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對美國軍援的依賴到底有多大?

2025年03月17日22:42:02 軍事 1055

當地時間3月3日,美國宣布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儘管歐洲多國隨後表示將加大對烏克蘭軍援,但難以阻止3月上旬烏克蘭軍隊迅速潰敗。為了挽回危局,烏克蘭被迫再次向美國「低頭」,換來3月11日美國決定將恢復對烏軍援。

外界分析指出,烏克蘭獲取的軍事援助中,至少有1/3直接來自美國,而且在關鍵領域嚴重依賴美製武器裝備,因此美國暫停軍援必然會使烏軍戰鬥力下滑。通過對比多方面裝備性能和產能,並觀察最近烏軍戰場表現,外界判斷,潛在的歐洲軍事援助很難彌補美援暫停的「缺口」。

情報缺失影響極大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美國暫停對烏克蘭軍事援助中,影響最重要的並非武器裝備,而是情報共享。

從理論上講,歐洲國家可以向烏克蘭供應一定數量的較先進武器裝備,幫助烏軍維持基本戰鬥力。但美國官方和形形色色的機構長期向烏克蘭分享重要情報,特別是對俄羅斯境內關鍵目標的態勢感知能力,往往是歐洲國家短期內無法提供的。

烏克蘭對美國軍援的依賴到底有多大? - 天天要聞

包括衛星圖像在內的情報資源在西方對烏克蘭軍援中佔據重要地位

比如,美國國防部一度暫停與烏克蘭共享重要衛星圖像。之前,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等官方機構攜手商業航天公司,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俄烏衝突區域的高解析度衛星圖像,成為烏軍全面了解戰場動態的重要「窗口」。藉助這些衛星圖像,烏軍可以近似實時地跟蹤俄軍行動,充分評估前線受損情況,及時調動兵力火力,突襲俄軍薄弱之處。

以2022年4月烏軍擊沉俄羅斯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為例,當時烏軍詢問美軍,某個疑似目標是否為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得到了肯定的答覆,促使烏軍下定決心策劃反艦導彈攻擊。否則,僅是確認目標的龐雜工作,就有可能使烏軍喪失戰機。

再比如,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海馬斯自行火箭炮和配套戰術導彈後,定期分享潛在目標情報,幫助烏軍操作遠程制導武器不時打擊俄軍和俄羅斯境內後勤中心、彈藥庫等。

此外,美國媒體曝光稱,美國中央情報局在俄烏邊境附近建造了大量情報據點,承擔截獲竊聽俄軍通信、傳遞秘密情報等任務,為烏軍行動提供態勢感知支援。藉助美國情報力量,烏克蘭軍隊了解到遠離衝突區域數百公里的俄羅斯戰略轟炸機群調動情況,屢次發動襲擊。在俄烏衝突前線,約90%的烏軍情報依靠美國機構獲取。而烏軍使用海馬斯火箭炮風暴陰影巡航導彈、遠程巡飛彈打擊俄軍後方目標,同樣離不開美國情報支持。

因此,美國暫停情報共享會在極短時間內顯著削弱烏軍的態勢感知能力。雖然法國表示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情報,但不足以彌補美國情報缺失的惡劣後果。

最近,盤踞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的烏軍精銳部隊迅速潰敗,主要原因除了士氣低落、後勤困難外,還因為烏軍無法掌握俄軍調動情報,遭遇突襲後,對前線整體局勢茫然不知,加劇了軍心動搖和組織崩潰。

地面裝備難以平替

外界注意到,美國暫停數天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中,包括運輸途中和生產中的大型武器裝備及其零部件,涉及坦克裝甲車輛、火炮火箭炮、各型導彈等。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地面裝備,如海馬斯火箭炮、M1A1主戰坦克、超過300輛M2步兵戰車、超過900輛M113裝甲輸送車、超過400輛斯特賴克步兵戰車等。一旦美國軍援停止,烏軍在短時間內可以通過拆卸部分裝備零部件的方式維持一定規模的地面裝備後勤保障,但這僅是權宜之計,無法經受住較長時期損耗或激烈戰鬥消耗的考驗。

烏克蘭對美國軍援的依賴到底有多大? - 天天要聞

美製海馬斯火箭炮在烏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俄烏衝突前線一些特定方向,烏克蘭接受西方培訓的精銳部隊更是嚴重依賴大量美製地面裝備。在美國軍援中斷前,裝備零部件不足、維護培訓不佳、士兵素質不高等因素已經顯著影響了烏軍發揮戰鬥力,特別是面臨主戰坦克數量短缺的問題,如果再遭遇「供貨難」,烏軍恐怕會不得不考慮改用性能更差,但後勤更有保障的裝備,接受戰鬥力下降的事實。

相比之下,歐洲同類武器裝備或許在技術指標上未必遜色很多,但在生產數量、可靠性、惡劣環境適應性等方面不容樂觀,更不可能支持烏克蘭軍隊迅速替換掉美製裝備。因此,美國暫停供應、支持地面裝備,對烏軍戰鬥力的消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彈藥供給形勢複雜

