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瓜島海戰第一階段
奪回瓜達爾卡納爾島難於登天
受到聖克魯斯群島海戰「大捷」的鼓舞,裕仁天皇發出了指示:該島是日美兩軍激戰之地,亦是帝國海軍重要堡壘。希望我軍能夠儘快收復該島。
其實在私下裡,山本和他的參謀長宇垣已經得出結論:奪回瓜達爾卡納爾島難於登天。
陸軍一連三次嘗試都慘敗而歸,美軍的守備力量又在日益加強,第四次進攻怎麼可能成功?
而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百武的參謀長小沼大佐也不得不承認同樣的現實。
小沼一方面希望丸山師團已告覆滅的事實不要被美軍發現,否則美軍便會主動出擊,將島上日軍全部殲滅;
另一方面,小沼的建議是:想要消滅島上美軍,除非再派出一整個師團的兵力,加上重炮、坦克,以及大量彈藥、補給。而且,還必須從關東軍抽調陸軍航空隊的主力進行全力支持。
為了達到這個不切實際的目標,日軍只能夠咬著牙繼續往島上增兵。
田中賴三不屈不撓的「東京特快」設法在10月中旬以及11月的第一個星期將兩萬多名士兵運送上岸。
但是,兵力的迅速增加使得日軍更容易受到空襲和海上的炮擊,要想在叢林和山谷里隱藏兩萬多名士兵以及物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越打越強悍的「仙人掌航空隊」
「仙人掌航空隊」日復一日地攻擊他們的營地、據點以及補給點,朝那些可疑的地方扔炸彈,或者進行致命的掃射。日軍有的時候一天被空襲數十次,殘兵躲在林子裡面,連火都不敢點。
10月29日至30日晚,美軍也讓敵軍嘗了嘗艦炮轟擊的滋味。
「亞特蘭大號」輕型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對克魯斯角上的日軍營地進行了長達八個小時的炮轟。
五天後,「舊金山號」和「海倫娜號」巡洋艦向科里角的日軍據點開炮,把新堆放在那裡的物資全部炸毀了。在那裡臨時露營的日軍被迫撤入叢林。
由於飢餓和疾病,叢林里的部隊人數會逐漸減少。而此時日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人數大大增加,需要更多的糧食,但是後勤卻無法負擔。
1942年11月,美軍將日軍屍體從掩體裡面拖出來。
11月1日,范德格里夫特下令向西進攻,旨在攻佔第十七軍的指揮部 (靠近海岸,位於克魯斯角),繳獲敵軍最近在薩沃島卸下來的物資。
第5陸戰團的6個營在梅里特·埃德森上校的率領下,進行了這次艱苦的突襲,日軍丟下400具屍體,退到了波哈河對岸。
美軍的進一步推進被不斷運送上岸的日軍新的增援部隊牢牢頂住。
隨著時間的流逝,美軍在島上的力量不斷增強,陸空兩方面的優勢不可逆轉地偏向了美國人這邊。
一名被當地土著抓獲的日軍零式戰機飛行員,面對傳說中的「食人生番」,19歲的他恐懼無比。
日本的戰機要從拉包爾飛過來,漫長的航程(往返1200英里)耗盡了飛行員的體力,也降低了他們返回基地的可能性。
在極端情況下,日軍飛行員接到的命令是在日軍佔領的島嶼附近的海上迫降。而頗具黑色幽默的是,沒人敢保證他們能夠從迫降地點返回基地。
將軍,這次任務無異於自殺
11月11日-12日,美國海軍新到達的運輸艦隊正在瓜島海灘上爭分奪秒地卸載人員和物資。日本飛機一直在空襲,但是造成的傷害甚微。
11月12日上午,美軍發現了一支強大的日軍艦隊正向瓜島駛來,這是阿部弘毅少將指揮的日軍挺身攻擊艦隊,他的任務是:對亨德森機場展開炮擊壓制,阻止其飛機升空,保證運輸船隊安全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
