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巴基斯坦軍方公布的空戰結果,截至5月7日,巴方共擊落印度 8架戰機。根據有關專家推測,這些戰果或出自殲-10CE戰鬥機之手。
超視距打擊,是雷達+導彈的「死亡套餐」
殲-10CE裝備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如同透視眼,能在240公里外鎖定印度陣風戰機。配合PL-15E導彈145公里的射程,相當於在足球場另一端精準狙擊蒼蠅——當印度飛行員還在肉眼尋找目標時,導彈已經呼嘯而至。這種「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戰術,讓蘇-30MKI這類沒有相控陣雷達的俄制戰機淪為活靶子。
體系化作戰,是空中刺客布下的天羅地網
殲-10CE並非單打獨鬥,它與ZDK-03預警機構建的作戰體系如同獵殺網路。當印度米格-29剛起飛,電磁信號就被預警機捕獲,數據瞬間同步到殲-10CE座艙。這種「上帝視角」讓印軍引以為傲的陣風戰機編隊形同裸奔。
更致命的是,巴基斯坦通過數據鏈將殲-10CE、梟龍、防空導彈聯網,形成立體獵殺圈——被擊落的印度無人機和美洲豹攻擊機,正是撞進了這個死亡陷阱。
戰場適應,讓印度陷入「裝備詛咒」
印度空軍「萬國牌」裝備的致命缺陷在空戰中暴露無遺:法國陣風的導彈與俄制蘇-30的火控系統不兼容,國產LCA光輝戰機航電系統頻繁死機。
反觀殲-10CE從機體結構到軟體系統全流程自主可控,在複雜電磁環境下穩定性完勝。就像用瑞士軍刀對抗精裝手術刀,印度飛行員連武器按鈕都沒摸清就被擊落。
戰略威懾,改變了地區力量平衡
這次空戰驗證了殲-10CE的三大威懾力:一是迫使印度陣風機群不敢前出克什米爾;二是癱瘓印軍導彈襲擊計劃;三是動搖印度空軍體系信心。被擊落的LCA戰機殘骸更引發印媒質疑國產裝備價值,這種心理震懾遠超戰術勝利。
值得關注的是,巴方宣稱所有被擊落敵機都墜毀在印度境內,這意味著殲-10CE可能在邊境線實施「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攔截作戰。這種精確的空間控制能力,正是現代空戰體系碾壓單機性能的絕佳例證。
估計現在各國的軍事專家都在對印巴這場空戰進行分析總結,而空戰結果也從側面說明了,我國軍工完成「自主技術+體系整合」的雙重突破,傳統軍事強國靠堆砌進口裝備的路徑已然失效。
換言之,殲-10CE的「印表機」神話,本質是工業體系對抗採購清單的降維打擊。
#巴基斯坦稱已擊落6架印度戰機##殲10CP是否幹掉印度「陣風」##印軍陣風墜機現場距邊境7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