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成島內最熱話題,百年未遭大型戰火的台灣認知很複雜

2023年10月20日20:23:05 軍事 1684

巴以衝突成島內最熱話題,百年未遭大型戰火的台灣認知很複雜 - 天天要聞

儘管巴勒斯坦地區距離台海有千里之遙,但這次的巴以衝突台灣島內帶來了很大的震撼。從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開始,島內輿論的關注點也跟風變化。這種情景與去年2月份俄烏衝突爆發時的場景有些類似。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近半個月來,島內輿論的風口變了,之前一直關心台海局勢,現在則一直關注巴以問題。台灣島內的專家們在做客島內網路節目中,談及的主要問題就是巴以,像兩岸都很熟悉的郭正亮、介文汲賴岳謙帥化民,張延廷等人,幾乎都在節目中公開討論巴以問題。

巴以衝突成島內最熱話題,百年未遭大型戰火的台灣認知很複雜 - 天天要聞

台灣島內很關注巴以衝突

(一)

島內的媒體、資深媒體人更是接二連三地在島內媒體上發表有關巴以問題的評論文章。對巴以問題如此關注,這一幕很容易令人想到去年2月俄烏開戰後的場景。當時島內媒體輿論也是對俄烏局勢進行了集中關注。

從去年2月24日至今,島內媒體輿論對俄烏衝突的關注點一共可以盤點為這麼幾個:其一,以一種旁觀者、看熱鬧的心態去品評時事。島內學者、專家會在網路節目中評析俄烏兩國的歷史、俄烏衝突爆發的原因、對雙方軍力做出相關闡述。同時還會對戰事的推進,戰事會向何處發展作出一定的預測。當然這些預測是否成真,那就是後話了。

畢竟俄烏衝突似乎也成了很多預言家的墳場。舉一個例子:俄烏衝突爆發之初,幾乎很多人都會認為戰事會在短期內結束,畢竟俄烏兩國給外界留下的軍力印象差距太大,甚至就連西方國家都這樣想。但令人意外的是,俄烏衝突延遲到了今天。

隨著後續俄烏戰事的發展,島內專家們還會繼續分析俄軍和烏軍的裝備,以及一些戰術使用。

其二,俄烏衝突給台灣地區帶來了什麼。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開始鼓吹「今日的烏克蘭,明日的台灣」。不過這都是無稽之談,二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島內媒體輿論、學者專家在分析俄烏衝突時還是會不自覺地把俄烏衝突往台海局勢上靠。例如俄烏衝突讓台軍方進一步打造所謂的「非對稱戰力」。退役的台軍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就經常在島內節目中鼓吹「非對稱作戰」,他認為,台灣不要再把錢花在戰機、軍艦、坦克上,這些武器都沒有用,最終都會被解放軍摧毀。台軍應該把錢用在那些小而精的武器上,如無人機、反坦克導彈、反艦導彈彈道導彈等。李喜明有一次還特別提到了烏軍無人機在戰場上的應用、「毒刺」導彈攻擊俄軍直升機,削弱俄軍的空中優勢等。

巴以衝突成島內最熱話題,百年未遭大型戰火的台灣認知很複雜 - 天天要聞

李喜明鼓吹「非對稱作戰」

除了直接軍事外,島內輿論還從更大的地緣軍事環境進行分析。例如,台海局勢與俄烏衝突將有著很大的不同,「烏克蘭模式」無法用於台海。原因很簡單,因為台灣就是一個小島,一旦解放軍收台,可以迅速包圍整個台灣島,即使美軍給台軍送一些援助,根本就運不進來。而台軍的武器裝備大多依賴於美軍,一旦東海岸被封鎖的話,台軍的武器很快就會消耗殆盡。

此外,島內媒體輿論還觀察美軍在整個俄烏衝突中的表現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一旦台海有事,美軍是絕不會直接介入的。因為風險太高,很難想像兩個有核國家會迎頭相撞。在俄烏衝突中,美國把支持烏克蘭喊破了天,但在直接派兵乃至建立「禁飛區」方面就是不吐口。甚至就連一些非常關鍵、敏感的武器,美國也沒有貿然給烏克蘭,而是根據時局的發展、時間的推移,通過「切香腸」的方式一步一步地給了烏克蘭。所以島內輿論從俄烏衝突中進一步認識到:台海有事,美軍不會來。

