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航空維修工程部有一個特色班組,全部由身處一線的女機械師組成,稱為「木蘭班組」。
成立11年來,多次獲獎的她們,不僅出色完成了機隊的日常維修和大型組裝任務,也用自己的細心、責任心和規則感,豐富和充實了多年來由男性主導的飛機維修領域。
腳手架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駁的光線,空氣中飄浮著航空煤油的特殊氣味,儀器運作的轟鳴和手持工具的敲擊,混合成了一種低頻混響,身穿深藍工作套裝的維修人員錯落分布在一架巨大的空客飛機周圍。這是深圳寶安機場深航檢修區的一隅。「木蘭班組」成員之一、深航高檢車間主管譚小敏在這裡完成芭莎的拍攝後,領著我們到後面的辦公樓接受採訪。
成立於2014年的深航「木蘭班組」,由處於生產一線的47位女性機械師組成。目前,深航各部門共有3092名機械師,木蘭班組僅占其中1.52%。雖然佔比很小,但這支女性隊伍卻十分出色,獲得過「全國民航五一巾幗標兵崗」「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深圳市工人先鋒號」等一系列榮譽。在深航基地,我們採訪了「木蘭班組」的6位成員——6位外場維修師,分別來自A檢、C檢、發動機車間、附件車間和航線。
我可以做得很好,也不再孤獨
譚小敏
高檢車間生產主管
譚小敏這樣描述自己每天的工作:「我們現在深航定修,就是高檢這邊,常態化的是做四條C檢生產線。四架飛機同時進行檢修,然後我負責其中的一架飛機。它飛完最近的一個航班,就停在機坪上了,我們會把飛機從機坪上拖到機庫里來,然後就開始做一些測試,我要執行所有航電相關部分的維護,根據製造廠家給的維修方案,還有我們自製的維修工卡,發現它的缺陷或毛病,一個個解決掉。它可能會在這裡停半個月左右。等到一切檢測都過關了,才會給它放行,讓它回到機坪上,由航線單位去恢復航運。」
譚小敏大學學的是通信工程專業,「可能因為從小就愛看飛機吧」,2011年通過校招加入深航,她很快被分配到了高檢。「當時我們車間就我一個女生,整個定檢一線也就兩個女生,另一個女生在A檢,後來辭職就不在這裡了。」
剛來時因為能夠近距離接觸飛機,她還很興奮,等到工作第二年卻有些迷茫了。雖說和同事們的關係都很好,但她仍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孤獨感。「我會想,哎,是不是應該去找一個更適合女孩的工作?」那時的工鞋很沉,比現在的要沉得多,她身材嬌小,穿著不勝其苦;深圳的夏天又特別熱,並且漫長,在外面一工作就是幾個小時,還有夜班也對正常作息提出了巨大的考驗。
「可心裡又覺得,這是自己做的選擇,你不能服輸,不能做到一半就不做了,還是要再堅持一下!慢慢熬過了第二年那個階段,或者說把心裡的一些東西克服了之後,就會發現,我其實可以做得很好,然後就越來越遊刃有餘了。」
周圍的環境也在慢慢發生變化,後來招進來的女同事越來越多。2013年底2014年初,高檢車間成立了「木蘭班組」,譚小敏掰著手指念著名字數:「一開始大概有六七個人。」這個由年輕女機械師組成的團隊,先後出色完成了深航機隊駕駛艙門監控系統(CDSS)改裝、升級頭等艙座椅並加裝座椅電源、加裝銥星系統、加裝平視顯示儀(HUD)等多項公司級重要改裝項目,顯示出了女性在航空維修中特有的能力與潛力。
「雖然女生在體力方面可能會稍微遜色一些,但因為我們的工作是團隊配合的,所以這個劣勢也不那麼絕對。相反,女生心細,可能更有助於發現一些問題。另外就是對於這樣一個需要按章操作的行業來說,好的責任心和規則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開心的是,她也找到了可以一起傾訴、一起分享的同性夥伴。「我有個同事,我倆會交流很多關於個人、家庭還有孩子的想法,到現在都十幾年了,彼此都給了對方很多支撐。」
她提升了A檢對女生的要求
郭薇
發動機車間生產主管
譚小敏的大學師妹、同樣畢業於中國民航大學的郭薇則是一開始就循著同類而來。郭薇畢業於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考慮擇業之際看到了「木蘭班組」的報道。「我給很多航空公司投了簡歷,深航面試的時候,我就跟面試官說,自己想去木蘭班組試試。」2016年夏天,她如願來到深航基地,經過幾個月的培訓,以優異的成績被分到了A檢中隊航電區域安盾班組。嚴格來說,這時候她還不屬於木蘭班組,因為木蘭班組最初還只是高檢車間下面的一個班組。
高檢又稱C檢,和A檢是不同的工種。「飛機飛行一定的小時數後,就需要停場,在機坪上進行一次全面的定期檢修,這就叫A檢。」郭薇解釋道,「而C檢則是在幾千個飛行小時後,拆除更多的部件,做更深度的檢修,檢修期可能長達十幾二十天。」
不管是做A檢還是C檢,她們都需要考「雙照」:一個是民用航空維修人員基礎執照,一個是機型執照。「機型執照有空客的,也有波音的,每一個維護的機型都要考。」
