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自從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後,成為了國家實力的象徵,一度成為冷戰期間美蘇角逐的焦點。時至今日,核力量仍是全球軍事格局中的關鍵變數。近日,美國發布的《2023年中國軍力報告》披露了關於中國核彈頭數量的猜測,但面對這一尷尬的「點數」,我國的回應簡短而有力。
美方的最新報告聲稱,到了2023年5月,中國已經擁有超過500枚核彈頭,而且預計這一數字到2030年將會翻倍。這樣的爆料無疑在國際間掀起了軒然大波。特別是當比對去年11月份的數據,中國核彈頭數量似乎在一年之內增長了100枚。
但核彈頭的數量並不是軍力的唯一標準,美方還提到了中國正在發展的高超音速導彈、新一代轟炸機等先進武器技術。這無疑是在強調中國的軍事崛起。
而當我們放眼全球,會發現這種「恐慌」是不是略顯小題大做。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年鑒》的統計,美國和俄羅斯的核武庫數量仍遙遙領先,且還有大量的非部署核彈頭。而中國,相對於這兩個核大國,無論是數量還是威力,都顯得相對溫和。
中國一直是唯一一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這意味著,無論面臨怎樣的軍事威脅,中國都不會首先發起核打擊。這是一個強烈的和平信號,與那些持有並可能使用核武器的國家形成鮮明對比。
而在美國,它不僅保留了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策略,還試圖在各地部署戰術核武器,這是真正的核危險源頭。
面對美方的種種猜測和臆測,我國的態度始終堅定。我們始終奉行和平發展的道路,堅守防禦性的國防政策。而對於那些對中國有限核力量的猜測,我們只給出了一個簡單回應:「完全用於自衛」。
核武器不應成為爭論和猜測的焦點,它們存在的意義是為了保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成為爭霸的工具。當美國嘗試「點數」中國的核彈頭時,我們的回應雖然簡短,但足夠有力,也足夠明確。我們擁有核武器,但絕不會輕易使用,更不會成為他人威脅的對象。這是中國的態度,也是中國對於和平與安全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