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將軍的指揮下,接連取得勝利,將美軍逼退到三八線之後。
隨即美軍動用空中力量, 派出B-29戰略轟炸機,瘋狂轟炸我軍後勤補給線,讓我軍蒙受巨大損失。
但不久也出現了轉機,中國空軍在接連幾次戰役中以零傷亡的代價將美國多架轟炸機擊落。這令美軍感到尤為震驚。美國總統杜魯門更是聲稱,中國在短時間內成為了一個空軍強國。
一封解密信件
中國空軍在短時間內得以快速成長,幾乎是在一瞬間就能夠和強大的美國空軍抗衡。其背後緣由,直到1992年的一封解密信件被寄往美國眾議院後,才被世人所知曉。
寄件人就是葉利欽,也就是俄羅斯的第一任總統。在蘇聯解體後,他披露了許多蘇聯的機密文件。
葉利欽在信中聲稱,朝鮮戰爭(即抗美援朝)時期,蘇聯空軍擊落了1309架美軍飛機,而自己只損失了335架飛機和120名飛行員。當然,葉利欽的說辭有誇大的成分,想向美國炫耀一下曾經的實力。而事實上,在擊落的1309架飛機中,有300多架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功勞。
在朝鮮戰爭初期,朝鮮曾向蘇聯和中國求助,以抵抗強大的美軍。蘇聯認為這場戰爭對自己的影響不大,於是拒絕出兵援助。而中國與朝鮮緊密相鄰,屬於唇亡齒寒的關係。因而毅然決定出兵援助。
在決定出兵的同時,中方依然不遺餘力的「遊說」蘇聯,希望能夠爭取到其支持。
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不畏艱險的精神與強大的實力還是觸動了蘇聯,面對強大的美軍,毫不畏懼,在實力對比極為懸殊的情況下,還能將美軍擊退。
於是,蘇聯決定秘密援助中國人民志願軍。他們派出了蘇軍的151殲擊機師、28殲擊機師、50殲擊機師。在後方援助中國人民軍隊的後勤補給線。
之所以要秘密參戰,主要原因在於蘇聯不想和美國正面為敵。美蘇都是冷戰時期的超級大國。如果他們兩國正面對抗,則很可能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
於是,蘇方就要求。所有參戰的士兵都要換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裝。作戰用的飛機也要在塗成志願軍的標識。特別地,蘇軍還要求,作戰的士兵都必須說漢語或者朝鮮語。一旦被俘虜,就要立刻自殺。
如蘇聯空軍飛行員耶格力斯捷利馬赫在一次作戰任務中被美軍擊落,隨即降落在美軍的控制區域內。而這位戰鬥英雄則毫不猶豫地自殺了。
而這類悲壯事迹,在這場戰鬥中層出不窮。
美蘇的忌憚
其實,美軍通過種種跡象已經發現了戰場上有蘇聯人。
比如在擊落的戰機中,美軍發現飛機駕駛員長的既不像朝鮮人,也不像中國人,但是有蘇聯人的體征。此外,美軍也多次發現中國的飛機中坐著蘇聯人。
此外,雖然蘇聯曾命令飛行員在交流的時候不準用俄語,但是要求這些士兵在短時間內立刻熟練的使用一門外語顯然是不現實,更何況是在戰場上,這種極為危急的場合。所以,蘇軍之間用俄語交流的情況也被美國情報部門所獲取。
但是,美方卻也一直保持緘默,始終沒有直接對蘇軍是否參戰提出質問,原因在於美方同樣懼怕蘇聯。
當然,美國也意識到,蘇聯通過秘密參戰的方式進行支援,是因為他們只想打一場有限戰爭,而這也正是美國所希望的。
只要這一層窗戶紙不捅破,這場戰爭對美蘇來說,就是一場有限戰爭。但只有任何一方就這件事說破,則戰爭規模立刻就會上升為大國之間的直接對抗。
抗美援朝取得偉大勝利
於是,朝鮮戰場上形成了這樣一種局面。
明面上,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軍隊共同對抗強大的美軍。但暗地裡,各方其實都知道蘇軍也在戰場中。但由於各方考慮,不能將這件事說破。
因此,在戰術上,各方都有所調整。
在戰爭初期,美國空軍明確的知道他們的空軍力量遠比中國要強,因此在空中一直肆無忌憚,作戰飛機通常也不考慮防禦方面的事,通常只有轟炸機轟炸,也不派戰鬥機護航。陸地戰場上受挫後,美軍針對志願軍發起了「絞殺戰」,用飽和式的轟炸,瘋狂阻擊我軍的後勤補給線。這就導致我軍只能穿著薄棉衣服,吃著爛菜葉子和敵軍作戰。
而在蘇聯空軍參戰後,美軍就吃了不小的虧。在發現蘇聯也在戰場後,就改變了他們的作戰策略。
美軍發現蘇聯的飛機通常只在戰場後方防守,掩護物資運輸路線,不會到前線參與作戰。於是對之前的進攻方式就做了戰術上的調整,只要戰場上稍微有些不利因素出現,就會立刻撤退。等到蘇軍離開後,又繼續到戰場上騷擾中國志願軍。
這讓中蘇朝三方都感到叫苦不迭,好在我軍還是靠著強大的意志力,在戰場上築起了血肉長城,保障了我軍的後勤補給線,並在前線上重挫了美軍。
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是中國、蘇聯和朝鮮共同努力的結果。中國人民支援軍是其中的中流砥柱,而參與作戰的各國士兵都是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