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2022年10月31日18:59:46 軍事 1408

鄧華臨危受命

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 天天要聞

鄧華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軍將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嚴重威脅我國安全。

7月7日,聯合國授權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組成「聯合國軍」出兵朝鮮。

也是在這一天,應朝鮮方面出兵援助的請求,毛主席委託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中央軍委會議,討論組建東北邊防軍、保衛國防的問題。

經過討論,會議決定調國防機動部隊第13兵團等部隊組成東北邊防軍。

但是,當時13兵團的司令是黃永勝。林彪、羅榮桓、劉亞樓一致認為,黃永勝的整體素質不如15兵團司令鄧華,提議將鄧華與黃永勝對調。

很快,毛主席批准了這一提議。

於是,剛剛帶領15兵團結束海南島戰役的鄧華,再次挑起重任。

出任13兵團司令後,鄧華當即針對朝鮮戰局起草了一份報告,上報中央軍委。

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 天天要聞

毛主席

報告中,鄧華指出:

「鑒於朝鮮人民軍戰線南伸而處長。美軍憑藉其海、空軍優勢, 於朝鮮東、西海岸中腰部鋌而走險的可能性大為增加……顯然, 如果以朝鮮人民軍弱小的海、空軍和後方留守的陸軍, 阻止美國從兩側而不是下面的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登陸作戰企圖是很困難的, 況且, 朝鮮三面環海, 東、西海岸線較長, 給人民軍集中、重點防守帶來不便……」

關於鄧華對朝鮮戰局的見解,毛主席評價很高,稱鄧華的分析很有見地。

另外,毛主席向鄧華強調,要準備打大仗,要抓住敵人的弱點打。

聽到毛主席這樣說,鄧華非常興奮:

「對,抓住他的弱點,跟著他打。美軍的裝備雖然強,但他們最怕聯絡切斷,被包圍。我們可以從側翼迂迴、滲透、穿插,實行切斷、分割、包圍,跟他們打近戰、夜戰。他打他的優勢,我們打我們的優勢!看來,這是我們對付美軍的辦法!」

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 天天要聞

毛主席

看到鄧華能夠迅速理解自己的作戰思想,毛主席非常高興。

隨後,鄧華在邊防軍幹部會議上傳達了這一思想,強調我軍必須充分發揚近戰、夜戰。

8月下旬,朝鮮人民軍在洛東江邊與敵軍形成膠著狀態。

面對這一情況,鄧華與洪學智等人經過研究,向中央提交一份報告。

報告中,鄧華指出:

估計敵人將來反攻的意圖,可能以一部分兵力在北朝鮮沿海側後幾處登陸,做擾亂牽制……

毛主席與黨中央看過這份報告後,立即決定從中南軍區抽調第50軍開赴東北,還抽調華北軍區所屬66軍赴朝參戰。

果然,鄧華他們的估計沒有錯。

美軍於9月15日在朝鮮人民軍側後仁川登陸,隨即佔領漢城,切斷了朝鮮人民軍洛東江前線的供應。

10月1日,美韓軍隊越過三八線,向北進犯。10月3日,金日成派出他的外務相朴憲永送來緊急求援信。

在此期間,毛主席等人一直在商議到底要不要抗美援朝

在毛主席看來,朝鮮面臨著亡國的危險,中朝兩國是鄰居,唇齒相依。

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 天天要聞

彭德懷

唇亡齒寒的道理雖然大家都懂,但考慮到新中國剛剛成立,一窮二白,更不要說遠赴朝鮮,與美軍這樣強大的對手作戰了。因此,一些人不支持抗美援朝。

10月4日,毛主席急令彭德懷從西安飛抵北京。

了解情況後,彭德懷錶示堅決擁護毛主席抗美援朝的英明決策,並且堅決服從毛主席與黨中央的決定,挑起帶兵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的重任。

對此,毛主席激動的緊握住彭德懷的手說:

「老彭,你是臨危受命呦,我謝謝你!黨和人民謝謝你!你去吧,有你去了,我們可就放心了!」

隨後,黨中央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鄧華與彭德懷相識相知

雖然鄧華與彭德懷同為共產黨員,並在戰場上馳騁多年,但在此之前,倆人從未直接接觸過。

紅軍時期,鄧華一直在林彪部下效力,而彭德懷則指揮第三軍團,倆人不屬於同一個系統。

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 天天要聞

抗戰時期的鄧華

抗戰時期,彭德懷是八路軍的副總司令,而鄧華只是八路軍115師的一個團政委。

這段時期,雖然倆人屬於一個系統,但由於職級相差太大,再加上當時部隊高度分散,倆人也一直沒有機會接觸。

解放戰爭期間,他們兩個一個在西北戰場上與胡宗南廝殺,另一個則跟隨林彪在東北戰場作戰,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

