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美國如果對華開戰,那麼戰爭的結局將會如何?
如今的國際局勢十分混亂,俄烏戰場上的爭鬥尚未結束, 中東地區的衝突還在繼續,而印度和巴基斯坦這邊,又開闢出了一個新的戰場。
戰爭離我們不再遙遠,因此,對於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我們不得不做好預估,未雨綢繆。
縱觀全球,作為世界大國,敢於招惹我國的國家並不多,其中,美國對我國無疑是有威脅的。
這並不是猜測,而是既定事實。美國近些年來對我國的打壓越來越激烈,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國日益漸長的國力讓他們感到威脅,同時美國自身發展的不順利讓他們害怕自己的國際地位被動搖。
美國也曾考慮過,和我國開戰的情景。而這樣的預測曾出現在去年的7月份。
當時美國智庫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曾用一份長達114頁的報告,總結出對我國開戰後的結論:一旦開戰,戰爭或在一個月之內結束。
看到這樣的話,很多人會認為美國過於狂妄自大,想在一個月內結束對我國的戰爭,簡直是異想天開。實際上,該智庫給出的結論並不是美國在一個月內打垮我國,而是自身無法承擔超過一個月的戰爭,也就是美國才是敗北的那一方。
在我們的印象中,美國通常不會承認自己的退步,他們自認為自己實力非凡,因此開展的一系列行動也可謂囂張至極。
那麼這究竟是美國的示弱,還是美國對自己的清晰認知,發現自己短板了呢?
我們先來看看如今中美之間的實力對比。根據美國智庫的報告研究得出結論,美國無論是在飛機數量還是在導彈儲備上,都是領先我國的,而美國最引以為傲的海軍則更不用多說了,11艘核動力航母我國很難追上他們。
但是,武器裝備的配置並不是贏得一場戰爭的全部關鍵內容,這點在近期的地域衝突中就有體現。
有一個最為鮮明的例子,就是印巴之間的衝突。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國,按理來說無論是國力還是軍事能力都是領先巴基斯坦的,一旦雙方交手,印度的勝率無疑會更高一些。
然而事實卻與之相反,印度並沒有在衝突中展現出自己非凡的實力,反而其空軍部隊在和巴基斯坦的爭端中吃了大虧。
甚至於,印度空軍部隊中的王牌戰機,「陣風」戰機都被打下來三架,要知道這可是印度從海外引進的寶貝啊。
另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美國自身,美國在中東地區率先對葉門胡塞武裝發難,到現在時間已經不短了,但是美國遲遲沒能制服葉門胡塞武裝,反而自己的預算花費越來越不對勁。
最讓美國擔憂的是,他們的F-35戰機甚至差點被擊中,美軍跟葉門胡塞武裝交戰可謂身心俱疲,「超級大黃蜂」艦載機在8天之內因為過於疲勞導致兩度墜毀。
很難想像這是美軍所展現出來的實力。這次對戰美國是不可能放水的,因為美國千里迢迢跑到中東向葉門胡塞武裝出手就是為了打通紅海通道,同時報復葉門胡塞武裝此前的抵抗行徑,並且能在這次行動中展現出自己的軍事水平。
因此,美國的實戰水平很有可能就止步於此了,按照這樣的情況來看,美國和我國對戰中撐不過一個月,或許並不是不可能的事,因為美國在數日前決定和葉門胡塞停火了。
那麼,美國一旦和我國開戰,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呢?
美國將會是主動出手的那一方,率先對我國發難,而我國對美國是有「反介入」戰略準備的,美國屆時很難突破我國的防線。
之後,美國在和我國僵持的過程中,會出現和葉門胡塞武裝對戰類似的問題,那就是軍事行動上的資金在猛猛燒。
不止如此,美國的軍工很有可能支撐不了美國開展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後勤補給因為距離遙遠會出現大問題,並且彈藥儲備也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相比之下,我國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今我國的工業能力水平是眾所周知的強大,一旦和美國開戰,比起美國我國的供應完全是更加足夠的。
說到底,美國如今也算「外強中乾」,別看紙面實力那麼強,一打起仗來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出現,最終多種原因結合,會導致美國無法進行持久性的作戰,因此,很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就自己垮掉。
參考資料:
《特朗普突然決定與胡塞武裝停火 美媒:看起來是場「爛尾」仗》新華社客戶端
《美保守智庫「唱衰」美軍為哪般?》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