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島為家 樂守天涯(強軍路上·探訪邊關一線)

2025年05月11日21:33:05 軍事 1459

來源:人民日報

以島為家 樂守天涯(強軍路上·探訪邊關一線) - 天天要聞

圖①:戰士們正在宣誓。圖②:新上島的戰士們種下抗風桐

以島為家 樂守天涯(強軍路上·探訪邊關一線) - 天天要聞

圖③:戰士們開展訓練。

圖④:戰士們在島上巡邏。

本版圖片均為雷轍攝

「在那雲飛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閃耀著光芒……」隨著《西沙,我可愛的家鄉》旋律響起,「三沙一號」補給船緩緩停靠在海南三沙永興島碼頭。

晨光里,雲朵被朝陽染成金色,海面泛起的粼粼波光,像一顆顆珍珠在水面躍動。三沙市政府大樓廣場前,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武警南海第一哨」標牌熠熠生輝、神聖莊嚴。

時間回溯到2013年8月,根據上級指令,武警海南總隊某機動中隊官兵正式登上永興島,擔負島上警衛勤務及武裝巡邏、抗風搶險、處置突發事件等任務。

10多年來,在這個海天相接的小島上,中隊一茬茬官兵以島為家、樂守天涯,艱苦創業、逐夢海疆,認真履行「三沙哨兵」的職責使命,用忠誠和擔當守護祖國「南大門」。

「中隊官兵要像抗風桐一樣,紮根生長、堅韌不拔」

翻開中隊一名老班長的筆記本,扉頁寫著這樣一句話:「只要把理想的種子深埋於現實的土壤,用汗水去澆灌,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中隊就是如此,要紮下根來長成大樹,靠的是日積月累、攻堅克難的堅韌與執著。」一級上士凌雄雄感慨。作為中隊第一批踏上永興島執勤的戰士之一,對於那段邊訓練邊建設的艱難「創業」經歷,凌雄雄記憶猶新。

那時,他們住在兩間空置的毛坯房裡。沒有床,官兵們席地而睡;沒有桌椅板凳,便坐在地上看新聞、開班務會;牆沒有粉刷,就自己當粉刷匠……每次幹完活想洗個澡,水管流出的是黃色的井水,散發著咸腥的味道。

歲月流轉,如今,中隊官兵們的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走進營房,只見宿舍、洗漱間明亮整潔,多功能活動室里學習桌、朗讀亭、樂器等一應俱全……「看到中隊建設得越來越好,就一個感覺——自豪!」凌雄雄說。

永興島上,一種名為抗風桐的植物,生長得格外茂密,成為一道獨特風景。

由於島上多是白沙灘、石頭,環境不適宜植物生長。上島之初,每名官兵休假歸來,都會帶一袋土,並嘗試在土裡種一些植物。營房附近的抗風桐,便是大家最滿意的「作品」。

作為一座以「風島」著稱的島嶼,永興島年均超過200天被6級以上大風侵襲,刮颱風更是「家常便飯」。每次颱風過後,島上都有不少樹木遭到破壞,唯有抗風桐傲然挺立。

「抗風桐生命力極其頑強,哪怕是一根斷了的樹枝,落在地上便又能生根發芽。」指導員吳家翔表示,「中隊官兵要像抗風桐一樣,紮根生長、堅韌不拔,不斷在磨鍊中成長。」

永興島,確實是歷練人的好地方。環境上,遠離陸地、海洋環繞,物資匱乏、人煙稀少;氣候上,時而烈日如火,時而狂風如刀。

三沙市一名幹部說:「在永興島,高濕、高鹽、高溫、高輻射的『四高』氣候,讓堅守成為一種奉獻。」

「嚴酷條件下,執勤是對意志力和責任心的考驗。」二級上士金仕勇介紹,上哨沒幾天,臉和手就被曬得紅腫掉皮;站崗時,陽光長時間直射,刺得眼睛生疼;中午地面溫度高到恨不得能燙熟雞蛋,站久了鞋底會散出一股焦煳味;脫下衣服把汗水擰乾,上面會留下一塊塊鹽漬。

儘管這般艱苦,戰士們執勤時仍然站得筆直,拿出最佳狀態執行任務,展現出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

「青春匯入時代的洪流,夢想與祖國同頻共振。『三沙哨兵』站在『武警南海第一哨』,代表的是祖國的形象,任務光榮。我們一定把哨位守好,把祖國利益維護好。」中士郭宇說。

「腳下的戰位是國土,頭頂的國旗是信仰」

清晨,三沙市民早早地在廣場上集合,等待觀看每周一次的升國旗儀式。

齊步走!」隨著嘹亮的口令,3名旗手踏著整齊的步伐,護衛國旗走到旗台下。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下士農振峰的目光緊緊追隨著五星紅旗,直至五星紅旗升至最高處。

