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戰,至今仍有很多人認為,解放軍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太差了,大部分越軍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地方部隊和民軍,都打得這麼費勁。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黎筍集團在這場戰爭中已經投入了越軍50%以上的精銳陸軍部隊,已經到了砸鍋賣鐵拼盡最後一丁點力氣的地步。在作戰過程中,越軍損失了25%的精銳陸軍部隊,已經無力再戰。黎筍是一個善於玩弄陰謀詭計的政治家,大部分人都蒙蔽在其中。
黎筍暗渡陳倉
1976年,黎筍集團統一越南全境後就開始蓄意謀劃反華活動,目的就是想侵佔油氣資源儲量豐富的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海域。
當時的越南,軍事工業基礎為零,經濟體系不能保證其民眾吃飽穿暖,在這個時候越南要是公開挑釁中國,那簡直就是自尋死路。於是,以黎筍為首的越南「強硬路線派」明面上對中國點頭哈腰,暗地裡將槍口對準了中國。
1977年,黎筍集團在大肆清洗越南內部親華派人士的同時,不忘各種討好中國。如,8月25日的時候,黎筍親自給中國發來賀電祝賀華國鋒當選中共中央主席。11月21日,黎筍親自率越南代表團趕赴北京毛主席遺容。
為了迷惑中國,黎筍在越北地區排兵布陣的時候搞了一招暗度陳倉,召回北越所有參加過戰爭的武裝人員,以實施經濟改造的名義,每處村莊都組建一支民兵自衛隊,每處林場、礦場都組建一支青年衝鋒隊,每座城池都組建一個營級武裝自衛隊。
這些武裝力量名義上是民兵部隊,不是正規軍,但真正的成員都是北越時代參加過抗美戰爭的武裝人員,可不是隨便一個越南人就能混進這支隊伍當中。此時的越南北方6個邊境省的民兵部隊,除了軍餉是由省級軍區下轄的各市縣財政提供外,徵兵工作、武器裝備供給等最終指揮權都牢牢掌握在黎筍集團控制的越南政治局手裡。
這些越南北部民兵本來就經過多年的戰火洗禮,無需經過專業化訓練,就能直接上戰場作戰。而且這些人在抗美戰爭時期頻繁進入中國邊境地區休整,熟悉中越邊境地區的風土民情,打起仗來戰鬥力不亞於越南政治局直屬的中央軍同級作戰單位。
另外,作為越南國防部長兼越軍總司令的武元甲、越軍總參謀長的文進勇、越南第一軍區司令的譚光忠這些「強硬路線派」的代表,當時比較崇尚蘇軍的蘇聯大兵團機械化作戰模式,使得越南軍隊的越南軍隊兵種作戰分工更明確。
在此背景下,對越自衛還擊戰時期的越南北方6個邊境省的民兵部隊,實際上就是一支不穿軍裝的山地部隊,只要在作戰過程中得到其後方炮兵、工兵等兵種的支援,就算是穿越到二戰時期,日本早期的關東軍都沒有勝算。
在為期28天的戰爭中,黎筍集團一共出動250000人的兵力,其中越南中央軍和地方部隊(包括公安軍)的兵力只有10萬人,民兵部隊人數則有15萬。這就容易讓人認為,越南還沒有使出全身力氣,120萬正規軍只出動了十二分之一。
殊不知,黎筍集團完成南北統一時,北越正規部隊現役兵力只有60萬人左右,剔除空軍海軍的兵力,陸軍不足45萬人,再剔除通訊、運輸、醫療衛生這些非一線作戰兵種,北越陸軍頂多只有30萬人屬於一線作戰部隊。
擊敗南越大軍後,儘管黎筍集團收編了部分原南越正規軍,又整編了一些北越非正規軍,但精銳人馬也就是陸軍部隊中的30萬人馬。南北戰爭結束後,黎筍集團又馬不停蹄地將原北越軍隊當中戰鬥力最強的部分人馬編入民兵部隊,用來對付中國。
其中,參戰的民兵部隊就有15萬人,外加那些從各作戰單位中精挑細選後訓練而成的特工部隊,在1978年末的時候,黎筍集團已經將越軍50%以上的精銳陸軍部隊投放在了中越邊境地區。
預估不足
在整個對越自衛還擊戰中,解放軍在高平戰場的損失最大,損失兵力高達12000人,約佔解放軍總兵力損失的44%。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重大損失,主要是因為許世友被黎筍集團給算計了,對戰場的預估不足。在整個高平省北部,黎筍集團表面上只是投放越軍346師和幾個地方團、幾個地方營的部隊約19000人的兵力。暗地裡隱藏著人數超過20000人的山地部隊。高平北部的越軍山地部隊包括民兵部隊、特工部隊和公安軍。
戰鬥剛剛打響,東線北集團的41軍121師就慘遭越軍精銳山地部隊的襲擊。2月17日,121師按照東線指揮部的部署,從廣西那坡縣念井地區出發沿越南同農縣向高平市北郊的809高地進攻,協助123師和124師圍殲高平市區的越軍346師主力。
121師的戰士們剛進入越南不久,就被偽裝成平民的越軍山地部隊盯上。2月18日晚上10點左右,121師的後勤梯隊由該師預備指揮所指揮,行至魁剝地區的崇山峻岭時,沿途不斷遇到自稱掉隊的支前民兵民工人員。
這些可疑人員,有的持有廣西地方武裝部頒發給支前民兵民工的胸牌,有的會說一口流利的廣西方言,甚至還能說出廣西那坡縣武裝部領導的名字,所以121師預備指揮所的首長們相信這些人都是跟不上兄弟部隊的步伐而掉隊的我方作戰保障人員。
