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刺耳的戰機轟鳴撕裂了寂靜。印度空軍發動代號「硃砂行動」的突襲,試圖以「陣風」戰鬥機為矛頭,重創巴基斯坦境內的目標。
這場精心策劃的空襲卻演變成一場災難,印度引以為傲的「陣風」戰鬥機究竟損失了多少架?是巴基斯坦宣稱的3架被擊落,還是傳聞中6架因神秘「信號消失」而隕落?亦或,真相遠比公開報道更為複雜?這場空戰如同迷霧,吸引著全球的目光,卻無人能完全揭開它的面紗。
當第一道曙光灑向克什米爾的天際,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機從旁遮普邦的基地起飛,機翼下掛載著法國製造的「米卡」空空導彈,氣勢如虹。這些耗資數億美元的尖端戰機被印度寄予厚望,號稱能在超視距空戰中碾壓對手。
巴基斯坦空軍早有準備,他們的殲-10C戰機和JF-17「梟龍」早已升空,配合紅旗-9P防空系統,布下天羅地網。戰鬥打響的瞬間,雷達屏幕上光點閃爍,導彈拖著熾熱的尾焰劃破長空。據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ISPR)事後宣稱,他們在短短數分鐘內擊落了5架印度戰機,其中3架正是「陣風」,還有1架蘇-30MKI和1架米格-29,外加一架「蒼鷺」無人機。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甚至在6月1日進一步放出豪言,稱擊落了4架「陣風」,讓印度空軍的驕傲化為殘骸。
印度方面的反應卻顯得異常低調。空襲後的數日,印度空軍保持沉默,僅在5月11日由發言人輕描淡寫地表示:「損失是戰鬥的一部分。」直到5月31日,印度國防部才首次承認損失了「數目不詳」的戰機,但拒絕透露具體機型或數量。一名印度高級安全官員向法新社透露,三架戰機因「不明原因」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墜毀,飛行員通過彈射座椅逃生,安全返家。這三架戰機是否為「陣風」?官方的含糊其辭讓猜測甚囂塵上。更令人費解的是,社交媒體上流傳的照片顯示,一塊標有「Rafale」和「BS 001」字樣的垂尾碎片赫然出現在克什米爾某村莊的田野中,旁邊還有「米卡」導彈的殘骸。這至少證實了一架「陣風」的隕落,但其他戰機的命運仍是個謎。
法國的介入讓這場迷霧更添一層神秘色彩。作為「陣風」的製造商,達索公司(Dassault Aviation)通過其監控系統發現,印度空軍的6架「陣風」信號在衝突當天「離奇消失」。法新社援引達索內部消息人士的爆料稱,這可能意味著6架戰機已損失,但具體原因不明——是被巴基斯坦的PL-15E導彈擊落,還是因技術故障墜毀,或是遭遇了電子干擾?達索公司對此諱莫如深,未發表任何公開聲明。畢竟,「陣風」是法國軍工的明星產品,首次在戰鬥中損失已足夠令人尷尬,若確認高達6架的損失,恐將重創其全球聲譽。CNN援引一名法國高級情報官員的話證實,至少1架「陣風」被巴基斯坦殲-10C擊落,這是該機型在實戰中的首次損失。法國方面還在調查是否還有更多「陣風」未能倖免。
社交媒體的熱議為這場空戰增添了更多戲劇性。
巴基斯坦網友曬出疑似「陣風」殘骸的照片,宣稱殲-10C和PL-15導彈「立下奇功」。有帖子甚至引用印度參謀長Anil Chouhan的「爆料」,稱印度損失了6架戰機,包括4架「陣風」、1架米格-21和1架蘇-30,但這一說法未獲官方證實,疑為謠言。
另一方面,印度媒體試圖反擊,宣稱擊落了8架巴基斯坦F-16戰機,但《華盛頓郵報》通過影像分析指出,這些所謂「戰果」多為2019年舊衝突的照片,純屬宣傳伎倆。真正可信的證據來自BBC的報道,他們驗證了印度旁遮普邦巴廷達附近一處「陣風」墜毀現場,殘骸中清晰可見「米卡」導彈的發射架。這與《華盛頓郵報》的分析一致,後者確認了至少兩架法國製造戰機(1架「陣風」和1架幻影2000)的殘骸。
那麼,「陣風」究竟損失了多少架?巴基斯坦官方堅持3架被擊落,證據包括殘骸照片和法國官員的部分證實。達索公司提到的6架「信號消失」引發了更大爭議,但這一數字可能包含非戰鬥損失,如技術故障或電子戰干擾。印度承認的三架「不明原因墜毀」戰機或許與此重疊,但官方的沉默讓真相難以捉摸。
值得注意的是,「陣風」作為一款先進戰機,其雷達和電子系統本應在超視距作戰中佔據優勢,但印度空軍的戰術失誤暴露了短板——缺乏預警機支援、低空飛行易被防空系統鎖定、飛行員訓練不足等因素,可能讓「陣風」在面對巴基斯坦的殲-10C和紅旗-9P時顯得脆弱。路透社援引美國官員的消息稱,巴基斯坦的殲-10C至少擊落2架印度戰機,其中1架為「陣風」,這進一步佐證了巴方的部分說法。
這場空戰的損失之謎不僅關乎數字,更折射出印巴衝突的複雜性。印度空軍總計擁有36架「陣風」,若損失6架,意味著近六分之一的艦隊化為烏有,這對印度空軍的戰鬥力和莫迪政府的聲譽都是沉重打擊。巴基斯坦則藉機宣揚其空軍和中方武器的實力,試圖在國際舞台上佔據輿論優勢。
雙方都未公布完整的飛行數據記錄器或戰鬥錄像,國際社會也缺乏獨立調查,真相仍被掩蓋在政治宣傳和媒體炒作的迷霧中。
最可信的估計是印度損失了3至4架「陣風」,其中3架被巴基斯坦擊落,另有1架可能因技術故障或電子干擾墜毀。達索公司提到的6架「信號消失」可能是最大損失的上限,但未被廣泛證實。至於「自動跳傘墜毀」的傳聞,缺乏直接證據,可能只是對飛行員彈射逃生的誤解。
若印度或達索公司公開更多數據,或國際組織介入調查,謎團或許能解開。但眼下,這場空戰的真實損失仍像克什米爾上空的雲霧,模糊不清,引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