日軍的「比睿號」戰列艦
阿部率領的艦隊實力強大:2艘戰列艦、1艘輕型巡洋艦、14艘驅逐艦(著名的祥瑞「雪風號」就在其中)。他們的任務主要還是為了掩護日軍最大的一支增援部隊——第三十八師團主力及其他增援百武的部隊,共約12000人,補給品約10000噸。
日本軍方打算只派出一支大型運輸船隊,將增援部隊一次性全部運上瓜島。這支船隊由11艘運輸艦與一些貨運艦組成,12艘驅逐艦為其保駕護航。
在前面開路的阿部艦隊對於美軍情況一無所知,滿腦子想的就是趁著天黑,溜到瓜島邊上把亨德森機場炸個稀巴爛,這樣第二天的增援部隊才能夠安全上岸。
而美軍對他們的意圖判斷則是:要麼是來炮擊亨德森機場的;要麼就是來襲擊瓜島附近海面上停泊著的美軍運輸船隊的——該船隊載有6000名士兵、105毫米和115毫米口徑榴彈炮、各式彈藥及口糧。
得知消息後,美軍火速讓6000名士兵全部登岸,運輸艦與貨運艦雖然還有三分之二的物資沒有來得及卸貨,但是也不敢久留,只能迅速南撤。
特納將軍將自己的巡洋艦和大部分驅逐艦交給卡拉漢將軍指揮,留下來與即將到來的日本艦隊作戰。
在沒有戰列艦的情況下,卡拉漢手下的13艘軍艦根本無法與日軍抗衡。但是他們如果能對敵軍造成一定的傷害,那至少可以讓島上的海軍陸戰隊員們不用再遭受一次14英寸重型艦炮的轟擊。
卡拉漢曾擔任「舊金山號」的艦長,乘員極為愛戴他,一直稱他為「丹叔」
按照計劃,金凱德將軍率領的艦隊將於次日抵達,以摧毀敵軍計劃登陸的大部隊。
知道日軍有戰列艦的美軍軍官無不面色凝重——「用幾艘驅逐艦和巡洋艦與戰列艦作戰,似乎有點滑稽。」
卡辛·楊是卡拉漢的旗艦「舊金山號」的艦長,他直言不諱地說:「將軍,此次任務無異於自殺。」
11月12日的午夜時分,卡拉漢將艦隊排成一列縱隊,悄悄地駛入了鐵底灣。這是一個漆黑的夜晚,陰雲密布,天空沒有月亮。雖然艦船間相隔不過500碼,但在如墨的夜色中,士兵們幾乎無法辨認出艦隊中的其他艦船。
阿部將軍壓根就沒有設想過夜戰的情況。畢竟美軍在這片海域沒有戰列艦,給巡洋艦幾個膽子也不敢前來挑戰。
日軍以「比睿號」和「霧島號」兩艘戰列艦打頭,六艘驅逐艦和一艘輕型巡洋艦進行掩護。為了防備魚雷攻擊,阿部將兩艘戰列艦以單縱列行駛,「長良號」輕型巡洋艦帶領「雪風號」、「天津風」號等6艘驅逐艦在前方排成半圓形警戒圈。
而在警戒圈的前方,「時雨號」、「朝雲號」、「五月雨號」驅逐艦做為左前衛;「夕風號」、「春雨號」驅逐艦充當右前衛。
日軍的「夕風號」驅逐艦
日軍的整個陣型,純粹就是為了防衛魚雷攻擊和炮轟亨德森機場,火炮威力最大的戰列艦被嚴密地圍護在中央,一旦遇敵,火力優勢反而發揮不了。
午夜過後,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群山已經隱約可見。日軍在島上的地面觀察員通過無線電報告稱,隆加角附近沒有發現敵艦的蹤影。
於是阿部決定展開炮擊,傳令兩艘戰列艦全部主炮都換為薄殼三式燃燒彈。
日軍漸漸顯露出行蹤。美軍的雷達上的光點顯示,敵軍位於西北方向,距離在2.7萬碼到3.2萬碼之間。
日軍似乎將艦隊分為兩個平行縱隊,分別由四艘和六艘艦艇組成,而卡拉漢正率領手下朝著兩支艦隊之間的縫隙駛去。 當雷達的探測距離降至1100碼左右時,美軍的瞭望員首次發現有模糊的輪廓在北部島嶼之間移動。
11月13日凌晨1點24分,「海倫娜」號發現日艦呈馬蹄形隊形,護衛著兩艘主力艦,便通過艦間通話向「舊金山」號報 告:「發現敵艦。接觸方位312至310,距離27000碼至32000碼。」為搶 佔T字頭,卡拉漢下令縱隊調轉航向,朝正北方向駛去。
混戰!激戰!死戰!
