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福建艦航母的最後一道防線,萬發炮1130居然打不了一萬發,甚至在連發十幾秒後就會啞火,這究竟為什麼?在如此明顯的「缺陷」下,1130萬發炮真的能夠成為福建艦防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事實上,想要搞清楚萬發炮的實際作用以及實際作戰效果,那就得從航空母艦的整個防禦體系以及萬發炮的主要防禦任務開始說起。接下來就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啞火的背後,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關鍵?
現代航母的防禦作戰體系
首先是現代航母的防禦作戰體系,通常分為三層防禦體系展開。第一層為外防區,也叫作縱深攻防區,一般是在距離航空母艦200-400公里外的範圍就要開始針對性的對外展開防備打擊工作。在這個範圍區間內,現代航空母艦會通過對空搜索雷達以及航母艦載機和巡航導彈等等,攔截敵軍隊友可能對航母構成威脅的進攻武器。在奪取艦隊制空權以及航母制海權等方面,同敵軍展開較量。
第二層則是中防區,也被稱為區域防禦範圍。在距離航母45-200公里的範圍內,通過預警機、偵察機以及相控陣雷達的部署,攜帶各種導彈,發揮各自本領,保衛航空母艦的安全。一般情況下來說,當戰鬥發生在中防區時,就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雙方火力持續不斷升級,從武器的性能、火力以及數量等方面一較高下。偶有漏網之魚突破這層防線,防禦任務才會交到內防區手上。
這一層內防區同時也被稱之為點防禦區,1130近防炮的防禦任務,也在這個時候展開。至於為什麼在發射不到一萬發的情況下就會啞火,卻依舊能夠肩負航母防護重任,原因之一就在於此。原本外防區和中防區的全方位戰鬥比拼,到這裡已經成為某一個點的突破。1130只要能夠防止這些進攻點的打擊,也就算是完成了戰略任務。因此,哪怕僅有十幾秒的實際戰力,也同樣不容小覷。
1130近防炮的發展
當然,在1130近防炮的防禦任務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這十幾秒的防禦時間,是否能夠有效防止敵軍相關武器的突進?有關這一點,那就要從1130近防炮的發展開始說起。自從我國立志成為海軍強國後,近防炮的發展便被提上了日程。在無數科學家和軍工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國家也終於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研發出國產630近防炮系統。
儘管從現代眼光來看,這種近防炮還有不少的缺陷,可630近防炮的出現,無疑為中國近防炮的未來帶來了無限可能。此後,國產近防炮系列不斷升級,從730型近防炮一直到1130型近防炮,中國成功走到了世界前沿。對比早期國產的630近防炮,1130近防炮平均每分鐘發射高達11000枚炮彈的恐怖數據,真正做到了「彈如雨下」。這款近防炮,不僅是中國最強,同時也是世界最強。
至於能不能完成十幾秒內的防禦任務?答案也很簡單。在高壓氣源驅動、電機發射以及大閉環火控系統的支持下,1130近防炮憑藉超高速射擊的能力,完全能夠將當前世界範圍內絕大多數來襲導彈輕鬆攔截。無論空中、水面還是水下,也都逃不過先進雷達的偵測。中國科學家們就曾經給出結論,從理論上來講,這款近防炮完全可以攔截四倍音速的導彈,攔截效率更是高達96%。
試想一下,面對如此堅固的防禦體系。好不容易突破了航母外防區以及中防區的漏網之魚,真的還有能力擊潰已經做好準備的1130近防炮?特別是每秒鐘密集發射166發炮彈的前提下,哪怕只能堅持十幾秒的時間又如何?作為福建艦的最後一道防線,這十幾秒的時間,完全足以應對一切來犯之敵。尤其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幫助下,所有襲來的導彈都幾乎不會再有「僥倖」出現。
現代導彈的進攻時間
可即便如此,倘若敵軍趁著我軍1130近防炮啞火的時候發動進攻怎麼辦呢?關於這一點,大家需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這十幾秒的時間並不是完全無法改變,而是為了適應現在戰爭所作出的最好安排。且不談敵軍根本不清楚我軍近防炮什麼時候啞火,只要將炮管檔位射速降低,便不用擔心過熱所造成的啞火問題。如此一來,敵軍想要投機取巧的進攻模式,自然會變得毫無價值。
至於連發十幾秒後便會啞火的問題,人們也完全不必擔心。要知道隨著現代各國海軍對戰艦防禦體系的不斷強化後,各大海軍強國的反艦導彈突防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特別是中、美、俄三大強國,通過對超音速反艦導彈的不斷強化過後,末端突防速度早已來到了2-3倍音速之間。如此瘋狂的進攻速度下,留給近防炮的反應時間,一共只有7-8秒之間。
因此,十幾秒的開火窗口,即是1130全速防禦的極限,同時也是做出防禦的時間。若是超過這個時間限度後,1130近防炮還是沒能防止敵軍的進攻。那麼即便1130近防炮依舊能夠射出火力,又有什麼意義呢?由此可見,無論是從福建艦作為航空母艦的整體防禦體系來看,還是就近防炮的實際效用而言,1130近防炮所負責的最後一道防線,都完全不用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