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手工生產開始轉向機器生產,這裡成為了美國工業現代化的起點,工業產出開始超過歐洲國家的總和。20世紀初,美國就已經成為了全球製造業產值最高的國家,掌握了製造業的核心技術。在如今,美國的工業水平仍處於世界前沿。
以至於國際上流傳著一個說法:一旦戰爭爆發,美國的工業能力能在分分鐘之內造出數量上百的航空母艦。這種說法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美國里根號航空母艦)
美國的工業
美國的工業水平,從機械化時期一直持續到第四次工業革命以及現代化的今天,始終處於世界前沿,並在各個領域都能夠不斷地引領著全球的技術創新。但其實近年來,美國的造船業已經大不如前了。
(美國造船業)
美國造船業衰退的起點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美國政府為了將市場化改革普及開來,將政府對造船業的財政補貼給取消了。
在此之後,美國的造船業可以說是一落千丈,直到如今仍然萎靡不振。在美國造船業衰退的同時,日本造船業迅速崛起,並擠佔了美國的國際市場份額。
(日本造船業)
時至今日,美國能夠製造軍艦的造船廠只有四家,還都創立於上個世紀。
這些造船廠長時間缺乏維修,機器老化,生產效率不高,已經無法滿足海軍軍艦的需求了。造船業落後以及資金匱乏又導致了人才流失。發展至今,美國能夠建造航母的造船廠只剩下紐波特船廠這一家。
(美國紐波特船廠全景)
紐波特船廠數量不足的船塢和始終缺乏的資金鏈已經難以再滿足航母建造的要求。
要知道航母建造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巨大工程,在建造途中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產業,需要上百家企業一起配合建造,但美國早已將大量的民用造船行業都轉移到了國外。這就導致了美國航母的建造能力一再下滑。
(美國「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
美國航空母艦的價值
但這仍然改變不了一個事實——美軍的航空母艦最讓世界各國關注,因為這代表著美國的軍事力量和工業水平。
截至目前,美國航空母艦的建造數量為198艘。美國造航母最多的一年,這一年美國造出了50艘。並且,僅僅二戰期間美國參與的四年期間就建造了135艘航母,也就是說平均一周時間美國就能夠建造出一艘航母。
(影視劇里二戰期間的美軍)
在二戰期間美國都能夠如同「下餃子」一般建造如此多的航母,那麼在軍事力量和工業水準都遠超從前的今天應該速度更快了吧。但從實際出發,發現結果恰恰相反,美國對航母的建造速度和能力比起從前是在大幅度下降的。
(正在建造中的美國航空母艦)
美國的工業水平遠超從前,航母建造能力反而下降了。這聽上去似乎很矛盾,但事實就是如此。美國的工業和科技水平都在飛速發展,從而導致美國如今的航母和二戰時期的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二戰期間的美國航空母艦)
二戰期間美國的航母只能算作是一個「大貨船」,和現代社會的航母意義並不相同。當時的航母主要用於運送貨物,噸位體積也很小,建造起來十分容易。
美國當年建造的幾十艘航母裡面最大最重的也不到30000噸。且由於美國海洋運輸業發達,將擁有的大型郵輪和商船稍加改造就能夠當航母用,這才有「下餃子」式造航母的出現。
(美國航空母艦)
而現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可就不一樣了,建造難度係數大,工程技術要求高,耗費資金多,不再是當初那個大船改改就能用的「航母」了。
就好比美國的航母「福特」號,美軍從設計建造到完成一共花費了15年。
(美國航母「福特」號)
美軍的航母數量目前維持在了11艘,給航母配編是海軍戰鬥力的主要來源,而這些資金高的難以想像。
僅一艘航母裸艦的造價就能高達70-300億美金,配套設備至少40億美金,航母上的艦載機也要至少50億美金,如果再加上護衛艦和驅逐艦等,造價直接超過300億美金。
航母開始投入戰鬥之後,資金更是難以想像,還需要加上之後的日常維護等雜七雜八的費用。
(美國驅逐艦)
最後,對美國來說最致命的在於,美軍如今的11艘航母建造時間為上世紀七十年代,而使用壽命只有30-50年。這就表示,美軍的服役航母將會在未來幾年內大規模退役,同時美國想要大規模地建造新的航母也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挑戰。
(上世紀美國退役航母)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日益創新,以及各個國家的不斷改革發展,美國海軍的輝煌已經不復存在。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美國想要在如今重現二戰期間「下餃子」的局面是完全不可能的。美國在不久的將來如何應對這些工業上出現的困難也是十分值得大家去關注的。
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軍事力量和工業技術的集中體現,美國日益衰退的工業水平和目前面臨的窘境,已經表明了世界各國力量的排序或將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