此次抗美援朝期間,倆人因為工作相識。彭德懷很快就發現鄧華是一位知識豐富、富有頭腦,考慮問題有眼光、比較周到的將領,並因此對他高度賞識。

入朝作戰前,中央軍委決定先派兩個軍過江。

但是,鄧華考慮到當時「聯合國軍」的總兵力已經有42萬人,越過三八線的有13萬人,而且他們裝備精良,還掌握著制空權與制海權。

反觀解放軍,不僅裝備落後,兩個軍也只有10多萬人。於是鄧華向彭德懷提出建議:13兵團的4個軍以及3個炮兵師部應該同時入朝。

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與彭德懷

對此,彭德懷很是讚許。

於是,彭德懷致電中央與毛主席彙報此事。毛主席也對這個意見表示贊同。

兩天後,鄧華再次向前來檢查出國戰備情況的彭德懷提出:

即便如此,兵力也是不夠的,必須再調一個軍來維護後方。

彭德懷覺得這個意見很好,再次向中央上報。

中央看過彭德懷的報告,再次接受了鄧華的建議。

以上種種,都讓彭德懷對鄧華印象深刻。他也因此改變了組建志願軍司令部的原計劃。

此前,彭德懷打算以自己從北京帶來的小型班子為基礎,組建志願軍司令部。

但是,經過短暫接觸,彭德懷從直接的工作成果上,看到了鄧華以及13兵團的出色能力。

於是,彭德懷決定以13兵團司令部為基礎,組建志願軍司令部。

10月24日,彭德懷宣布:

「我已經向毛主席請示了,將你們13兵團的領導機構,改為志願軍的領導機構。你們幾位,也同時改為志願軍的領導!」

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 天天要聞

彭德懷

彭德懷頓了頓,笑眯眯的看向鄧華,幽默的說道:

「我已經被任命為司令,你就不當司令了,你出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吧……」

此後,在第一次戰役中,鄧華協助彭德懷指揮部隊運動中設伏,重創美軍,殲滅敵軍1.58萬人,還打敗了美軍的王牌軍騎兵第一師第一部,首戰告捷。

第二次戰役中,面對狂妄吹噓想要在聖誕節結束戰爭的麥克阿瑟鄧華提出要「示弱誘敵」,將敵人引到理想戰場,包圍他們,打垮、殲滅他們。

這個意見得到了彭德懷等人的一致同意,並得到毛主席的批准。

於是,我軍邊打邊退,誘敵深入,將敵人引誘到預設的口袋之中。

趁著敵人立足未穩,出其不意發起猛攻,一舉殲滅了德川、寧遠的南朝鮮兩個師。

「聯合國軍」一下就被嚇壞了,除了美軍的第24師外,其他部隊都在原地不敢動彈。

隨後,彭德懷下令志願軍堵住敵軍的南逃之路。之後,志願軍又成功進行了第三次戰役。

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 天天要聞

麥克阿瑟

志願軍接連取得三次戰役勝利後,準備部署休整。但就在此時,「聯合國軍」突然發起進攻,志願軍被迫停止修整,轉入第四次戰役防禦作戰。

考慮到當時志願軍的裝備問題,以及面臨的重重困難,想要取得勝利不僅非常艱苦,而且還是長期的。彭德懷決定回北京向毛主席與黨中央彙報各方面情況。

臨走前,彭德懷將指揮志願軍與人民軍作戰的重任全權交給鄧華。而鄧華也沒有辜負彭德懷對他的信任。

期間,「聯合國軍」發動了代號為「屠夫行動」以及「撕裂者行動」的進攻。鄧華指揮志願軍與人民軍,頑強靈活地阻擊了敵軍的進攻。

在彭德懷彙報完工作,從北京返回志願軍總部時,鄧華指揮志願軍與人民軍實現了預定的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目的。

鄧華謙虛主動讓賢

第五次戰役前夕,隨著第9、第19以及第3兵團入朝作戰,鄧華考慮到隨著戰爭的拖長,以後各區換班部隊還會繼續到來,部隊的首長中,比自己資歷高的人也逐漸增多。

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 天天要聞

鄧華在志願軍總部坑道內工作

而且,志司工作範圍廣而複雜繁重,彭德懷也需要幾個得力幫手。

出於大局考慮,也是為了團結大家,鄧華在飯桌上突然對彭德懷說:「總部領導的位子,是不是重新安排一下?」

鄧華是想讓賢,讓陳賡專任志司第一副司令兼任第一副政委幫助彭德懷,宋時輪為第二副司令兼任九兵團,自己則變為第三副司令兼任13兵團。

對於鄧華這個提議,彭德懷並沒有像以往一樣接受。他說:

