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時期,一場「腳氣病」席捲了日軍基地,這種病始終得不到救治。日本軍醫下手,竟坑害死數萬的日本士兵,他究竟是誰?到底是單純的坑害「豬隊友」,還是來自其他國家的間諜呢?
患有「腳氣病」的日軍沒力氣走路
日軍中流傳「腳氣病」
1894年,日軍基地的日本士兵中,部分人都有著相同的患病癥狀,這些日軍躺在自己的床上,不痛不癢,但全身乏力,走起路來更是弱不禁風,腳步輕浮的日軍滿臉都是疲倦。其實這樣的癥狀看上去更像是過度疲勞,可在當時的日本,正好有一種疾病席捲了很長一段時期。它名叫腳氣病,前期看上去似乎並不能要了人的性命。但過上一段時間,若是沒有得到合理的治療,他們的腳就會腫大。潰爛,身體隨之會不自覺地抽搐,伴隨著嘔吐,最後全身癱瘓在病床上,甚至連吃飯的力氣也沒有。
當時恰好是日軍進攻我國最猛烈的時候,日軍無論是在中日的海戰上,還是日俄戰場上都極具優勢。然而這場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腳氣病」卻令日本陸軍4000多人死亡,而感染人數高達四萬人。那場面無疑像是在自殺,這種疾病在那個時候已經非常嚴重了,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日方仍然未找到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難題。
森鷗外
日本政府不得不將國家內的軍醫全部派到前線去,為這些感染的士兵治療。讓他們極力研究出治療「腳氣病」的神葯。這些軍醫中就有一個特例,他就是森鷗外。
森鷗外的父親就是一位醫生,受了父親的影響開始學醫的森鷗外對這方面壓根沒有什麼興趣,但是拗不過父親的想法,森鷗外從12歲,就開始進入東京大學醫學部學習。1882年,森鷗外從醫學部畢業,聰明的他成了這個學校最年輕的醫學學士。父親希望他能夠有一份安穩的工作,便把他留在身邊,在自己工作的醫院幫兒子找了個崗位。在父親眼皮子底下工作的森鷗外,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就這樣平平淡淡過了半年,森鷗外遇見了伯樂,進入了東京陸軍醫院,被任命為陸軍軍醫副中尉,主要就是負責給軍人看病,順便研究一些疑難雜症。
森鷗外
當時森鷗外的學習不錯,在醫院的表現優異,被給予去德國深造的機會。這本是陸軍省好心相助,希望他能夠學有所成,為日本醫學界做出貢獻。然而令所有日本人沒想到的是,留學深造後回來的森鷗外脫胎換骨,徹底與醫學界斷了聯繫,反而成為了日本文學界的代表,三大文豪之一。
日本大文豪
明明是與夏目漱石齊名的日本文豪,卻棄文從醫進了軍隊。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森鷗外卻固執己見,按照自己想法害死數萬同胞,這一操作簡直令人咂舌!1884年,森鷗外遠赴德國留學,本是奔著醫學方向的他,卻被哲學絆住了腳步。在德國看似是在學醫,實則是泡在實驗室里偷偷閱讀哲學書籍。他喜歡叔本華的哲學,也會看哈特曼美學。不知不覺,他在書本中逗留的時間越來越長,乾脆連實驗室都不去了,成天抱著那些書籍看。
森鷗外
要知道在醫學界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和發表論文。而森鷗外在醫學上發表的理論文章,只有《關於啤酒利尿的研究》,僅僅一篇而已。他把大量的時間都用來看書,研究寫作,此後回國後,那些歡迎他的日本人發現,森鷗外帶回來的不是滿腹醫學經綸,而是一大堆的書籍,以及一些自己所寫的小說。
森鷗外的《舞姬》是一個悲情的戀愛故事,原型就是森鷗外和德國女子。他不僅熱愛寫作,更是為了小說素材談戀愛,可以說非常熱忱寫作行業。1889年森鷗外回國,卻被日本軍官授予了陸軍高級軍醫,授二等上校。啥也不會的他居然還可以升職,這可能就是學歷的力量吧!