望著獵獵招展的五星紅旗,農振峰眼含熱淚:「每一面五星紅旗的升起,都代表著對歷史的深刻銘記、對國家的無盡忠誠!」

升旗中的兩個數字,也有著特殊的意義:永興島上的國旗杆高19.46米,寓意著1946年中國收復永興島的歷史時刻;升旗時間定在早上7時24分,代表著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成立大會召開的日子。

中隊國旗陳列室內,一面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整齊排列。官兵們介紹,迄今已有數百面五星紅旗在永興島莊嚴升起。他們專門製作了「國旗檔案」,記錄下每一面國旗的信息。

翻開「國旗檔案」,首頁便是第一面國旗的信息——升旗時間:2013年9月16日,旗手姓名:趙凱龍。

趙凱龍的名字,採訪中被戰士們多次提及,大家對他交口稱讚。從軍16年,趙凱龍是首批登島執勤的官兵之一,也是中隊第一任升旗手,曾4次立下個人三等功,政治和軍事都過硬,為官兵樹立了榜樣。

回憶起首次上島執行升旗任務的情景,趙凱龍感慨萬千。為了練好升旗,他和戰友在腳上綁沙袋練正步,腳踝套上彈力帶練定位,用自製啞鈴練「甩旗」動作,每天合練數十次……最終,他們的首次升旗實現了「國歌響國旗升,國歌畢國旗到」,圓滿完成任務,贏得現場幹部群眾的熱烈掌聲。

「腳下的戰位是國土,頭頂的國旗是信仰。」中士李高鋮深情地說,「在永興島升起五星紅旗,是中隊官兵最為珍視的任務之一。在大家眼中,島上的國旗和天安門廣場的國旗一樣,都是國家主權的象徵。」

李高鋮略帶遺憾地表示,自己也想當一次旗手,但因為身高限制一直未能如願。如今,他已經成長為一名班長。每當發現有符合各項要求的「好苗子」,李高鋮都會高興地把他們推薦為升旗人選。

「其實,這也是在幫自己『圓夢』。」看到自己帶出來的戰士,一次次莊嚴地完成升旗任務,李高鋮露出欣慰的笑容,「國旗一次次升起,對祖國的赤誠熱愛,就這樣接續傳遞。」

「『忠誠』二字的含義,一茬茬官兵用行動詮釋」

中隊營房樓下,有一塊數十公斤重的珊瑚石,石上鐫刻的「忠誠」二字格外醒目。

「當年,第一批上島的老班長和戰友們費盡周折,從海邊抱回了這塊石頭,在上面刻下『忠誠』兩個大字,以此鼓舞鬥志。」中隊長梁凡溢說,「現在,這塊忠誠石已經成為中隊精神的象徵。『忠誠』二字的含義,一茬茬官兵用行動詮釋。」

2013年,官兵上島不久,強颱風蝴蝶」登陸西沙,數十艘漁船遭遇險情。晚上10點多,中隊值班室接到電話:「兩名船員被困海上,請派人協助救援。」

接到任務後,官兵們立即登上衝鋒舟出海救援。海浪狠狠地拍打在他們身上,劇烈搖晃的衝鋒舟隨時可能翻船。他們緊握把手,頂著狂風暴雨,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張救援,成功將受傷船員送至醫院。

「武警官兵好樣的!」官兵們用行動擦亮忠誠底色,令當地幹部群眾交口稱讚。

正是這次任務,讓大家認識到,駐守海島,也要不斷提升軍事素質,在關鍵時刻才能拉得出、頂得上。

雖然訓練場地受限、設施不足,但官兵們訓練熱情很高:烈日暴晒下,匍匐在沙灘上摸爬滾打;負重15公斤,在鬆軟的沙灘上武裝越野;在海邊開展擒拿格鬥訓練,身上經常被岩石、珊瑚礁划出一道道傷口。大家相互促進、比拼趕超,不達優秀不罷休。

為什麼幹勁這麼足?談到原因,官兵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關鍵詞——凝聚力。

「這種凝聚力體現在,無論是比武考核、日常任務還是工作生活,幹部班長骨幹永遠干在前面,戰友們都是團結一心、互幫互助。」中士秦輝國表示。

上等兵劉兵堯想起,今年自己第一次在島上過年,望著漫天繁星,聽著遠處的歡聲笑語,湧起思鄉之情時,排長盧炫谷走到崗哨前對他說:「去吃年夜飯,這班崗我替你站。」

司務長張宇鵬記得,一次生病時,戰友們分頭行動,給他準備健康餐,幫他晾曬被子,即便很熱也不把空調溫度調太低,在大家的照顧下自己很快康復……

對於官兵們來說,三沙是他們的第二故鄉,中隊就是他們的家。大家希望三沙越來越好,也都想為中隊多作貢獻。

周末傍晚,休息時間,列兵張家詳來到燈塔下,借著晚霞的光輝,給家人撥通了視頻通話,談到在島上的訓練和生活,談到連隊家一般的溫暖,也談到未來的奮鬥目標。

「在部隊里好好乾,聽組織的話」「要替祖國站好崗」……聽著家人對自己的叮囑,張家詳輕輕點了點頭。

太陽落下海平面時,海面泛起金色的漣漪,這畫面像油畫一樣絢麗。此刻,「武警南海第一哨」亮起溫暖的燈光,永興島主幹道熙熙攘攘,沙灘夜市煙火氣漸濃。

「這份和平安寧,我們會拼盡全力去守護。」望著這場景,張家詳對肩上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記者手記