進入飛機維修一線後,郭薇很快掌握了風擋更換、電路改裝、大氣數據系統維護、各型號發動機更換電氣部分拆裝等一系列技能,2018年,她被提拔為A檢中隊航電區域安盾班組的班組長。就在這一年5月,深航對木蘭班組進行了「擴容」,將所有維修工程部的一線女職員都涵蓋進來,結合業務特點和管理定位,確立為3個生產班組和2個保障班組。郭薇不僅積极參与了木蘭班組的擴建籌備,還成為了生產班組之一「風行班組」的班組長,這期間她加入了高檢車間空客飛機ELSD改裝項目小組以及後續的標準線路施工培訓,對飛機深度維修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實踐。
郭薇動手能力很強,多次在維修工程部的技能大賽中取得好成績。2021年,她代表深航參加了深圳市第十一屆技能大賽飛機維修職業技能競賽。「要比三個項目。第一個是鈑金加工,把鋁板加工成一個標準件,要考量完成速度和精度,並通過最後的測試;第二個是動力飛行組件的拆裝,要把它拆下來檢查、潤滑,然後裝回去調試;第三個是插頭線路方面的維護,做一個完整的線路出來,包括焊接插頭插釘,最後實現邏輯電路的控制。」在這次不分性別的比賽中,她名列三甲,拿下了一等獎。
用郭薇在A檢中隊帶的「徒弟」陳貝萱的話來說:「老郭提升了A檢對女生的要求,她來了之後,傳達出來的信息就是——同工同責,我啥都能幹,我和你們是一樣的。」
郭薇還喜歡給自己設立挑戰,2024年,深航維修工程部成立了發動機車間,她想選一個專一的方向去深入發展,就毅然加入了這個新的車間,去面對新的挑戰。
以師傅們為標準,以工作為傲
陳貝萱
A檢中隊C分隊航電區域班組長
除了譚小敏這樣的「元老」和郭薇這樣的中堅力量,新鮮血液也不斷補充進來,木蘭班組現在有了不少新生代。她們會參與一線的維修生產,被稱為外場。
陳貝萱是2020年加入的。她個子高,高考填志願時老師建議報考民航大學的空乘專業,但她卻一眼看中了飛機電子設備維修專業。「因為喜歡動動手。」入職後被分到了A檢車間,帶她的師傅正是郭薇。
「我還是一個學員的時候,對這一切都感到非常陌生,所以很緊張,不自信。師傅看出來了,她主動約我吃了第一頓飯,讓我把自己對機務、外場的疑問都說出來,一一給我解答。不管是駕駛艙面板上的各種原理、控制邏輯,還是電門的明亮暗亮故障燈亮是怎麼回事,輪艙里的部件是怎麼工作的,她都講得明明白白。這次吃飯很大地緩解了我的焦慮。她在工作和學習上給我的幫助很大,給足了情緒價值,也會嚴格要求。是在她的帶領下,我才成為了一名機務。」
在郭薇轉到發動機車間之後,陳貝萱成了A檢唯一的一名女外場。「我是我師傅帶出來的,就會事事以她為標準。」於是,多重的東西陳貝萱都盡量自己扛,多難的活兒也都自己上。假以時日,說不定她會成為另一個「老郭」。
趙亞楠
附件車間電子工程師
趙亞楠學的是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大學畢業投簡歷時她投了鐵路、水利水電,結果對方都不要女生,最終是深航發來面試通知。2023年7月,她正式入職。「進來以後,才知道有這麼一個『社團』,我覺得她們好厲害啊!」這個「社團」給了她們那一屆女員工們一場別具新意的迎新儀式——帶她們去開珍珠。「我開出一個多顆珍珠的蚌殼,選了其中兩顆,做成耳釘。」
趙亞楠被分到了附件車間。「飛機上那些故障件,他們會拆下來送到庫房裡。庫房出合同之後,我們要去把這些故障件領到車間里,班組長分配給我們,修好的件再送回到可用件庫房。」乘務話筒、機艙里的LCD、駕駛艙里的ACP音頻控制面板等等,趙亞楠都修過。「只要學會了,就都不難修。」上一次被疑難雜件難到是幾個月前,有一個件,黑屏了,她把電路板、控制板、背光板依次拆了一遍,發現都沒問題,最後才發現是纜線壞了,前後花了差不多一星期。
劉艷
發動機車間維護工程師
飛行動力工程專業的劉艷去年剛畢業,通過校招進入深航維修部發動機車間,因為發動機是飛機的核心部件,她在幹活時可謂戰戰兢兢,需要一直提醒自己「不能把任何東西掉進去」,隔著手套,哪怕一個螺絲小小的墊片都會覺得沉甸甸的。「以前都是跟著師傅干,前兩天才第一次自己動手,獨立去拆一個插頭,然後師傅跟我說,這個字以後就得你自己來簽了。那一刻突然感覺到了壓力,因為你簽下這個字,就得負這個責啊。」
易柯藍
航線一中隊維護工程師
航線一中隊的易柯藍和劉艷來自同校同專業的同一屆。「我們中隊去年進了兩個女生,之前十多年都沒有女生了。」入職幾個月,給易柯藍最大的一次震撼是第一回手接飛機。「就是通過人工手勢對飛機進行引導到達指定機位線,這一過程至少需要兩個人,我師傅作為監護人員大概站在機位線的一側,我手持指揮棒站在機位牌的正前方,重複我師傅的手勢動作,我必須全神貫注盯著我師傅的手勢動作並同步,不然稍微猶豫一下,飛機就很容易未接到位或者被接過線,所以第一次接的時候非常緊張,十分忐忑,飛機朝我滑行過來的時候速度是很快的,感覺幾秒就要到我面前了。」如果出現上述不正常情況,就需要和機長及機場相關人員進行溝通,無法與廊橋對接時,必須呼叫牽引車將飛機牽引到位,不然旅客無法正常下飛機。除了接飛機,易柯藍也已經取得了勤務上崗資質,要參與航後排水、擦鏡面、加滑油等勤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