,受限於炮塔尾艙的尺寸,自動裝彈機里的待發彈更少,火力持續性也將大打折扣。
對我們帶來的影響和挑戰
至於為啥扯到我們,因為這門炮如果投入量產的話,極有可能會成為北約及其盟友的又一款御用火炮。而印度可能會尋求將其安裝在阿瓊上,這樣一來,我們將少不了與之打交道。
作為印度目前唯一一款按照西方標準設計的坦克,阿瓊完美繼承了西方系坦克超大尺寸和超大戰鬥全重的特點,現在裝備的也是來源於挑戰者2的120毫米線膛炮,更換130L51坦克炮沒有任何技術難度。
試想下,之前德國搞四代坦克預研找的都是法國,為啥這次實驗130L51坦克炮會找到英國?要知道這門炮可是德國自己研究的,和英國沒有一毛錢關係(科技樹點歪的英國在技術上也幫不到)。那麼這其中的潛台詞不言而喻,德國這是在「暗示」印度。而印度是真有這個可能性的。
那麼影響就來了,130L51坦克炮1000毫米的穿深威脅極大,即使是我們最先進的99A,正面也不能說百分之百抗住。那麼15式,96A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現代化戰爭將就聯合作戰和體系化作戰,早已脫離了二戰那種排隊排隊攻的戰鬥模式。但是提高了我們坦克戰損的風險卻是不能否認的,因此我們一方面加快推進四代主戰坦克的發展,同時我們也要發揮彎道超車的光榮傳統,儘快把電磁裝甲等新概念裝甲研製出來,對現役坦克進行改裝,抵消掉130L51坦克炮的性能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