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日前,有外媒記者提問稱,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取消了中歐高層經濟對話,因為它們認為在貿易問題沒有進展的情況下與中國進行討論毫無意義。您能否確認有關消息?中方對此有何進一步評論?「你提到的具體問題請向中方的主管部門詢問。」發言人表示,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50周年,當前國際局勢動蕩加劇,單邊主義經濟霸凌甚囂塵上,中歐加強戰略溝通,深化對話合作,有利於雙方,有利於世界。

馮德萊恩(資料圖)
歐盟取消了原定於7.24-7.25在北京舉行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6月20日,歐盟委員會依據《國際採購工具》,限制中國企業參與歐盟境內價值超過500萬歐元的醫療器械採購項目,為期五年。事實上,這類大單採購雖然數量僅占約4%,卻在金額上佔據採購總額的60%以上,可見歐盟基本是直接斷了中國企業進入歐盟市場的路徑。
中國財政部6日發布通知,即日起在政府採購活動中對部分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採取對等限制措施。通知規定,對預算金額在4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醫療器械採購,確需要採購進口產品的,在履行法定程序後,應當排除歐盟企業(不包括在華歐資企業)參與。對於參與政府採購活動的非歐盟企業,其提供的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佔比不得超過項目合同總金額的50%。
商務部表示,中方多次通過雙邊對話表示,願與歐方通過對話磋商和雙邊政府採購安排等方式妥處分歧。令人遺憾的是,歐方不顧中國釋放的善意和誠意, 仍一意孤行,採取限制措施,構築新的保護主義壁壘。因此,中方不得不採取對等限制措施。相關措施是為了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中方措施只針對自歐盟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在華歐資企業生產產品不受影響。

歐盟(資料圖)
就在本月初,中國外長開啟了訪歐行程,分別對比利時、德國以及法國進行了訪問。根據傳出來的消息看,中國外長這趟訪歐之旅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雙方談論了稀土問題以及和美國貿易的問題。就在這種情況下,歐盟直接拒絕了北京的要求。我國也沒有任由歐盟胡來,在中國外長結束訪歐行程後,也宣布了一項對歐盟的反制措施。
2025年正值中歐建交50周年,同時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外長與卡拉斯的這場對話意義非凡。中國外長明確指出,回顧過去50年中歐關係的發展歷程,雙方一路走來歷經諸多挑戰,只有全面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的前進方向。中歐關係的定位應當是夥伴而非對手,合作是雙方關係的主基調和穩定基石,雙方應在這個框架下通過溝通協商來妥善處理分歧。中歐之間並不存在根本的利害衝突,反而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

歐盟(資料圖)
中歐經貿關係具有互補性和韌性,將為歐洲經濟復甦和增長提供重要助力。2024年,中歐貨物貿易額達7858億美元,新能源領域的貿易合作表現尤為突出。中國對歐盟綠地投資在2023年達53億歐元,同比增長48%,雙方雙向投資存量在2024年達2600億美元。當前形勢下,面對不斷上升的全球化逆流,中歐經貿合作有助於增強雙方對外貿易韌性,提升抗風險能力。中國正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將為歐洲國家發展帶來重要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