1點41分,打頭一艘驅逐艦「庫欣」號瞭望哨突然發現,兩艘日軍驅逐艦從黑暗之中陡然躥出,就在「庫欣號」的正前方!為避免相撞,「庫欣」號猛地左轉,不料卻給身後各艦帶來劇烈的連鎖反應。
美軍「庫欣號」驅逐艦
巡洋艦「亞特蘭大」號同樣急轉彎,後面「舊金山」號上的卡拉漢問道:「你在搞什麼?」
「規避我方驅逐艦。」巡洋艦艦長答道。
日艦艦橋上同樣亂作一團。發現敵艦後,阿部傳令「比睿號」與「霧島號」的炮手將燃燒彈換為穿甲彈。
除了另有任務在身的官兵,「比睿」號上全體乘員一齊出動,爭先恐後地將三式彈卸下,堆放在甲板上。黑暗籠罩著混亂的軍艦,每一分鐘都無比漫 長。敵艦隻須一發炮彈命中燃燒彈堆,「比睿」號便立即會化作一支巨型火炬。
突然間,天空的日軍夜間轟炸機投下了大量照明彈——這是為了給艦隊岸上的照亮目標。
漆黑的夜色被照明彈的強光撕破,美軍觀察哨毛骨悚然地發現,剛剛不知所蹤的日本艦隊就在美軍前方,雙方几乎已經混成一團了。
示意圖:同時發現對手——開火!
日軍艦隊似乎也是剛剛發現美軍,剛剛指向西南方向的炮口齊刷刷地迅速轉向,幾乎就在瞬間,雙方同時開火,海面頓時開了鍋,數十根水柱衝天而起。這場戰鬥迅速演變成一場混戰,艦船偏離位置,無差別地沖著敵軍開火。
1點49分,「比睿」號的探照燈刺破黑暗,照在前方約5000碼處的「亞特蘭大」號的艦橋上。美艦迅速作出反應,在「比睿」號面前打起十餘根水柱。「比睿」號不甘示弱,以14英寸口徑炮齊射還擊。重達1噸的炮彈打在「亞特蘭大」號上,擊毀艦橋,將以斯科特將軍為首的眾人全部炸死,只有一名參謀生還。
卡拉漢命令「單數軍艦向右開火,雙數軍艦向左開火」,但此時已經敵我難分。炮彈從四面八方飛過來,各艘軍艦向四面八方還擊,戰場不時被探照燈、閃光彈、炮口的火光、照明彈、曳光彈和艦船爆炸產生的黃色閃光照亮。
混戰
能夠看到的地方,都是在夜幕下燃燒和爆炸的艦船,兩支艦隊近距離亂戰,打得難解難分,堪稱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最為混亂的一場海戰。
美國軍艦也不敢保證自己擊中的就是敵艦,只能向看著像日本軍艦的任何目標開火。混戰中,日軍發射的一組魚雷,正中「亞特蘭大」號,幾乎把它炸得飛離海面。該艦隻能脫離戰鬥序列。
美軍的「亞特蘭大號」輕型巡洋艦。
美軍的艦船間無線電通話已過載且出現了混亂,因此並不是所有的戰艦都接收到了戰術指揮官下達的指令。驅逐艦們改變航向,以兩舷對著敵艦,擾亂了美軍的陣型。
凌晨1點 51分,卡拉漢下令暫時停火,想分清楚哪幾艘是己方的艦艇。但是所有的艦船都在各自為戰。
美艦的炮擊暫時停止了。「霧島號」則與另外至少四艘日艦一道,朝美軍旗艦「舊金山」號發射巨大的炮彈。
「瞄準大傢伙射擊!」卡拉漢對全體艦隻下令,「先打大傢伙!」
「舊金山號」往右轉向,與友艦分開了,結果發現自己正對著「比睿號」戰列艦巨大的14英寸口徑的炮口。
它率先開火併擊中了對方, 而「比睿號」的反應卻很遲鈍,可能是因為無法快速填彈。
隨後,美軍的幾艘驅逐艦也與這個龐然大物遭遇了。美軍的驅逐艦利用「比睿號」炮塔的俯仰角限制,瘋狂地衝上去近身搏殺。
「庫欣號」在距離「比睿號」1200碼的位置發射了六枚魚雷,可能命中了三枚。
隨即,「庫欣號」被探照燈照亮,附近的日軍軍艦同時向它開火,這艘驅逐艦被打得千瘡百孔,燃起大火,被遺棄在海面上