這些都是從軍事層面,島內輿論對俄烏戰事對台灣地區影響的討論。從政治層面談論俄烏戰事對台灣地區影響時,島內輿論分為兩派:一派是親綠名嘴,認為必須更加靠近美國,更加親美;另一派則是理性的聲音,他們認為,俄烏衝突之所以會爆發主要是因為俄烏之間沒有溝通渠道,衝突爆發之初,澤連斯基想給普京打電話都打不通。理性的聲音認為:兩岸同屬一家,與俄烏關係有著本質不同。所以民進黨當局應該與大陸溝通、對話,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兩岸之間出現誤判,防止意外事態的出現。

巴以衝突成島內最熱話題,百年未遭大型戰火的台灣認知很複雜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刻意製造兩岸對抗

(二)

這些都是去年2月份俄烏衝突剛剛爆發時島內出現的場景。而這次巴以衝突爆發後,島內的場景同樣也是如此。現在島內輿論關於巴以衝突的討論非常密集。例如,從10月7日至今,台灣《中國時報》幾乎每天都有相關的評論文章發出。例如,在10月18日,台灣《中國時報》以「巴以衝突,台灣的鏡子」為題發表了一篇文章;10月19日,台灣《旺報》發文稱,台灣地區要避免淪為巴勒斯坦的命運,民進黨當局必須清楚,執意追求「台獨」,兩岸必將地動山搖。

從10月7日至今,巴以衝突已經持續了近半個月,島內輿論對巴以衝突的關注點同樣可以做一個盤點,關注點還是有兩個,與俄烏衝突的關注點很類似。其一:還是抱著一種看熱鬧、旁觀者的心態去關注、品評巴以衝突的進程。例如,在評論美國為何要派兩艘航母前往以色列附近海域時,台軍前退將張延廷表示,這不是為了打仗,更不會要自己下場,而是要威懾其他力量下場;在談到布林肯因巴以局勢訪問沙特被晾了很久時,郭正亮則表示:布林肯完全是自作自受。他一跑到以色列,就公開說自己是猶太人,會堅定地和以色列站在一起。當他跑到其他阿拉伯國家時,別人能給他好臉嗎?

在評論究竟是誰炸了加沙醫院時,中天節目的時事評論員、島內前官員介文汲則表示:拜登低頭念稿就是一個玄機。拜登說這話的時候,口語很模糊,這應該是他的幕僚給他寫的。拜登似乎是諱莫如深。

現在對巴以局勢問題的討論在島內非常熱,兩岸問題專家趙春山在做客「少康戰情室」時也是情不自禁地談到了巴以問題,趙春山可是兩岸問題的專家,對台海局勢有著很細微的洞察和預判。現在他也開始談一些巴以問題,足以證明這個話題在台灣島內很熱。

巴以衝突成島內最熱話題,百年未遭大型戰火的台灣認知很複雜 - 天天要聞

巴以衝突已經成了島內熱點話題

第二個關注點就是巴以衝突對台灣地區影響和警示。島內輿論總結的幾個警示點共有這麼幾個。

朱立倫對台灣民眾發出的警示:巴以衝突造成的慘狀就是「兵凶戰危」。這一點需要特別闡述一下,雖然朱立倫說這話有選舉的考量,因為國民黨一直抨擊民進黨弄得台海局勢很緊張,造成了一種「兵凶戰危」,而台灣民眾承平日久,自然不希望衝突發生在自己身邊。所以在國民黨看來,只要宣傳台海「兵凶戰危」,讓台灣民眾真切感受到「兵凶戰危」的存在,自己的優勢就會出現,要讓台灣民眾相信:投給國民黨可以為兩岸帶來和平。如此一來,選票就踴躍到了國民黨手中。

不過朱立倫的話也凸顯了另外一點:雖然台灣民眾嘴上喊出「台海和平」,但到底台灣是幸運的,他們已經有近百年沒有經歷過大的戰亂,這句話並不誇張。

可以這麼說,台灣民眾確實承平日久,長久、和平的生活讓台灣民眾失去了對兵凶戰危的警覺。去年8月,佩洛西竄台引發解放軍鎖島軍演,當時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台灣海峽,甚至島內的很多外資準備撤離。但台灣民眾卻依舊有些看不清。用趙少康的話講,台灣可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全世界都認為台海快開戰了,台灣卻依舊老神猶在,島內依舊歌舞昇平、絲毫無感。