青春該有的模樣

三沙永興島,雪白的浪花在岸邊輕盈起舞,海鷗在湛藍天空中自由翱翔,瑰麗的晚霞像錦緞鋪展天邊。然而,在這如畫的風景中,最觸動我的,莫過於那一抹鮮艷的國旗紅,和那為國守島的迷彩綠。

在與官兵們的交流中,我聽到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認真完成執勤、升旗等任務,在平凡戰位上詮釋忠誠擔當;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只為在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頂得上;在生活中團結一心、互幫互助,把中隊當成自己的家……許多戰士都是00後,在學校時他們是天真爛漫的孩子,但穿上軍裝,就成為保衛祖國的忠誠衛士。透過一張張稚嫩卻堅毅的臉龐,我看到了青春該有的模樣。

幾天的採訪,讓我對高濕、高鹽、高溫、高輻射有了切身的感受。天氣炎熱,稍一活動便會大汗淋漓,衣服濕了又干、幹了又濕。頂著烈日採訪、拍攝,裸露在陽光下的皮膚曬得生疼。想到官兵們十幾年如一日紮根在這座小島,克服嚴苛自然環境的影響,戰勝隨時可能出現的災害,忍耐孤懸海上的單調生活,對他們的敬意油然而生。

離開永興島前,我再次走過他們的戰位。巡邏的戰士在漫漫銀灘上留下堅定足跡,他們朝我揮揮手,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站崗的戰士在哨位巋然佇立,目光炯炯、士氣昂揚,身影在斜陽下顯得格外高大。這群樸素的武警官兵們,用青春和熱血忠誠守護在海天之間,保衛著身後的萬家燈火、國泰民安,他們的精神令人動容。

補給船的汽笛聲響起,漸漸駛離海岸。站在甲板上,向永興島的方向望去,我看到晴朗的天、蔚藍的海,還有官兵們清澈的愛。這份愛,是他們對祖國的深情告白。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霹靂15導彈為何讓美軍冒冷汗 - 天天要聞

霹靂15導彈為何讓美軍冒冷汗

最近印度空軍基地里飄著一股焦糊味,三架價值2.5億美元的陣風戰鬥機殘骸還冒著青煙。巴鐵兄弟的殲-10C掛載著中國造霹靂15導彈,在克什米爾上空給全世界表演了什麼叫做"外科手術式空戰"。這事兒可把五角大樓急得跳腳,您猜怎麼著?
印巴停火,水戰暗潮洶湧 - 天天要聞

印巴停火,水戰暗潮洶湧

文︱陸棄5月10日,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衝突後罕見宣布達成即時生效的停火協議,乍看之下,地區局勢彷彿迎來一絲喘息的曙光。
ETF午評:軍工龍頭ETF領漲4.55% - 天天要聞

ETF午評:軍工龍頭ETF領漲4.55%

ETF12日午間收盤漲跌不一,軍工龍頭ETF(512710)領漲4.55%,國防ETF(512670)漲4.49%,軍工ETF(512660)漲4.30%,恒生創新葯ETF(520500)領跌3.66%,港股通創新葯ETF工銀(159217)跌3.63%,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跌3.6%。(來源同花順,以上信息為南都·灣財社AI大數據自動生成).
印度雄心勃勃的獵殺計劃失敗後的選項並不多。 - 天天要聞

印度雄心勃勃的獵殺計劃失敗後的選項並不多。

印度蓄謀以久準備充分的獵殺巴基斯坦計劃,在中國裝備面前落敗,不得不結束,後面又有什麼選項,來實現他的亞洲雄風夢想。一、在西方國家支持下的充分必勝準備。印度在西方世界左右逢源,西方國家都願意將先進武器賣給印度,以印製中,一舉兩得,印度也願意承
「空降兵十五勇士」之一的劉志保回憶17年前生死盲跳:該沖就沖 - 天天要聞

「空降兵十五勇士」之一的劉志保回憶17年前生死盲跳:該沖就沖

17年前,汶川地震,4999米高空,15位勇士臨危受命,上演生死盲跳。那「驚天一跳」的畫面,至今仍感動著無數人。5月12日,大皖新聞記者聯繫上空降兵十五勇士之一的劉志保,雖已過去17年,但當年的情景仍烙印心頭。如今,他已褪去戎裝,紮根安徽太和縣鏡湖社區,「不管在哪,該沖就沖,不把危險留給百姓。」這是劉志保,用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