「奧班農號」(又譯「歐班農號」)也向其發射了三枚魚雷。「拉菲號」與「比睿號」高聳的艦首相距不過幾百碼,差點被這艘巨艦撞翻。它發射了兩枚魚雷,但是擊中「比睿號」的船體時未能引爆,緊接著它又向「比睿號」的艦橋射出幾發5英寸的炮彈。
美軍驅逐艦圍攻「比睿號」。
「斯特雷特號」在距離「比睿號」1000碼的地方向其艦橋發射了9輪5英寸的炮彈——總共36顆炮彈——顆顆命中。「斯特雷特號」從「比睿號」艦首前面僅500碼的地方駛過,近到足以清楚地看到衣服著火的日本水手在甲板上奔跑。
整艘「比睿號」變成了一片火海,爆炸聲此起彼伏,許多船員都從甲板上跳入海中,燃燒的殘骸紛紛落到周圍的船上。
這些勇敢的驅逐艦很快就付出了代價——「拉菲號」被重創,沉沒只是個時間問題了;「奧班農號」猛地轉向以躲避這艘友艦。「蒙森號」驅逐艦擊沉了日軍的「曉號」驅逐艦後,打開探照燈搜索其他敵艦,隨即暴露,在日本軍艦的集中攻擊下,喪失了戰鬥力,天亮的時候開始下沉。
美軍「奧班農」號驅逐艦。
「巴頓號」驅逐艦被一顆魚雷擊中,被炸成兩半,兩截船體朝不同的方向漂了一會兒,不出幾秒就都沉沒了。大約只有40名船員倖存下來,在它的殘骸和海面的浮油間奮力遊動。其中有些人被其他艦船碾過並淹死,有些人被落在附近的炮彈炸死或炸傷。
美軍「巴頓」號驅逐艦。
「波特蘭號」和「朱諾號」都被魚雷擊中,正竭盡所能駛離戰場。「波特蘭號」的舵和螺旋槳都已損壞,胡亂地轉著圈,但它還是設法向薩沃島南部受損的時雨級驅逐艦發射了幾枚炮彈。它一直在海面上轉著圈,直到第二天被一艘美國軍艦拖回圖拉吉島。
「海倫娜號」比多數友艦受損程度輕,向右舷外的所有陌生艦船開著火。
示意圖
「舊金山號」在戰場中心漂著,它已傷痕纍纍,但並沒有被擊沉,於是將船上所剩的所有彈藥一股腦地射向「比睿號」。
「比睿號」向「舊金山號」發射了幾枚大口徑的炮彈作為反擊,其中一枚擊中右舷的艦橋,炸死了卡拉漢將軍和他的大部分參謀。楊艦長和副艦長都身負重傷, 幾個小時後就去世了。
一名倖存的高級軍官來到駕駛室,發現一個活著的人都沒有,他開始尋找卡拉漢將軍和他的參謀,結果「發現他們都在信號台右側的一堆屍體中,顯然都死了」。
海軍少校布魯斯·麥坎德利斯是艦上總值日軍官,他開始駕船前往埃斯佩蘭斯角,將這艘遭受重創的巡洋艦帶離戰場。「舊金山號」的主炮 一輪又一輪地射擊,直到日軍的炮火使它再也無法開炮。
示意圖
凌晨2點,阿部的旗艦「比睿」號已身中數十發炮彈,只得向左轉向,在「霧島」號陪同下向北駛去。海戰持續時間不到半個小時,卻給鐵底灣海峽留下一片熊熊燃燒的艦船殘骸。
「亞特蘭大」號與兩艘驅逐艦正在逐漸下沉,脫離戰場的美艦之中,只有一艘未受損傷。而日軍方面,一艘驅逐艦沉沒,另一艘已經癱瘓在海面。 「比睿」號航速大幅度下降,在日出之前已經不可能逃離美國飛機的航程之外了。
黎明時分,晨光里呈現出一片駭人的場面。鐵底灣里到處都是燃燒的艦艇殘骸、石油和漂浮的屍體。
一艘艘廢船燃燒著漂浮在水面上,損毀的上層建築東倒西歪地斜插在海面上。很多艦艇的炮塔倒了,懸掛在船身上。幾百名倖存者身上浸滿了油污,緊緊抓住水面上的殘骸,大聲呼救。
小船在其中來回穿梭,將他們一一救起。除了極少數例外,水中的日本水手都拒絕接受救援,還有一些人寧願溺死,也不願被俘。有人看到「比睿號」冒著明亮的火焰,在幾艘小型艦 船的看護下緩慢地朝薩沃島北部駛去,它的船舵顯然失靈了。
「波尼號」的喬治中尉被派去搭救「亞特蘭大號」附近的倖存者——它的整個上層建築都被炸沒了,而且前部的三個炮塔已經被炸得一塌糊塗,就像破碎的雞蛋箱,其中夾雜著扭曲變形的 炮管。它的主甲板幾乎被水淹沒,船員們都茫然地擠在骯髒的殘骸中。
