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八路軍中有一位非常英勇的戰士,他就是呂俊生。
每次與日寇作戰的時候,呂俊生總是帶頭衝鋒,他在一次白刃戰中,連著刺死了27個日寇,戰功卓著的他,曾被評為一等戰鬥功臣。
呂俊生的英勇事迹,在抗日戰爭時期名聞全軍,可是這樣一位戰鬥英雄,為什麼在新中國成立後,卻像消失了一般?
呂俊生於1907年,出生在河北邢台市前青峪。因為家庭條件不好,他13歲就開始做學徒。多年的艱苦生活,磨礪了呂俊生的意志,鑄就了一個頑強,而又勇敢的呂俊生。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北上抗日的八路軍隊伍進入了太行山,然後呂俊生就加入了八路軍一二九師。
呂俊生參軍後,作戰非常勇敢。1938年7月,參加山東夏津戰鬥時,呂俊生直接衝進日寇陣地上,他不畏懼日寇人多,拿著刺刀就對準日寇猛刺。
在那場戰鬥中,呂俊生一個人就刺死了27個日寇,他也因此在八路軍中揚名。
因為呂俊生具有較強的戰鬥作風,於是組織上就準備將他培養成指戰員。
他通過在一二九師的隨營學校學習後,成為了一名連長。
在後來的戰鬥中,呂俊生依然是作戰勇猛,在一次戰鬥中,他一個人就殺死、殺傷日偽軍60多人。
在1940年的百團大戰期間,在攻打高邑縣的戰鬥中,因為敵人的碉堡阻礙了部隊的衝鋒。呂俊生冒著被敵人射擊的危險,直接衝到敵人碉堡前面,從碉堡的射擊孔中,一把就將敵人的機槍搶了出來。
除了作戰勇敢外,呂俊生在部隊行軍的時候,經常一個人攜帶幾個人的行裝。每次有任務的時候,他都是主動承擔最艱巨的任務,完全不計較個人得失。
呂俊生雖然作戰勇敢,但是他的身體也是肉長的,因為多次負傷,到解放戰爭的時候,他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於是他從前線部隊退了下來,先後在冀南軍區機械處、軍區補充團、軍區獨立營、軍區工業部任職。
呂俊生在部隊服役期間,最高職務做到了副營長。在1950年的時候,還被評為了全國戰鬥英雄。
新中國成立後,呂俊生從部隊退伍,回到了農村參加建設,所以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呂俊生也就無緣授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