「你這個人呀,我早就知道,膽大心細,能打仗,毛主席、軍委派你來朝鮮是對的!我們一起共事,我看你幹得很好嘛!」

說完,彭德懷繼續埋頭吃飯,沒有要與鄧華商量此事的意思。

彭德懷之所以是這個反應,是因為他覺得鄧華自從入朝以來一直都是第一副司令兼任第一副政委,他熟悉志願軍的情況,突然改變座次不利於開展工作。

而且,他們雖然只共事短短几個月,彭德懷卻早已看到鄧華出色的才能。他非常確信,鄧華能夠擔起這個重任。

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 天天要聞

彭德懷與鄧華(右)陳賡(左)在一起

而且,鄧華的主動讓賢,也讓彭德懷也很感動。因此,彭德懷回絕了鄧華的請求。

看到彭德懷不同意,鄧華很快又以自己的名義,向中央軍委與毛主席發去電報,上報了這個提議。

彭德懷得知這件事情後,立即親自給毛主席寫信,要求鄧華的位置不變,陳賡與宋時輪分別擔任第二副司令員與第三副司令員。

最終,中央軍委同意了彭德懷的提議。

鄧華的謙遜、不計個人得失事例還有很多。

彭德懷因病回國時,代理彭德懷主持工作的陳賡也很快被調回國內主持籌建軍事工程學院

於是,鄧華被任命為志願軍代司令員兼任代政治委員。

但是,沒多久鄧華便向毛主席提出:

志司任務繁重,且關係全局,個人才德資體均很不夠,實在費力挑不動……為加強志司領導,若彭總不能回時,粟裕同志來此很好,副總長職陳賡同志很可勝任,工程學院可另選人。我到兵團再鍛煉一下能取得一點前線經驗是有益的……

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 天天要聞

鄧華在朝鮮戰場上手持望遠鏡

由於毛主席、彭德懷等人都非常信任鄧華的能力,並沒有同意他的提議,依舊決定由鄧華擔任志願軍司令員以及政治委員,全面主持志願軍工作。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沒多久,美軍提出停戰談判的要求。

很快,我方與朝鮮方面組成談判團,於1951年7月10日在開成與美韓方面展開談判。

但是,美方對於這次談判卻沒拿出什麼誠意,他們的小算盤,是想要在談判桌上拿到在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

於是,毛主席指示彭德懷制定出第六次戰役的計劃。並準備在8月份或者是9月份,實現殲滅敵軍兩個師,將東線之敵打回到三八線以南地區的目的。

正在談判中的鄧華得知這個消息後,考慮到我軍如果在當時的情況下進行陣地攻堅,恐怕對我們不利。

於是,他火速給毛主席與彭德懷致電,提議:目前不進行戰役反擊,儘可能作戰術反擊,迫使敵人既不敢讓談判破裂。也不敢向我軍實施全面進攻。

抗美援朝,鄧華要求讓位陳賡,彭德懷不答應,給毛主席寫信提要求 - 天天要聞

陳賡、彭德懷、鄧華等在朝鮮前線

毛主席與彭德懷接受了鄧華的建議,只準備了第六次戰役,而沒有付諸實際行動。

最終證明,鄧華的這個建議非常好,避免了可能給我軍帶來的再一次大規模死亡,也沒有讓敵軍撈到任何便宜。

朝鮮戰場上的親密合作,讓彭德懷與鄧華結下深厚友誼。戰爭結束回國後,他們依舊惺惺相惜,保持密切聯繫。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懷去世。臨終前,彭德懷叮囑家人送給鄧華一個金質煙盒。這個煙盒,是多年前鄧華送給彭德懷的。

此後,這個煙盒一直陪伴在鄧華的身邊。一直到他臨終前,這個煙盒是唯一留在鄧華床頭的東西……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空軍訪問巴基斯坦,想學印巴空戰經驗!巴軍的回應沒忘本 - 天天要聞

中國空軍訪問巴基斯坦,想學印巴空戰經驗!巴軍的回應沒忘本

當地時間7月8號,我國空軍的高層代表團首次對巴基斯坦和巴基斯坦的空軍進行訪問以及深度的交流。這次我們派出的級別是比較高的,由空軍的參謀長親自帶隊。而對於中國空軍高級代表團的到來,巴基斯坦空軍同樣也非常的重視,空軍參謀長巴博爾上將親自接待。
急了?印度國防部長首次證實將採購五代機 - 天天要聞

急了?印度國防部長首次證實將採購五代機

前言近日,在接受 CNBC-TV18 電視台採訪時,印度國防部長拉傑什·庫馬爾·辛格首次證實,政府正積極考慮從關鍵盟友處採購第五代戰鬥機,作為短期內增強印度空軍戰力的過渡方案。距離印巴空戰過去剛剛兩個月,我們不得不說,印度空軍真的太著急了。
張格萍已任海關總署黨委委員 - 天天要聞

張格萍已任海關總署黨委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網站「領導成員」頁面更新顯示,張格萍已任海關總署黨委委員。公開資料顯示,張格萍1967年1月出生,浙江台州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北京海關關長、黨委書記。她曾任海關總署督察內審司司長,南昌海關關長、黨委書記等職。來源:長安街知事記者:趙司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