倖存者被登陸艇帶走了。一個爆破隊登上船,在輪機艙安放了炸藥。上午8點後不久,「亞特蘭大號」就沉沒了。
卡拉漢正面突入敵艦之中的選擇,使得亨德森機場免遭毀滅性的打擊,卻也付出數百條生命的代價—— 其中包括斯科特將軍,也包括卡拉漢自己。
而美軍的苦難尚未結束。
「海倫娜號」是美方所有參戰巡洋艦中受損程度最輕的,帶領6艘遭受重創的艦艇朝錫拉克海峽駛去。「舊金山號」嚴重受損,大家都認為它再也無法行駛了——有人從另一艘船上數了一下,它的船體上有26個彈孔。
倖存者舉行了倉促的儀式,為陣亡者施以海葬。
「朱諾號」船體已有一部分沉入水中,甲板上幾乎全是水。它只能以13節的速度前進,並且船舵反應遲緩。
美軍的「朱諾號」驅逐艦,艦身塗滿了防潛迷彩。
11時1分,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東部幾英里處,日本伊-26潛艇發射了一顆魚雷,擊中它的左舷,並引爆了它彈藥庫內的魚雷彈頭。爆炸的威力十分巨大,連站在「舊金山號」甲板上的人都被震倒了。
其他船上的人看到5英寸火炮的整個炮筒連同「朱諾號」大部分上層建築都被炸到了空中。一團巨大的黃色煙霧瀰漫在周圍,有幾分鐘人們甚至看不清它的位置。漸漸地,煙霧從海面上散去, 其他船上的人再掃視海面,卻再也不見「朱諾號」的任何蹤跡。
「沒有一根棍子、一根桅杆、一艘船或一個救生圈,也看不見一個人,」「斯特雷特號」的一名軍官回憶道,「我緊張地張望著,想看到一個腦袋,或者一具屍體;但隨著煙霧消散,我什麼也沒有看到。」
「海倫娜號」艦長吉爾伯特·胡佛眼見其他艦船身處險境,冷靜地決定讓特混艦隊的殘餘部隊繼續沿航線航行。後來軍官們說,他們不相信「朱諾號」上有人倖存,而且這種想法得到了數十名目擊者的認同。因此,這些軍艦沒有在現場留下任何救生筏。
事實上,「朱諾號」雖然沉沒了,但當時有120人沒有隨著船沉下去。他們依靠三條由救生繩連接起來的木筏,在海上漂流了五天,一個接一個地死去。
11月18日,十名倖存者被衝到聖卡塔利娜島的沙灘上。「朱諾號」幾乎全員遇難,死亡人數約700人,其中包括了著名的「沙利文五兄弟」。
斬盡殺絕的空中攻擊
黎明時分,金凱德將軍派出了大範圍的空中搜索部隊,結果一無所獲。於是他派遣自己的魚雷轟炸機中隊降落到亨德森機場,聽從范德格里夫特將軍指揮。
實力得到加強的「仙人掌航空隊」將怒火轉移到了漂在薩沃島北面的燃燒著的「比睿號」身上。這艘曾經不可一世的戰列艦被85顆炮彈擊中,還遭受了六七枚魚雷的攻擊。後部的炮塔已經被炸得粉碎,無力地懸掛在船的一側。
煙霧從它損毀的上層建築和前部炮塔中湧出。「企業號」上的「復仇者」魚雷轟炸機向「比睿號」投 下數枚魚雷,一顆擊中了左舷,一顆擊中右舷。
還有幾架來自亨德森機場的戰機也襲擊了這艘冒著濃煙的廢船。但它是一艘非常頑固的戰列艦。 到日落時分,「比睿號」不僅仍漂浮在 海面上,而且還在前進。
然而11月14日拂曉,海上卻不見了「比睿號」的影子,只有一片直徑將近兩英里的巨大油跡殘留在海面上——阿部判定這艘軍艦已經無法挽救,下令將天皇照片轉移到護航的「長良號」驅逐艦上後,水兵們自行將軍艦鑿沉。
對山本而言,損失一艘戰列艦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但這並不足以動搖他護衛11艘運輸艦登陸瓜島的堅決意志。