《舞姬》
1893年,森鷗外再次任職陸軍軍醫,然而他對於醫學的造詣幾乎為零,此前所學也全部荒廢,他將所有的精力都用於文學創作。再後來,森鷗外就像是一個徒有頭銜的空殼子,只知道文學創作。他開始創辦自己的文學雜誌,朝著不同的方向創作詩歌或者是小說等等。寫文章對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森鷗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越來越高,發表的小說愈來愈多,掀起來一股森鷗外文學之風。
森鷗外成為了當時炙手可熱的人物,他是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與夏目漱石和芥川龍之介齊名,成為了日本近代三大文豪之一。能夠成為文學界的泰斗,大概是曾鷗外本來計劃之外的事情,喜愛文學的他誤打誤撞成就了文學事業。眼看兒子能寫書,森鷗外的父親也默許了他一行為。
森鷗外的著作《雁》
對於日軍來說,森鷗外的影響力在文壇上巨大,因此他們對森鷗外非常包容,即便他拿著軍銜軍餉,卻在眼皮底下寫文章,也沒有人會挑他的毛病。
倘若森鷗外一直在文學界闖下去,一定會聞名世界。可他是貪心的,喜歡文學,卻又不捨得放棄軍醫職位。他哪能想到自己學醫沒救得了人,居然還害死成千上萬的士兵。一代文豪最後成為百姓和士兵口中唾罵的敗類。
森鷗外
害死自己人
他是日軍喊打喊罵的日本敗類。不過是一場可以避免的傳染病事件,硬是被他攪個雞犬不寧,憑藉一己之力害死3.4萬日軍,這位日本軍醫究竟是怎樣做到這件事的?中日甲午戰爭時期,大量日軍因為「腳氣病」而死去,熱愛文學的森鷗外最終還是要做軍醫的。畢竟寫作不能救助國家,森鷗外重返醫學界。
當時這種「腳氣病」傳染性極強,一開始只是在貴族豪門之間出現,後來蔓延在軍中便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成為了日本的國民病。軍隊人員多,感染的人數就更多,這種「腳氣病」的癥狀不是字面意思那樣,僅僅患有腳氣。相反這種疾病會大大傷害人體,心律不齊、感官退化,最後造成死亡現象。
日本軍醫
重返醫學界的森鷗外也想為日本政府做出貢獻,他開始致力研究「腳氣病」出現的原因。可到底沒有什麼經驗,他便提出這樣的疾病來源於「細菌感染」。森鷗外極力推薦一種抗菌丸,他提出要讓陸軍士兵們,每人都隨身攜帶600顆藥丸。事實證明,這種小藥丸對治療腳氣病來說根本沒有作用。
有對比才有傷害,日本海軍方面的軍醫,卻發現了治療腳氣病的奧秘。他經過對比發現,腳氣病可能與食用的精米有關係。日本士兵絕大多數來自平民,他們的生活貧困,而精米這種昂貴的食物,只有在軍隊或者是豪門貴族之間才會出現。能夠吃到精米更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不少人開始為了吃到這種精米參軍。日本軍人大多數只吃精米,不喜歡那些五穀雜糧。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種他們依賴且追求的精米,就是他們患上「腳氣病」的主要原因。這位軍醫雖然看出精米與腳氣病有很大關係,但卻不知道究竟是什麼。
日軍只吃精米
1925年,海軍研究所的軍醫發現,麥麩和稻殼中都有維生素B1的存在,而他們食用的精米中卻沒有,於是開始改善士兵們的飲食結構,將肉類、大麥以及一些蔬菜等待全部加入飲食中。飲食不單一,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後,海軍死亡的概率減少。日本陸軍方面發現海軍的飲食改變,腳氣病也得到有效控制,爭相效仿。這時,森鷗外站出來,固執己見的拒絕飲食結構改善,嚴禁路徑擅自將米和麥混合食用。
森鷗外這一「騷操作」不僅沒解決了問題,還將事情搞得非常嚴重。此後,在中日甲午戰爭第二年,森鷗外被外派到台灣,幫助那些駐台日軍看病。他把自己固執的想法帶到了台灣,整整三個月只發了精米,那些駐守台灣的日軍因為感染了腳氣病而死亡。看到這一結果的森鷗外慌了,立馬撂下這邊的爛攤子,逃回了日本。不過他的思維依舊沒有改變,反而繼續堅持不可米麥混食的原則,並且依舊推出抗菌藥丸。
森鷗外的荒唐舉動遭到了眾人唾罵,把他稱為「帝國敗類」。事實證明,術業有專攻,森鷗外在文學界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文豪,但卻不是一個合格的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