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有3大兵工廠,瀋陽兵工廠因老張的財力雄厚霸佔了兵工廠之首,漢陽兵工廠因為是中央系實力也不弱。
只有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是地方軍閥割據的產物,憑藉著眼界與決心,閻錫山把太原兵工廠打造成了民國三大兵工廠之一。
這說兵工廠在巔峰時期不僅能造出150毫米迫擊炮,更有自己的鍊鋼廠,鋼鐵自給率高達50%,遠超其他兩大廠。
閻錫山為之沾沾自喜的時候,沒想到太原兵工廠最後竟然淪落到了瀋陽兵工廠的地位。
製造設備、武器、彈藥庫,以及熟練的技術工人全部留給了日寇,成為了日寇製造武器侵略中國的重要支撐。
舊式軍閥卻有新式思潮
閻錫山在民國的軍閥當中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他從封建社會走來,又是軍閥當中歲數較大的,個人思想比較保守。
偏偏是這樣一個舊時期的軍閥卻萌生了建造兵工廠、自給自足的前衛思想,放在當時的環境當中被其他軍閥嘲笑為「有錢沒地方花了」。
有了想法,太原也為他提供了現成的機會。1898年,當時的山西巡撫胡聘之建立的山西機器局,成為了閻錫山建造自己兵工廠的基礎。
在這座只能修理槍械的初級工廠里,閻錫山每年投入的銀元高達800萬,把它建造成了一座現代化的兵工廠。
升級後的太原兵工廠佔地2000畝,員工有1.5萬人,下邊分了18個獨立的廠子,既有槍廠、炮廠、火藥廠,也有鍊鋼廠、煉油廠這些高級工廠。
閻錫山對自己的兵工廠要求可不僅僅是大就完了,還要求兵工廠的設備與技術必須是先進的。
為了武裝自己,也為了保持優勢,閻錫山從德國、日本、美國引進專業的武器裝備生產設備,同時聘請德國、日本技術人員現場教授培訓、督促生產。
1930年是太原兵工廠的巔峰時期,在這座大型兵工廠里,僅各種車床、銑床、鍛壓機就有6500台之多。
武器當中至關重要的技術部分,例如火炮膛線加工,閻錫山就從德國克虜伯聘請技術人員負責。
手槍、步槍、衝鋒槍、輕機槍,太原兵工廠全部都能生產,且大多以仿製為主,仿製的對象也以德美等先進武器為對象。
大型武器上,從75毫米到150毫米輕型、中型、重型迫擊炮,閻錫山的兵工廠也能生產出來。
仿製不是目的,閻錫山還督促手下必須創新,不能受制於人。
太原兵工廠就有了無煙火藥的生產,鋼鐵廠每年會有5000噸自產鋼出爐,彈藥底火也在1930年後實現了自給自足。
來自德國的MP18衝鋒槍原來的射速是400發每分鐘,經太原兵工廠的改造,其射速達到了500發每分鐘。
兵工廠是燒錢的,閻錫山雖然肯花錢,但也懂得壓縮成本。
在太原兵工廠仿造之後,一把晉造65式步槍,直接從仿製對象毛瑟步槍的50銀元降到了35銀元。
82毫米迫擊炮也降到了進口價的60%,1200銀元。
這些全部是閻錫山的思想決定的,千萬別嘲笑閻錫山是個笨蛋,哪個笨蛋也沒有他這樣的實力與前衛思想。
在閻錫山的大力扶持之下,太原兵工廠的武器生產能力在1937年達到了頂峰,僅步槍和手槍每個月就有3500支下線。
更加稀缺的衝鋒槍和輕機槍,每個月會有200支和50挺。
至於子彈每月會有10萬發,全力保障軍隊的使用。
75毫米到150毫米迫擊炮每月的產量是50門,炮彈在5萬發。手榴彈更是隨便造。每月保證10萬枚。
無煙火藥的產量也在每個月20噸左右。
種種數據下來之後,足夠閻錫山養活30萬私兵。
除了自給自足以外,閻錫山還向外倒騰軍火,段祺瑞、馬步芳都是閻錫山的大客戶。
正當閻錫山在做著美夢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降臨到他的頭上,瀋陽兵工廠的悲劇在太原兵工廠身上上演了。
太原兵工廠淪陷
七七事變之後,山西也面臨著進攻,閻錫山雖然未雨綢繆,但做的準備工作並不多。
他從9月才開始轉移設備,將近7008台的設施設備只有2000餘台機床被轉移了出來,其他的只能遺棄或者破壞。
11月8日,日本正式佔領了太原,同時太原兵工廠也淪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中。
先不說日本獲得的大型設施設備,僅從太原兵工廠的倉庫當中,日本就搜出了步槍2萬支,機槍500挺,火炮200門,彈藥更是高達300萬發。
至於鍊鋼爐、蒸汽機、精密機床這些設備,在日本的簡單修復之下全部能夠正常使用。
1937年到1945年,這8年的佔領時間,太原兵工廠成了日本華北方面軍的造兵所。
裡邊主要為日寇生產38大蓋,迫擊炮和彈藥,子彈的產量在每月100萬發,炮彈5萬發。
當年,閻錫山沒有轉移走的技術工人全部被日寇徵用。
這些生產出的武器全部被日寇用在了華北戰場上的作戰,對日寇侵略中國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等到1945年,閻錫山接回太原兵工廠的時候,整座兵工廠的規模與生產能力已經大不如以前,僅僅能維持正常生產而已。
結語
太原兵工廠和瀋陽兵工廠的淪陷,為日本侵華提供了極大的便宜。
閻錫山的思想再前衛也彌補不了在歷史當中犯下的罪過,同張學良一樣,他們的目光是短視的,危機意識更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