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和對中國的壓迫,以及其對全球資源的搶奪,都是其軍事威懾力的顯著表現。在這場博弈中,只有在軍事力量上超越美國,美國才會重新面對現實,回到談判桌前。
中國近年來的發展速度之快,不論在科技還是軍事領域,已經對美國產生了強烈的挑戰。中國的北斗系統和天宮空間站的建立,甚至包括在航母建設上的成功,均證明了中國已經打破了對美國的依賴,讓美國的海上霸權漸失色彩。在珠海航展上,各式超音速武器的展現,更是讓全球震驚,這些只是序曲。
在4月14日,中國正式宣布在國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目標已經達成。這項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如今中國已經擁有了強大的「長矛」和堅固的「盾牌」,對於美國的軍事威脅,我們也敢於挺劍。
近幾年來,中國的軍事發展日益顯現,新型戰機、新型戰艦和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紛紛亮相,而許多人對中國的攔截武器了解不多。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解讀一下,「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的威力及其重要性。
提到「中段反導」,許多軍事專家都認為,它與「兩彈一星」同樣重要,是國家戰略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的大國競爭中,「中段反導」無疑具有「氫彈原子彈」的威懾力。
那麼,「中段反導」技術是什麼呢?「中段反導」技術是應對「洲際導彈搭載核彈頭」的威脅而生。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各國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可以達到上萬公里,並能實現高超音速飛行,實現全球範圍內的打擊。
對於「洲際導彈」的威脅,「反導技術」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洲際導彈攻擊目標需要經過三個階段:
首先是從起飛到進入大氣層之前,洲際導彈由零速度加速至預定速度,這個階段被稱為初級階段。
接下來,在衝出大氣層進入外層空間後,導彈會暫時熄火,按照預定的彈道向目標地點滑行,進入慣性引導狀態。在此過程中,洲際導彈需要克服大氣阻力和引力等因素的影響,並準確地朝著目標飛行。一旦進入外層空間,洲際導彈將進入超音速飛行狀態,以更快的速度飛向目標。
最後,在滑行到目標上空後,洲際導彈會重新點火,從大氣層中向下俯衝,直到擊中目標國的目標,這一階段被稱為「末段」。
在這三個階段中,初級階段也稱為初級反導,是攔截環節中最簡單且最容易的部分,因為這個階段導彈處於加速階段,飛行速度並不高。
末端階段,也被稱為末端反導,在此階段,導彈已經進入了你的領空,如果這個導彈是攜帶了多個彈頭的話,它就會分散開來,這個時候想要攔截,將會變得極其困難。
中段階段,導彈在大氣層之外進行高音速飛行,普通的攔截系統基本失效,除非使用外太空武器,但目前各國的技術尚未達到。與普通的反導技術不同,中段反導需要考慮地面雷達的能力,還需要依賴天基預警雷達的聯合反應。
目前看來,初級階段攔截是成功率最高的,但目前只有美國有能力將自己的反導系統部署在別國的門口,實現「初段反導」的全球霸權。即使是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也都是在導彈已經到達領空之後的「末段反導」技術。
因此,如果一個國家想要獨立展現威懾力,就必須發展「中段反導」能力。如果一個國家的反導能力能夠達到完全成功,那麼它將形成絕對的軍事霸權,他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進行打擊,並且其他國家無法攻擊他!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寧願冒險佔領烏克蘭,也不願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以免美國在烏克蘭設立反導系統。
美國依靠其「初段反導」的霸權,在全球舞台上耀武揚威了很長時間。中國要想超越美國,在「末段反導」上的攔截已經很難實現了,而在初級反導上美國也不會輕易讓步。中國唯有發展中段反導才有出路!這也是大家應該了解「中段反導」技術的重要性。
「中段反導」作為次選的攔截方案,理論上彈頭還沒有分離,攔截區域也不在本土上空,效率也是最高的,在這個區域攔截,和「初段反導」的效果差不多。中國在這項技術上的突破,成功地縮小了與美國反導系統的差距,這對於維護中國的主權至關重要。
並且,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個能夠成功實現中段反導技術的國家。目前公開的記錄顯示,只有中美進行了中段攔截技術試驗,但從實驗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的中段反導技術有後來居上的優勢。
據數據顯示,從2010年開始,美國共進行了20次中段反導技術的測試,失敗了9次,成功率只有50%左右。而中國雖然只有7次中段反導記錄,但成功率是100%,這顯示出中國在中段反導技術領域的強大實力。
總的來說,中國在軍事技術上的持續進步,特別是在反導技術上的突破,為中國在全球戰略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些技術的發展不僅顯示了中國科技的進步,也為中國的國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覺得在理的話,請動動小手點個「贊」以及「在看」吧!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