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視角:南京事件三十萬人死亡是不可能的,中國在欺騙世界

2024年04月08日20:45:14 軍事 1631

殺人比賽、無差別轟炸……1937年冬天的南京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摧殘。這座六朝古都歷經千年滄桑之後再次經歷摧殘,老百姓們也經受了非人的待遇。

在這段時間裡,日軍的某些極端行徑被記者記錄下來,成為研究這段歷史的重要依據,但因史料不全,日本國內至今仍對這場大劫難的一些方面存在爭議。

1937年9月,日軍空軍部隊開始在南京周邊地區執行轟炸任務,南京地區從這時開始便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1931年11月,日本陸軍航空部隊接到命令「戰略攻擊的實施屬於破壞要地內包括政治、經濟、產業等中樞機關,並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襲市民,給國民造成極大恐怖,挫敗其意志。」

在這樣的命令下,日軍部隊在南京城內進行無差別進攻,給當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威脅。事後在統計這段時間慘遭殺戮的人數的時候,各方出現了不一樣的意見。對於當年南京實際遇難的人數,一直以來都是中日雙方爭論的焦點,由於官方檔案多半遺失,人們只能從其他間接檔案中推測實際遇難人數和損失大小。

日本視角:南京事件三十萬人死亡是不可能的,中國在欺騙世界 - 天天要聞

中日問題研究員松尾一郎

一、日本各方態度不統一,真真假假難以分辨

對於中國方面提出的: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者超過30萬人的結論。日本方面始終不予以承認,甚至還有一部分人直接否定日軍當年在南京地區進行過大規模的針對平民的屠殺行動。他們認為屠殺不過是戰爭中發生的少數不可避免的人員傷亡,並非出於日軍的本意,這些軍國主義者大膽宣稱南京大屠殺是出於政治宣傳目的而捏造出來的歷史。

對於在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人數,日本方面始終堅持沒有達到中國所說的30多萬人次。日本歷史界長期認為當時的日軍在南京殺死10萬人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但是這一理論卻並沒有被多少外國學者所接受。

相比於中國「南京大屠殺」的命名,日本將當年南京軍民的種種遭遇稱之為「南京事件」。相比於中國定義的「屠殺」,日本的「事件」似乎更加輕描淡寫。

從這方面來看,日本方面在這件事情上並不認同中國所說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根據日本方面提供的證據可以看出,1937年12月1日日軍開始進攻南京後,接到的命令是「殺掉全部俘虜!」

隨後日軍在南京城內大開殺戒,僅在進攻南京的時候就俘虜中國士兵14777人,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定為57400餘人,其中包括了教導總隊和平民俘虜57000多人。

與此同時,日軍在南京的種種作為都是在日本國家政府高層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以朝香宮為代表的主戰派官員為日軍在南京的種種行為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對於該事實,日本方面並沒有否定其存在,許多日籍老兵都承認南京大屠殺的存在。但是在遇難人數上,日本卻始終咬定並沒有達到中國方面認定的30萬。

日本視角:南京事件三十萬人死亡是不可能的,中國在欺騙世界 - 天天要聞

做脫敏處理!本文圖片都是最最最溫和的!

對於當年南京的遇難人數,日本各方面給出的結論也並不是統一的。日本著名學者藤原彰、小野賢二等人經過研究認為被屠殺人數為15萬至20萬,大屠殺自1937年12月集體屠殺一直延續到1938年2月的小股屠殺,時間長達三個月。左翼社會黨、左翼背景的日本教職員等組織承認日軍當年在南京大規模屠殺的立場。但也有部分日本右翼民眾否認南京大屠殺。因觀點和政治立場不同,日本方面對於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有20萬以上、100000餘人、40000、數千、數百乃至於完全否定屠殺者等各種說法。

在《南京事件和史料批判》、《駁南京大屠殺是所謂「無稽之談」》等文章中,日本學者笠原十九司洞富雄、藤原彰、吉田裕、吉見義明等人認為當年南京大屠殺的中國遇難軍民至少超過了十萬人。後又有秦郁彥、崗村寧次等學者提出在南京大屠殺中有40000多名遇難者。但在日本內部更有影響力的是一部分學者否定歷史的觀點。

在日本有相當一批學者否定南京大屠殺的存在,甚至在之前的教科書中都沒有提到過該史實。日本修正主義者甚至認為「南京大屠殺」中最低的遇難人數僅有1萬人。如2017年8月11日在福岡市舉行題為「宣傳戰-南京事件:中國欺騙世界的虛假宣傳」,主講人為中日問題研究員松尾一郎。從這些來看,日本國內很多人認為「南京大屠殺超三十萬」是中國的虛假宣傳!中國在欺騙世界!