巴以衝突成島內最熱話題,百年未遭大型戰火的台灣認知很複雜 - 天天要聞

台灣很幸運,承平日久

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之下,雖然民進黨當局把台海搞得「兵凶戰危」,外界輿論都認為台海是最危險的地方,但大多數台灣民眾依舊無感。這也是為何民進黨推出的激進「台獨」分子賴清德的民調始終穩固,并力壓國民黨和柯文哲的一個重要原因。總之無論國民黨怎麼喊台海「兵凶戰危」,賴清德的基本盤依舊很穩固,而且持續穩居第一。

總之台灣是很幸運的,這種幸運讓台灣根本不清楚到底什麼才是「兵凶戰危」。而真正的「兵凶戰危」,他們已經百年未見了。這次朱立倫用巴以衝突的慘狀告訴台灣民眾:這就是民進黨要給他們帶來的狀況。至於說台灣民眾這次是否會動容,是否能夠清楚了解民進黨的「台獨」會給他們帶來什麼,這就需要後續觀察了。

(三)

除了「兵凶戰危」外,台媒還從政治用巴以衝突的例子對台當局發出了警告。10月19日,台灣《中國時報》在「兩場殘酷衝突給台灣的警惕」一文中寫道:巴以衝突、俄烏衝突看著離台海很遠,與台灣沒有任何關係,但它卻有一種高度的啟示與警惕作用。敵意、對抗終有一天會發生質變,演化為戰爭和衝突,台海發生的衝突的概率從未消失,台灣應該明白,如果兩岸敵意螺旋加劇,台灣終將付出代價。

台媒表示,美國可能性地介入台海一直被台當局視為一個保護層,當然美國也是經常向台灣高喊:對台灣的支持會堅如磐石。但台灣地區更應該看到的是現實是:同以色列和烏克蘭相比,美國給予台灣的援助簡直不成比例,堪稱九牛一毛。即使台灣自己花錢買的武器,美國人也是一再延遲交貨。

巴以衝突成島內最熱話題,百年未遭大型戰火的台灣認知很複雜 - 天天要聞

台媒給台灣發出的提醒

雖然巴以衝突與兩岸關係有著本質的不同,不能隨便類比,但台灣應該從巴以衝突中看到「戰爭造成生靈塗炭」的教訓。蔡英文上台7年多,搞了7年多的兩岸對抗,並在台灣島內操弄「抗中保台」,妄圖增加島內社會對大陸的敵意,這種敵意已經持續了7年多。現在民進黨當局最應該做的就是要推動兩岸溝通、對話,防止誤判,這種敵意如何再累積的話,總有一天會出事。

而台灣《旺報》則在「台灣地區避免淪為巴勒斯坦」的文章中表示:巴以衝突充分展現了以色列在美國人心中的重要性。現在美國已經把很大一部分軍力重新派到了中東。顯然目前在美國心目中,巴以局勢才會重中之重。從某種意義上講,它甚至比台海局勢更重要。因為以色列在美國有強大的遊說集團,而台當局沒有。

現在大陸的軍力取得了長足進步,雖然美國人一直在炒作大陸「武統」,但現在「武統」並未進入大陸的時間表,現在大陸開始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目前兩岸短時間內不會有衝突爆發的危險。但民進黨更應該記住:如果繼續追求「台獨」的話,台海局勢勢必會地動山搖。如果台當局真的追求兩岸和平的話,除了承認「九二共識」外,還應該加入大陸的「一帶一路」,參與大陸向世界提供的共同發展機遇,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不過從島內的氛圍以及民進黨當局「抗中親美」的操作看,台灣《中國時報》、《旺報》提的建議,估計很難實現。

除了政治層面外,在軍事層面,台灣地區主要得到了兩點結論。其一,台媒認識到,台灣根本無法對抗解放軍的「遠火」部隊,未來解放軍收台時,「遠火」部隊將對給台軍造成非常大的威脅。

巴以衝突成島內最熱話題,百年未遭大型戰火的台灣認知很複雜 - 天天要聞

台媒特別關註解放軍的「遠火」部隊

在這次的巴以衝突中,一向被外界高度推崇的「鐵穹」系統被破了。短時間內,數以千計的火箭彈密集砸向以色列,以色列雖然部署了很多套「鐵穹」,而且號稱本國境內的防空密度很高,但在密集攻擊面前,「鐵穹」有心無力,敗下陣來。

這一點給台灣地區的印象很深。台灣《中國時報》在「頭條揭秘」專欄中就提到:對付解放軍密集的「遠火」攻擊,台軍有完全抵禦的把握嗎?

