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撰文懷念蘇聯解體前夕研製的T-95「黑鷹」主戰坦克(也就是「195」工程),稱T-95主戰坦克是任何坦克玩家的夢想,它機動性高、裝甲精良且火力強勁,配備152毫米口徑大炮。T-95在任何戰場上都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它本可以成為世界坦克界的翹楚、北約的「夢魘」,至今還沒有任何國家的新式坦克能夠超越T-95「黑鷹」。但這種跨時代的坦克卻沒有量產,為什麼這個項目會崩潰呢?
實際上,西方的現代坦克炮就一種,這就是德國萊因金屬公司的L/44和升級版L/55坦克配備120毫米口徑炮。幾乎所有西方坦克,例如美國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德國的豹2坦克、北約坦克、日本的90型主戰坦克和韓國的K1A1主戰坦克,配備這種主炮及其衍生型號。
而152毫米口徑主炮是蘇聯/俄羅斯野戰炮兵的主要口徑火炮,彈藥的射程大大增加,而且靈活性和供應也大大提高,優於120毫米口徑炮。除了大口徑坦克炮,T-95坦克的炮塔也是蘇俄坦克結構的轉折點。為了減少體積,傳統上蘇/俄坦克的炮塔非常低矮,但T-95坦克炮塔的火炮位置相對較高,但兩側的位置較低,具有很好的避彈外形。
2015年5月9日,T-14「阿瑪塔」坦克在紅場閱兵亮相轟動一時,它與前蘇聯研製的T-95實驗坦克有許多共同之處。T-95動力裝置採用T-14「阿瑪塔」坦克的早期版本的柴油發動機,功率高達1500馬力。與西方大多數第三代主戰坦克相比,T-95坦克的重量更輕,只有55噸,裝甲更輕、運輸性強,效率更高。儘管俄羅斯新一代T-14「阿瑪塔」坦克已建造完成,但如果T-95量產,他仍將是北約軍隊的強大對手。
T-95主戰坦克的歷史要追溯到1988年12月28日,蘇聯國防工業部下令研製新一代主戰坦克,由下塔吉爾烏拉爾坦克設計局負責研製。被稱為「195」工程,就是T-95坦克,蘇聯解體後該項目擱淺。T-95的每一項都是技術性的突破,主要創新是革命性的布局:該坦克的車體、動力系統、懸掛系統、火炮系統、火控系統和防護系統等採用很多創新設計,人員艙與戰鬥艙分隔,武器安裝在無人炮塔上。
而之前坦克的經典配置的主要缺點,是將坦克乘員與彈藥安置在同一空間內,當坦克裝甲被擊穿以後,後很容易導致火災或爆炸,T-95坦克的布局使乘員和坦克的整體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時重量也比西方坦克輕10-15噸。此外, T-95主戰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均採用複合式裝甲,配備主動防禦系統和一系列動態保護。
至於火力方面,T-95坦克裝備152毫米2A83滑膛炮,還配備了一門30毫米副炮。T-95坦克發射的穿甲彈具有巨大的穿透能力,射程遠,發射鎢合金穿甲彈時在2000米內可穿透760mm均質裝甲,使用貧鈾彈時甚至可以打出接近一米的穿深。此外還配備"狙擊手"炮射導彈,採用激光駕束制導,最大射程超過8公里。T-95主戰坦克採用了炮彈自動裝填系統和新式的多通道的火控系統,目標信息的捕捉由光學、熱成象和紅外探測系統來完。包括激光測距儀和安裝在炮塔頂部的新式車載雷達,這種雷達是在「競技場」系統基礎之上研製開發的。如此強大的坦克火力和完善的火控系統,完全可以對西方目前已經裝備和正在研製的坦克形成穩定的毀傷能力。T-95坦克還極大的加強了火控和電子系統的可靠性,24小時運作,可全天候操控,抗干擾性強。
從1990到2010年,T-95坦克的研製持續了20年時間,在2010年5月,俄國防部副部長宣布,由於研發時間太長導致很多技術陳舊了,所以T-190坦克項目終止,大部分技術解決方案被轉移到T-14「阿瑪塔」坦克中。T-95過於昂貴以及不合時宜的超現代化,使得競爭力不如用相對便宜的價格來升級現有的T-72、T90、T-80坦克。所以T-95主戰坦克只能唏噓下馬了,目前,T-14「阿瑪塔」坦克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讓俄軍頭痛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