日軍鐵下心來,要讓亨德森機場「徹底癱瘓」。14日晚,又一列恐怖的「東京特快」來襲:巡洋艦及驅逐艦沿「槽海」全速南下,對機場持續轟炸37分鐘。對海軍陸戰隊隊員來講,這確實是一次可怕的經歷。
從圖拉吉島趕來的魚雷快艇向敵方艦隊發射了幾枚魚雷,將它們趕跑了。但美軍只損失18架飛機,跑道略加修復,第二天上午又能重新投入使用。
15日上午9時49分:「企業號」的一架偵察機在新喬治亞島北部發現了一支大規模的日本艦隊,這支艦隊正以14節的速度朝瓜達爾卡納爾島行駛。飛行員看到了驅逐艦和「多艘敵方運輸艦」。
11艘運輸艦在11艘驅逐艦護衛下駛往瓜島,此時已經走了一半的路程了。驅逐艦指揮官正是那位精明的田中賴三少將,他不顧船隊已於上午被「企業」號的兩架俯衝轟炸機發現,命令各艦沿狹窄海域繼續南下。
田中別無選擇——如果得不到增援部隊與補給物資,百武必死無疑。
范德格里夫特將軍下令將運輸艦作為盟軍的首要攻擊目標。當天下午,亨德森機場每一架能夠起飛的戰機都加滿了油,裝滿了彈藥,飛往「槽海」進行攻擊。
飛行員們沒有管驅逐艦,將火力都集中在了運輸艦上。 那天下午是「亨德森機場最忙碌、最瘋狂的一個下午。海軍飛行員和他們的海軍陸戰隊兄弟共同奮戰,地勤人員也做出超人的貢獻,使得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和TBF『復仇者』魚雷轟炸機能夠連續不斷地攜帶著炸彈和魚雷在機場和攻擊目標之間來回穿梭」。
無畏式轟炸機
美國飛機的轟炸持續了整個白天,這是一場趕盡殺絕的冷酷屠殺。
吉米·弗拉特利帶領的第10戰鬥機中隊以60度角俯衝而下,同時用0.50英寸口徑的機槍掃射滿載士兵的運輸艦。船上的日軍紛紛跳入海里,以躲避美國戰機的猛烈攻擊。
當天下午晚些時候,從聖埃斯皮里圖島趕來的一隊B-17轟炸機也加入了戰鬥。 TBF「復仇者」魚雷轟炸機投下的魚雷擊中了一艘1萬噸級的運輸艦。魚雷炸開這艘運輸艦的中部並將其掀翻, 沒過幾分鐘這艘船就沉沒了。
示意圖
盤旋在上空的飛機從殘骸上方低空飛過,向水面上那些掙扎求生的日本士兵瘋狂掃射。魚雷機扔完魚雷後,駕駛員和后座機槍手也紛紛加入這場屠殺的盛宴。
「海面上到處都是筏子和小船漂浮在油渣、浮木和其他東西之間。我 們開槍掃射時,有三艘運輸艦還在海面上漂著。我們和那些戰鬥機一起,朝著這幾艘運輸艦、水裡的小船和其他一切能看到的東西掃射。」
海面上漂浮著大量日軍的屍體,日軍的鮮血幾乎將整片海域染紅,空氣中充斥著硝煙、焦糊和血腥味,田中的護航艦隊只能不顧一切的搶救落水的日軍,據事後統計,光從沉沒的6艘運輸艦上就打撈上來近5000人,這些士兵基本上除了一身軍裝,一無所有。
相當一部分飛行員對這次攻擊感到「無比驕傲」。「企業號」的戰鬥報告指出,這場戰鬥中出現了「井然有序的毀滅」。
11月14日,夜襲亨德森機場的日軍艦隊,照片是從「愛宕號」上拍攝的:「霧島號」(前)、「高雄號」(後)。
太陽落山之前,已有六艘運輸艦沉沒,一艘失去行動能力,剩餘四艘在四艘驅逐艦 護衛下,潛入暮色之中,朝瓜達爾卡納爾島駛去。
山本五十六命令近藤信竹中將親自率領戰列艦「霧島」號、兩艘重型巡洋艦、兩艘輕型巡洋艦及一隊驅逐艦,再度沿索羅門群島海峽南下進擊。亨德森機場此番似乎在劫難逃。
然而,這次日軍的對手是戰列艦。。。
我是@不負人生優雅,講述不一樣的人文歷史故事。
#軍事##軍事趣科普##頭條創作挑戰賽##我要上 頭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