儘管美國有意限制向烏克蘭援助某些遠程攻擊性制導武器,但美製導彈對維持烏軍戰鬥力仍是不可或缺的。其中,烏軍最重視的應該是愛國者系列防空反導系統,也是烏軍抵禦俄軍空襲的核心裝備。

歐洲國家雖然可以向烏克蘭提供中遠程防空系統,理論上具備不俗的防空性能和一定的反戰術彈道導彈能力,但綜合指標不如「愛國者」,攔截彈供應數量、系統軟體可靠性等也面臨考驗。尤其是具備戰術反導能力的愛國者-3系統,在攔截俄羅斯高超聲速導彈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歐洲國家暫時無法提供性能可靠的同類裝備。

烏克蘭對美國軍援的依賴到底有多大? - 天天要聞

烏克蘭防空反導系統難以擺脫對美製愛國者系列導彈的依賴

通過供應傳統巡航導彈、遠程巡飛彈、單兵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等,歐洲國家確實可以發揮一定的替代援助作用,甚至支持烏克蘭生產/組裝部分導彈。不過,這些導彈想要充分發揮效果,離不開戰場情報信息支援,恐怕仍不能徹底擺脫對美依賴。

至於日常大量消耗的常規炮彈,歐洲國家能否彌補美援缺口也不確定。根據法國軍工企業的消息,今年歐洲國家有望生產150萬枚至200萬枚155毫米炮彈,超過美國的120萬枚年產量。但是,2024年夏季調查報告稱,歐洲國家2024年初僅具備年產55萬枚155毫米炮彈的能力,而不是之前宣傳的「超過100萬枚」,因此法國消息的可信度有待查證。長期以來,烏軍在常規炮彈的供應量、投送量上遠遠無法與俄軍相比。

其實,多重因素更深層次地影響著烏軍戰鬥力。隨著烏克蘭徵兵日益困難,政府和社會運轉更多靠外援維持,所謂「開發礦產協議」更是雪上加霜。外界普遍預估,烏克蘭無法對美國軍援擺脫依賴,只能對外做出更多讓步。

來源/《中國航天報·飛天科普周刊》

文/林文傑

原標題:《烏克蘭對美國軍援的依賴到底有多大?》

閱讀原文

來源:中國航天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記者觀察丨從埃拉特港看以色列為戰爭付出的經濟代價 - 天天要聞

記者觀察丨從埃拉特港看以色列為戰爭付出的經濟代價

埃拉特港是以色列連接紅海的唯一港口,具有重要的貿易和戰略意義。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地區局勢迅速升級。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14.9萬輛車經由埃拉特港進口,而整個2024年,這個數字為0。埃拉特港空蕩蕩的碼頭,折射出了這場複雜地區衝突所帶來的經濟代價。記者:馮國芮 王卓倫 陳君清報道員:尼克·柯留辛...
盧秀燕祝江啟臣選台中市長心想事成,未正面回應是否參選國民黨主席 - 天天要聞

盧秀燕祝江啟臣選台中市長心想事成,未正面回應是否參選國民黨主席

中國國民黨籍台中市長盧秀燕5月12日出席豐原區多所小學活動中心興建工程聯合動土典禮,與有意參選下屆台中市長的藍營民代江啟臣同台。盧秀燕致辭時特別提到,明年要地方選舉,在座包括民代、里長都對台中市校園活動中心建設有所奉獻,明年有些人要爭取連任,有些要選縣市長,在此祝福大家心想事成。台中市教育局12日舉辦「...
台軍「海馬斯」火箭昨首次試射,專家:如同「移動靶標」難逃敗局 - 天天要聞

台軍「海馬斯」火箭昨首次試射,專家:如同「移動靶標」難逃敗局

5月12日,台軍「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在屏東縣九鵬地區完成首次實彈射擊。台軍此前向美國採購29套該系統,2024年首批11套已交付。有綠媒對此次試射大肆炒作,宣稱這是具備遠程打擊能力的「海馬斯」首次在島內公開實彈演練。然而,在實彈射擊過程中多次出現信號異常情況,台軍方對此稱是「增進排除故障能力」,引發群嘲。據...
印尼突發!「4名軍人、9名平民死亡」 - 天天要聞

印尼突發!「4名軍人、9名平民死亡」

據路透社5月12日報道,印尼軍方官員對當地媒體說,印尼西爪哇省12日在處理過期軍用彈藥時發生爆炸,造成13人死亡。這是該國一年多來發生的第二起涉及過期彈藥的事件。據報道,軍方發言人克里斯托梅·西安圖裡告訴印尼羅盤電視台,遇難者中有9人是平民
高光時刻牽動世界目光,三大喜訊見證中國崛起新征程 - 天天要聞

高光時刻牽動世界目光,三大喜訊見證中國崛起新征程

中國,牽動世界目光。近日,重磅喜訊傳來,神州大地洋溢著喜悅氛圍,民眾心中滿是歡欣鼓舞,恰似新春佳節般的熱鬧與歡騰。三項重磅喜訊成果,不僅深刻影響國際格局,更彰顯中國智慧與擔當。5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聯合發表《關於進一步深化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