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衝突已經進入關鍵階段,巴鐵獲得情報顯示,未來36小時內印軍有直接發起襲擊的可能。這份情報是否可靠?如果第四次印巴衝突真的爆發,印巴兩國誰能佔據上風?
據參考消息4月30日報道,巴基斯坦新聞和廣播部長阿陶拉·塔拉爾放出消息稱,印度將要在未來24至36小時內發起進攻,並強調自己是基於可靠情報才這樣說的。
印度方面的動向,也驗證了這份情報的可靠性。據悉,印度總理莫迪剛剛召開了多軍兵種的高級軍事會議,防長辛格、國安顧問多瓦爾和印度國防參謀長、陸海空參謀長等一眾軍政高官悉數現身,這種規格的會議就預示著要有大事發生。而在會上,莫迪更是一鼓作氣地授予印軍「作戰自主權」,允許印軍自行決定對巴基斯坦採取行動的方式、目標和時間。
這是一個比較明確的開戰信號,意味著印軍領導層可以放開手腳自主行動,一線指揮官已被「鬆綁」。如果只是繼續維持之前的「小打小鬧」,莫迪不至於將作戰自主權這一關鍵權力完全交給軍方。
而就當下局勢來看,印度這時候露出獠牙符合現實情況。雖然印巴此前關係也較為緊張,但是雙方在一線布置的兵力,數量上不具備突破防線、深入打擊的能力。因此就算莫迪想在帕哈爾加姆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之後立馬發難,印軍也沒有這個實力。但現在經過了一周多的籌備,印軍應該已經大體上完成了兵力的調動與物資的調配,
可以完成戰役目標了。
既然如此,巴基斯坦就不能不準備應對印度發起的戰爭。綜合公開數據來看,印巴雙方在軍事力量上可謂各有千秋,勝負猶未可知。首先雙方都有核武器兜底,專家估計印巴兩國的核彈頭數量大致相當,約為100至170枚。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戰爭爆發,雙方的行動預計也會比較克制,不會真的打成一場舉國大戰、引發對方的核報復。
只論常規軍力,印度的優勢體現在人員數量更多、戰鬥機和直升機的數量更多、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艦艇更多這「三多」上,不過這一優勢,並不能讓它在與巴基斯坦作戰時佔據多大便宜。
因為印軍人員數量雖然多,但能抽調到克什米爾地區作戰的兵力未必更多,它要用相當大一部分部隊去盯防中印邊境,而巴基斯坦沒有這個顧慮;武器裝備也受此影響,同時雙方的技戰術水平、一線作戰人員的素質上巴基斯坦最起碼不比印軍差,部分領域甚至略有優勢。舉例來說,2019年印軍精英中校飛行員阿比南丹越過實控線與巴基斯坦戰機交戰,最後居然反被擊落併當了俘虜,事後竟然還能升上校。
處處皆備則處處皆寡,若將目光只放在克什米爾地區,印軍的作戰能力恐怕不足以奠定勝局;真放開打,巴基斯坦有形成局部優勢的機會。
當然了,不管印巴哪一方有優勢,爆發衝突都是中方不願意看到的。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明確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南亞地區的重要國家,兩國的和睦相處對於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至關重要;作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鄰國,中方呼籲雙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分歧,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一旦大規模衝突爆發印巴必然生靈塗炭,中方呼籲保持克制正是眼光長遠的體現。趁著局勢還可以挽回,印度最好不要輕啟戰端,開啟一場戰爭容易,但結束一場戰爭卻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