日本視角:南京事件三十萬人死亡是不可能的,中國在欺騙世界 - 天天要聞

二、中國:南京大屠殺中遇難人數超過30萬

對於1937年在南京發生的事情,中國方面將之稱為「南京大屠殺」。對於該事件爆發的背景因素,各方看法一致,就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的惡行。

南京大屠殺是指1931年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南京保衛戰中失利,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淪陷後,日軍部隊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的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也成為了侵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1945年日軍法西斯投降後,中國便致力於對一些重要方面的調查,「南京大屠殺」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命題。經過調查後,南京戰爭法庭彙集各方數據進行了公布。

當時中國方面經過對各種證據進行分析後預估遇難人數為30萬;日本學者對遇難人數的預估為少於20萬人,甚至更少。然而充分的史實證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南京大屠殺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陸軍在大規模侵略中國的同時持續派出大批部隊前往南京。從1937年11月開始,政府、軍隊、平民便開始陸續撤出南京城,這座在6月份還有將近102萬人居住的城市到12月只剩下50多萬居民。此外,1937年的南京城內還有大量從前線撤退下來的軍隊和難民,所以在1937年12月的時候南京城內至少還有50萬人。

日本視角:南京事件三十萬人死亡是不可能的,中國在欺騙世界 - 天天要聞

1937年12月1日,日本東京大本營下令向南京進攻。1937年12月8日,日軍全面佔領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1937年12月13日清晨,日軍攻入南京城,開始了長達40多天的大屠殺。當時進入南京城內的日軍約50000人,但只有17人負責執行軍紀律維持的任務。這50000人進入南京後,除了小規模地對南京居民隨時隨地虐殺外,還專門針對城內已經解除武裝的中國軍警俘虜進行若干次機槍射殺、集體活埋為主要手段的大規模「集體屠殺」。

進入南京城後,日軍的主要行動就是屠殺。1937年12月13日,《東京日日新聞》報道了一條關於兩名日本軍官「殺人競賽」的消息,日軍兩個少尉軍官向井敏明野田毅彼此相約「殺人競賽」。

「競賽」規則是:在佔領南京時,誰先殺滿100人為勝者。他們一路從句容殺到湯山,向井敏明殺了89人,野田毅殺了78人,二人均未滿100「競賽」遂繼續進行。

1937年12月10日中午,兩人再次相遇時彼此的軍刀已經砍出了缺口,向井敏明殺了106人,野田毅殺了105人,又因無法確定是誰先達到殺100人之數,於是重新比賽誰殺滿150名中國人。日本投降後,這兩個戰犯因在作戰期間連續屠殺俘虜及非戰中人員,以「實為人類蟊賊,文明公敵」的罪名在南京被執行槍決。

在佔領南京城的第三天,日軍在1937年12月15日一天時間內就將3000多名放下武器的中國俘虜在南京漢中門外使用機槍集中掃射,後負傷軍民與犧牲軍民屍體一同被焚化。

12月15日夜,9000多名中國平民、軍人被日軍押往軍營集中屠殺。與此同時,日軍還在寶塔橋、中山北路一帶分別屠殺了30000多人和200人。從中方掌握的證據來看,僅12月15日一天時間,日軍就在南京濫殺無辜超過40000人。

日本視角:南京事件三十萬人死亡是不可能的,中國在欺騙世界 - 天天要聞

1937年12月16日,日軍將躲避在南京安全區華僑招待所內的5000多名中國男女難民集中押往中山碼頭,用機槍射殺後,5000多具屍體被棄於長江毀屍滅跡。在這5000多人中,僅白增榮、梁廷芳二人於中彈負傷後躲在屍體中泅至對岸才免於一死。此外,在這一天里,日軍還在四條巷屠殺了400餘人,在陰陽營屠殺了100多人。

1937年12月17日,又有3400多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被日軍集體射殺。12月18日,日軍對從南京城內逃亡出來的57418名男女老幼進行了集中掃射,事後還將所有屍體進行了焚燒。此次屠殺僅有伍長德一人得以逃脫。同日,還有大方巷難民區4000多人被日軍射殺。

日軍在南京城內的種種作為毫不掩飾,幾乎所有惡行都有目擊者。《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日軍侵佔南京目睹記》等紀實性作品為考察歷史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據。

1937年12月28日,上海英文報紙報導侵華日軍在南京集體大屠殺中說:

「城內無辜居民的屍體鋪滿了街道。靠江邊的城門口,屍體堆成山,高及一米。汽車和載重汽車來來往往在屍體上面走過」。

1938年1月至5月間,《新華日報》刊發了十多篇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報道,其中3月9日的報道以「日寇在南京獸行」為題,系統揭露了日軍在南京殺、燒、淫、掠的野蠻行徑。

據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日軍集體大屠殺28案,19萬人,零散屠殺858案,15萬人。日軍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共有19萬人死於日軍28宗集體屠殺,15萬人死於858小股和零星屠殺,中國軍民遇難總人數超過30萬人。南京首都地方法院檢察處奉令調查敵人罪行報告書:被日軍集體屠殺294911名,任意殺害403名,炸殺203名,合計295517名。

綜上總總,日軍在南京犯下的喪失人類底線道德的屠殺惡行、暴行,遠不止三十萬中國軍民!勿忘!勿忘!勿忘!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