解放軍的「遠火」射程可以覆蓋整個台灣島,它比哈馬斯的火箭彈打得更遠、威力更大、精準度更高,發射更加密集。台當局此前從美國採購了大量的防空系統愛國者幾個系列基本上都部署在了台灣島,但如果解放軍發起密集「遠火」攻擊的話,台軍防禦系統能擋得住嗎?

這一疑問可是給台軍出了一個難題,在密集「遠火」攻擊面前,台軍根本毫無招架之力。

其二,邱國正在被問到有關巴以衝突的問題時,他表示台軍方已經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來研究這次的巴以衝突。當談到對台軍的啟示時,他表示,最大的感觸就是情報工作一定要做及時。

誠然,這次以色列摩薩德的情報工作確實做得很失敗,哈馬斯的戰術欺騙行動取得了成功,以色列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而且遭遇了重大損失。所以邱國正認為台軍應該加強情報工作的力度,這並不意外。

不過邱國正所說的「情報工作」提了一個醒:台軍會如何加強情報工作呢?顯然,還是有求於美國,與美國在情報體系內建立更深度的接觸。之前台軍方突然提到解放軍的「遠火」部隊,台軍退將蘭寧利就開始質疑:台軍沒有能力偵察到解放軍「遠火」部隊在福建沿海的調動,一定是美國人給他提供的情報。當時蘭寧利還特別提到:其實美台在私底下籤署了很多協議,只不過這些都是保密性的,除了美台雙方外,外界都不清楚這些協議。

巴以衝突成島內最熱話題,百年未遭大型戰火的台灣認知很複雜 - 天天要聞

邱國正認為,應該加強情報工作

從這一點看的話,估計未來美台會在私底下進行更多的情報體系勾結。這一點很值得警惕。

對台灣而言,這次巴以衝突給他們帶來最大的啟示應該是和平的珍貴,搞「台獨」、搞對抗是沒有出路的。台灣已經幸運了百年,如果還想再繼續幸運,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回歸。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邀請印度入伙,聯手打造第六代戰機 - 天天要聞

日本邀請印度入伙,聯手打造第六代戰機

據消息稱,日本正式邀請印度加入英意日主導的第六代戰機GCAP項目,擺明了要拉印度上車對抗中國。但這事兒可沒那麼簡單——印度要是真摻和進來,不光得掂量400億美元的賬單,還得應付俄羅斯的醋意、巴基斯坦....
先停火還是先談判?俄烏再陷兩難困局 - 天天要聞

先停火還是先談判?俄烏再陷兩難困局

近期,烏克蘭與俄羅斯雙方分別就停火與恢復談判發出積極信號。但是圍繞停火、談判的先後順序,俄方與烏方的態度截然相反。俄總統普京11日凌晨表示,俄願恢復與烏直接談判,談判期間可能會達成新的停火協議。但按照烏方11日的最新回應,烏方堅持先實現停火
台自製潛艇船艙進水,港口測試一拖再拖 - 天天要聞

台自製潛艇船艙進水,港口測試一拖再拖

台灣首艘自製潛艇「海坤號」原定4月海試,結果連港口測試都沒搞定——管道三天兩頭爆裂,船艙瘋狂進水,4000多項檢查只完成不到10%。 台當局嘴上說「11月準時交付」,但連美國顧問團隊都撂挑....
埃及軍官坐進殲10S,外媒議論紛紛 - 天天要聞

埃及軍官坐進殲10S,外媒議論紛紛

埃及軍官居然坐進中國殲-10S后座參加聯合軍演,這畫面被央視高調放出,明眼人都懂——開羅這是在給買中國戰機鋪路啊! 要知道埃及可是美國鐵杆盟友,每年白拿13億軍援,現在卻對中國的殲-10C....
巴基斯坦:聲聲感謝,道不盡中巴深情厚誼 - 天天要聞

巴基斯坦:聲聲感謝,道不盡中巴深情厚誼

最近,只要打開社交媒體,你准能刷到巴基斯坦民眾感謝中國的視頻。那一個個畫面,一句句真摯的話語,真的特別打動人。不管是街頭巷尾的普通老百姓,還是政府官員,巴基斯坦從上到下,都在發自內心地說:「謝謝你,中國!」這到底是為啥呢?背後藏著的,是中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