結果隊伍進入越軍伏擊區域後,混進121師後勤梯隊的越軍突然朝著人群開槍扔手榴彈。後勤梯隊當中,存在大量負責運送糧草彈藥的民工,還有師野戰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都沒有什麼戰鬥力,遭到突然襲擊,陣腳大亂,結果,有的連隊往前沖,有的往後退,還有的丟棄隨身物資躲在路邊的樹林中,傷亡高達300人,損失了一批團級以上幹部。
121師361團於2月21日早上奉命調頭北上安樂地區的時候,在高平省河安縣一帶遭遇伏擊,團長時光銀犧牲,副師長彭富信重傷,全團打散;362團2營在扣屯地區當天晚上也遭遇越軍的三面夾擊。363團抵達班俊地區後,奉命去接收糧草補給的隊伍遭遇伏擊,損失慘重。
短短數日,121師這支擁有光輝歷史的部隊被越軍分割成若干個部分,3個步兵團和師主力部隊只能各自為戰。最悲壯的就是361團,遭遇伏擊後各連排的建制被打亂,各級指揮員只能盡量收攏身邊的戰友,按照上級首長最後傳達的命令執行任務。
在突圍過程中,361團的陳書利、陳武賢等7名來自5個不同連隊的戰士被十倍於己的越軍包圍;這7人當中,有4個傷員,其中2個重傷員,只有3支槍。但戰士們毫無畏懼,在陳書利的指揮下,不僅斃傷了大量越軍還能全部歸隊,他們的英雄事迹後來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威震峽谷七勇士》。
總體而言,在對越自衛還擊第一階段,越軍憑藉武器優勢和地形優勢,讓解放軍參戰部隊蒙受了較大的損失。
當時,可能是全軍將士都還沉浸在人民戰爭的思維上,未能根據敵情的變化而靈活應對,只注意穿軍裝的越南正規軍,而忽視了平民裝扮的越南武裝人員的威脅。部隊在行軍過程中,沒有徹底對周邊村落、可疑區域進行仔細搜索,看到一身平民裝束的越南人就誤以為是普通百姓。
犁地戰術重創越軍精銳
有了交戰初期慘痛的教訓後許世友調整了東線的作戰計劃。2月25日,由吳忠指揮的南集團獨自從高平市區南側發起進攻,切斷高平省北部越軍的退路。由歐致富指揮的北集團則逐步向高平市推進。
南、北兩個集團會師後,部隊以團為單位像鐵犁翻地一樣,每隔一段距離就要來回搜索,遇到山洞就搜索,遇到村莊就派人盯著,只要越軍敢露頭就集中兵力清剿。
諒山是河內的北大門,諒山市區距離中國邊境很近,不怕諒山的越南守軍跑掉,許世友命令江燮元指揮的部隊分別從東北、北面和西北這三個方向逐步向諒山市區推進。因為後勤運輸線較近,所以諒山戰區參戰各師採取炮火犁地的方式推進。
越軍因為兵種分工過於細化,純步兵編隊缺乏重型武器,守不住陣地後只能打打游擊,炮兵、坦克兵部隊經不住解放軍各部的猛擊攻擊,又缺乏步兵保護無法發揮處其火力優勢。
此時,黎筍集團還幻想著讓越南中央軍中戰鬥力最強的308師、316A師和312師北上參戰,另外,擁有蘇制戰略導彈但對外仍以防空部隊示人的越軍375師也向諒山市靠攏。這3個精銳步兵師和一個精銳導彈師要是能收攏潰敗的越軍山地部隊,越軍還有翻盤的機會。
中央軍委看穿了黎筍的意圖,直接抽調擅長高原山地作戰的解放軍149師去單挑已經損失半個團的越軍316A師,命令東線的許世友將軍繼續向前線增兵,前期戰損較大的121師、163師迅速得到兵力補充,彈藥供應充足。
接下來,東線的高平和諒山戰場上解放軍參戰部隊走走停停。如,42軍125師在54軍162師的幫助下攻佔越南復和縣城後一路打到廣淵縣,又從廣淵縣一路向復和縣清剿。
越軍大部分官兵雖然不怕死,在許多陣地上經常寧死不降,但面對解放軍諸兵種協同戰術,往往都是自取滅亡。如,同登鎮鬼屯炮團中的越軍第12步兵團殘部及其配屬部隊近千人被圍困在炮台的地下工事後,除了一人投降外所有人寧願被炸死在裡面也不肯繳械。
仗打到最後,楊得志指揮的西線部隊重創了越軍316A師。許世友重創了越軍第3步兵師、防空375師。越軍312師在解放軍121師奉命撤回國內的時候才敢派出小股部隊尾隨襲擾。從柬埔寨戰場調回河內的308師則始終不敢北上諒山參戰。
在整場戰爭中,解放軍參戰部隊按照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統計原則,得出消滅越軍57152人,其中擊傷7000餘人,俘虜2000餘人的數據。
但根據美國學者柴因斯在戰後統計的數據顯示,在為期28天的戰爭中越軍戰損人數約為115000人,戰損人員包括被擊斃、負傷後短期不能參戰、失蹤的人員。
解放軍披露的數據之所以和柴因斯統計的數據相差那麼大,那是因為解放軍參戰部隊以火炮為主戰武器,經常是在步槍射程外就重創了越軍有生力量,在觀察員還沒統計出具體的數據之前,倖存的越軍士兵已經做好了善後處理,導致解放軍打掃戰場時,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戰果就縮水了。
越軍一下子在北部地區損失了115000餘人後,就算是從其他地區抽兵補充,整體的戰鬥力已經不能同往日相比,因此才有了東線兵團全面控制諒山市後,黎筍集團驚慌失措地疏散河內百姓的事情。